□仲 鸣
据新京报报道,3月19日,延安的陈岗夫妻双双煤气中毒生命垂危,两人入院时均是半植物人状态,住院至今已花了20多万元,大部分钱都是众筹或向亲戚朋友借的。陈岗父母再三考虑后,决定放弃病重儿子只救儿媳。
虽然老两口做出这艰难决定,跟儿子病情更重等因素有关,但这不妨碍公众参照“现实地貌”将其视作社会异闻。
现实生活中,公婆对儿子儿媳宽严失衡、区别对待的情况很常见,倾向也多是“亲儿子疏儿媳”。缺少直接血缘关联,让公婆与儿媳关系离“亲密无间”总隔了一层。反映到“救儿子还是救儿媳”的“二选一”选择中,“儿子优先”恐怕也是更普遍的选项。
“放弃儿子救儿媳”显然是与此相左,赞其“无私”、为之感动,也成了舆论场的回响。有些借题发挥的网文,还用上了“放弃儿子只治儿媳,老两口的选择让很多公婆汗颜”“女人婚姻好福气就是遇到好公婆”等标题。
但对陈岗父母来说,这份选择纵被赞誉,现实也只有沉重。旁人看到的是社会异闻,他们感受到的却只有伦理困境:无论救与不救、先救哪个,对他们都谈不上好的选择,而是无奈的抉择。也就是说,他们的最终选择,可能跟感情排位无关,更多的是基于存活几率、救治费用等综合考量。
比起“同掉水里先救谁”式的泡沫话题,这才是真正的难题:想两个都救,但经济条件不允许,只能“两救相权取其轻”、集中力量救一人。所以,此事中的伦理困境连着的社会困境,显然应被更多人感知到。
随着该事件被导入公众视线,有些向好势头已经出现:一是原本植物人一般的儿子陈岗,被放弃治疗后反倒有了意识,所以他们已打消念头,准备儿子儿媳都要救;二是延安市宝塔区民政部门已启动救助程序,对陈岗家临时救助两万元,并着手为他们家申报低保。
这消解了“不救儿子救儿媳”的伦理困局,让事件有了“两全”的可能。但考虑到两人治疗是个长期过程,后续治疗费用高昂,社会关怀的阳光也不妨更多地照拂到这个家庭。从政府到社会,或许可以通过更多的温情眷顾、更沉厚的温柔以待,接续目前事态向好的态势,用社会共同体的力量去消释小家庭的无力感。
“不救儿子救儿媳”是家庭的无奈选择,而帮助涉事家庭“儿子儿媳都能救”,则更显社会的温度。
新闻推荐
年轻夫妻煤气中毒,公婆选择先救儿媳 因为儿子病情更为严重,权衡康复希望与花费之后,老人无耐做出痛苦选择
杨红燕在医院接受治疗。图片来源:《北京青年报》3月19日,陕西延安市郊的一个窑洞里,年轻夫妻陈岗和杨红燕在家中用煤炉取暖,...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