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延安 今日安塞 今日延长 今日延川 今日子长 今日志丹 今日吴起 今日甘泉 今日富县 今日洛川 今日宜川 今日黄龙 今日黄陵
地方网 > 陕西 > 延安市 > 今日延安 > 正文

一座不朽的精神灯塔 人民作家柳青的远见卓识

来源:陕西日报 2019-05-07 07:19   https://www.yybnet.net/

柳青旧照。

基石

在柳青逝世40周年后的今天,人们畅谈向他学习,这不仅是因为柳青留下了璀璨厚重的文学瑰宝,还因为他留下了坚守信仰奋斗终生的人格、风骨、精神,更重要的是他留下了洞察社会的远见卓识!

柳青的思想启蒙于20世纪20年代。青少年求学时期,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12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4岁连字也认不全就啃读《共产党宣言》,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始了穷其一生的为信仰、为理想而不懈奋斗的革命生涯,创作出了《种谷记》《铜墙铁壁》等文学作品。

“涧水尘不染,山花意自娇。”1952年合作化运动开始后,他就以最坚决、最果断、最彻底的过人胆识,怀揣无比坚定的政治信念和远大抱负,携家带口到皇甫村安家落户,当农民,为农民寻找出路。这一时期,柳青在积极从事文学创作的同时,更多的是将自己的身心和精力,投入到农业合作化运动中。他在融入农民、发动农民、教育农民、组织农民的伟大社会实践中,主动帮助农民解决“大脖子病”,帮助农民组建互助组,搞统购统销,组织农民卖余粮。他将《创业史》的稿费全部捐给了集体,全力支持社会主义农业机械化的创业大事。他曾说:“作家要以正确的阶级观念与思想感情开展活动,和人民一道前进!”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柳青是永远和人民在一起的。他把自己的一切毫不保留地倾注在人民身上,包括他的文学作品。在他的《创业史》里没有风花雪月的小资情调,也没有玄幻穿越的天马行空,他的思想和关注的焦点始终都是和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联结在一起的。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农业大国,新中国成立后,柳青就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人民作家的责任和担当,积极寻求和思考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出路问题。1951年出访苏联期间,他十分关注苏联农村的变化、农业集体化和农业政策,以及这种政策导致的结果。

不可否认,柳青的目光是深邃的、心胸是博大的。柳青有着哲人的孤独,有着沉沉暗夜里聚光灯般的烛照。他将毕生才华和事业与人民群众的疾苦、命运凝结在一起。他以炽烈的情感投入群众,他在乡间的道路上艰难跋涉,树立起一个活生生的、启迪未来的光辉典范、形象标杆。他的烛照是一座灯塔,普照神州大地,照亮人们心田,砥砺后人前行。

民主与法治的思想是柳青终生为之奋斗、誓死捍卫的不懈追求,也是他思想的灵魂所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剥夺了写作权利的柳青是在极度的痛苦、磨难甚至摧残中度过的。这一时期,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和担当,他完全陷入了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当中,陷入极度痛苦的忧国忧民情绪当中。这时的他总是把自己深邃的历史感同强烈的现实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人民创造历史的坚定信念,冷静思索着。他说:“没有民主还能称为现代国家吗?”“没有民主精神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他坚信:“未来,终究有一天,人民要探讨民主和人道在我国的具体形式和内容,我看这要整整一代人的努力,在人民群众中做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领导,启发群众。”柳青的女儿刘可风在一次关于柳青精神的研讨会上曾说:“晚年的柳青,经常陷入痴呆式的深思,面对生活现实,谈到的一些话上,一种深层次的理解令人感动——(那些)改造人、改造自己、改造社会的语言!”柳青认为“只有民主才能结束这种现象”。应当说,这一时期“民主的思想”已经深入他的骨髓。他就是这样,与邪恶势力和病魔不断地搏斗着,不断地抗争着。他念念不忘告诫人民建立民主制度的重要性。关于民主与法制的关系问题,他认为:“没有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制,民主就得不到保证。民主与法制这两个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我们的党和国家不会有前途。”

鲁迅先生曾经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说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柳青一生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敢讲真话,敢说实话,敢于担当。他对党、对人民群众从不隐瞒和避讳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始终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积极为党、为人民、为群众默默工作着、奋斗着、奉献着、思考着。关于真理的来源性问题,他曾说:“真理是朴素的,这意思是说,既不允许掩饰,也不允许浮夸。”他认为:“人总是有前后左右上下关系的具体存在,即使是伟大人物,也不是抽象的神仙。”甚至他还认为:“要坚持真理,一定要是为人民的,而不是为自己的。”

水,无德不生;人,无骨不立。“实事求是”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柳青的一贯作风,更是他一生信奉的准则。他认为:“革命工作者,无论搞什么的,包括搞文艺工作的,在任何情况下,要坚持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不能不承认客观存在。要主客观一致,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他还说:“要坚持实事求是,有时剩下一个人了,也要坚持,不动摇。” “要坚持你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东西。”1956年高级社成立不久,他发现从互助组到高级社步子过快,他主张并提出“农业组织形式要和群众觉悟、干部管理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相适应,组织形式随着经济发展而发展”。他所创作的小说《狠透铁》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文化大革命”时期,当有人批判他这篇小说是“反对社会主义的‘大毒草’”时,他坚决反击,认为他不是反对社会主义,而是对这个制度充满了热爱,是在这条道路上尽心竭力,探索一条正确的路。他还曾对周围信得过的人说过:“这篇小说是我对高级社一哄而起的控诉。”对“大跃进”中全国出现的不切实际的“放卫星”现象,柳青也是由开始的热忱迅速回到冷静。他敏锐地洞察到这是不切实际的。他深刻体会到:经济建设有它自身的规律,应该协调发展,逐步提高,人不能随自己的主观意志改变它的客观规律。当王家斌(《创业史》中梁生宝的原型)诉说由于自己实报了粮食产量,人家给他发了“黑旗”时,柳青安慰家斌道:“‘蜗牛’就‘蜗牛’,‘黑旗’就‘黑旗’,只要有饭吃就行,到一定的时期,你就先进了!”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是农民的道理,这是民生的硬道理!以现在的视角来看,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柳青极具洞察力的见解,是何等超前的胆识,是何等切合实际和符合人民群众真正利益。针对群众强烈反映的“大办食堂”,柳青对“食堂化”的十二个弊端总结了“四个办不成”,并向省委书记呈报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不能以公社为核算单位,否则打乱了下边的经济核算,问题很多,组织形式一定要和生产力相适应。”不可否认,那一时期的柳青对农业合作化问题有过长期的研究和深刻的思考。他曾对女儿说:“合作化这条路没有取得最后成功,在我们工作的最初阶段就出现了‘左’的错误,以后,不但没有纠正,而是越来越严重了;如果方法对,不出这么严重偏差,可以想象,我们国家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当初偏就偏在没有采取符合社会实际情况的方针政策。只要从实际出发,不断努力,成功的路完全可以找到。”也正是柳青这种“实事求是”的大无畏气概和远见卓识,才使得他能够在后来“四清运动”中,敢于数次冒着风险给长安县委书记写信,找陕西省委书记、找西北局书记反映情况,谈自己的见解和认知。他说:“你说是黑,我说是红,你说我保护某某,我还后悔我保护得太少了。”柳青就是这样一个认死理的陕西楞娃。倔强的他就是这样成功地保护了一大批当地农村基层干部。他认为:“大部分干部是好的,主要是个教育问题。实事求是地说明问题,总是会被大部分人接受。”也正是因为他一贯实事求是才有这样高的威信。他说:“什么事做过头就变味了,是会害人的!”

中外历史上任何一位思想家,都必然具备这样的几个特征和属性:首先应是人类社会某一发展阶段中有洞察力的社会实践者、参与者,并通过大量积极的社会行动和社会实践,在繁复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发现矛盾、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第二,通过实践发现并获取了理性认识,即获取了“真理” 的认知,并排除谬误、剔除糟粕,其充满人类共同智慧的思想结晶能够真正揭示出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三,通过实践检验和验证得来的真知识(真理)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实事求是的,因而具备了服务时代的社会功能,必然能够以其思想的光辉和智慧的灯塔点亮人、照耀人、唤醒人、引导人、激励人。

应该说,柳青的思想是多维的、是极其丰富的。他思想的光辉如他的作品、人格、风骨、精神一样,激励世人。“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他以这种极富哲理、饱含殷殷情感的哲思名言影响了几代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被许多人作为座右铭而牢记在心,激励他们前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身为党员干部,在柳青思想的行囊中,有着更多的不能忘怀、不敢忘掉的责任和担当。他以身作则地时时关注着、帮助着基层党员干部的健康成长和进步。他认为:“一个干部,最紧要的是接近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群众才能和你说心里话;你把手插在裤兜里,站在那儿,像个官僚的样子,群众就在心里和你划清了道道,在心里说,你才脱离生产几天,就摆官僚架子,比大家高一头,他有话就不想跟你说了,天长日久,你不就脱离了群众了?”他还认为:“干,就有办法;干,就有经验;干,石头也能变成金子;不干,金子也会变成石头!”他告诫干部:“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受苦’就是享乐。只有那些时刻盼望领赏的人,才念念不忘自己为群众吃过的苦。”他说:“生活享受是要毁灭干部的!”他还说:“一个人呀,有了病,在风里头就站不住;没有病,再大的风你也经得住;要想经得住检查和运动的考验,平时就要注意,一点坏事也不能干!”当国家要给他配车时,他却说:“我有自己的‘小车’(指自己的破旧自行车),不必动用国家的小车接送!”柳青不仅深入生活,而且引领生活,把生活引向了更高的层次和理想境界。

为谁寻路,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为谁铸魂?柳青跳出作家单纯的艺术圈而走进实践的深处,融入农民的生活,挖掘农民的心灵,表达农民的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农民,描绘农民,歌唱农民,为农民号脉,开药方,找出路,真正做到了立足脚下土地,扎根人民群众。他为时代描绘精彩图谱,为时代画像立传,为时代明德铸魂。倾力展现中国人的价值、中国人的力量、中国人的尊严、中国人的脊梁、中国人的奋斗献身精神,真正展示出柳青为信仰奋斗终生的人格、风骨、精神。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三年困难时期,柳青的家庭生活非常困难,粮食常常不够吃。王曲区委副书记董廷芝听了群众的意见,在给社员供应返销粮的计划以外,由王曲粮站拨给柳青家200斤返销粮。董廷芝把批条送给柳青说:“大家见你家里吃饭人多,粮食不够吃,由粮站给你家批了些返销粮食。”柳青一听,瞪了董廷芝一眼,说:“这咋能行!返销粮是给缺粮少吃的困难户的,我家是商品粮户口,咋能占用呢。你我都是国家干部,咋能给群众做这瞎瞎榜样?就是饿死也不能侵占群众利益,多吃多占!你把批条赶快拿走!”董廷芝说:“这是组织决定的,又不是我给你的。”柳青坚定地说:“组织决定的也不要!坚决不要!不要就是不要!坚决不能要!你不能让我犯错误!你也不许有这种瞎瞎思想!你如果有这种思想,我对你也绝不客气!”

岁月如歌气如虹。纵观人民作家柳青的一生,他自始至终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至死,柳青都没有给子女留下任何金银财宝,却给皇甫人民留下了一个发展集体经济创社会主义大业的农械厂,给皇甫人民留下了一座通往幸福生活的石桥,给皇甫人民留下了一个解决群众困难的大口井……留下了他引导皇甫人民奔社会主义阳光大道的光辉足迹。柳青一次又一次以他自己的思想和信仰,践行着党的宗旨,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洁躬行、艰苦朴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

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早在延安时期,有一个富裕户为了少出公粮,数次托一名乡村干部请柳青到他家去吃饭,均遭到柳青的严词拒绝。最后,那个干部说:“饭咱不去吃,茶叶咱喝他的?”柳青却说:“贵贱不敢!那人灵得很,滑得就像个泥鳅,没啥想法,他能舍得给你送东西?他明明为的是让咱少给他派公粮。这件事你一定要记住,请吃不到,送东西不要。要不,咱怎样工作?穷人能信得过咱们?”柳青就是这样一位从不为各种诱惑所驱使、更不被各种功名利禄所牵绊的人。他始终以自己无比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共产党员所特有的思想定力积极为党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当造反派头头不断要求柳青说造反派的好话,并拉拢他说:“只要你按照我们的要求去说、去做,我们保证让你作为革命干部进‘三结合’领导班子。”试想,当时柳青如果真的进了“三结合”班子,后来就不会遭受那么大的罪。但面对如此大的诱惑和诱逼,柳青再一次表现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所应具备的操守、风骨和远见卓识。他说:“上造反派的船?天大的笑话!”“人生最得意受宠的儿女是正义感和良心,最受尊敬的父母则是人格和道德,我不能出卖灵魂,进他们那个‘三结合’领导班子,绝不能!我宁愿当个死不悔改的‘走资派’,打死我也不进他们那个‘三结合’瞎瞎班子!”遭到辱陷,身受折磨的柳青躺在病床上,手拉着当时王曲区委书记孟维刚的手说:“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想办法和皇甫村的乡亲们,把我拉回皇甫,如果有条件的话给我买个枋,没办法的话,就用这条被子把我卷了,埋葬在神禾原上,我生是皇甫村的人,死是皇甫村的鬼。我要在神禾原上看着皇甫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等五十年后再给我做结论吧。”

这是什么?这是嘱托,这是做人的情怀。这是人格风骨精神的展现;这是一个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为信仰奋斗终生的赤诚告白;这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公仆、著名作家对自己人生归宿的最好心愿——“我的作品不朽,我的人格不朽。”所以,陈忠实说得好:“柳青这样一个瘦弱的老头,这种精神堪称巨人,品格的巨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柳青一生始终在心里装着党和人民的事业,却唯独没有他自己。他就是这么一个为民卖命的“愚人”。他一分不留地捐出自己1.6万多元的《创业史》巨额稿费,用于兴办农械厂创社会主义大业;他自掏腰包捐款3000多元购买日本新稻种,帮助群众提高粮食产量;他让群众组织起来建豆腐坊、油坊,进山割竹子、捆扫把,来提高经济收入……所有这些,都是他一心为民的集中呈现。

天地可鉴赤子情,柳青痛苦着百姓的痛苦、欢乐着百姓的欢乐。1972年,当陕北乡亲告诉他“有些地方竟然到吃树皮、吃草根的地步,即使如此,仍然要农业学大寨,修梯田”时,柳青这个陕北硬汉子落下了泪水。他说:“周恩来总理前段时间陪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延安,看到陕北荒凉贫穷,人民困苦的生活现状时,周总理泪流满面地哽咽着说:‘我对不起革命老区的人民啊!’”柳青说:“陕北如果真的这样不结合实际发展,真要这样傻乎乎地干下去,不但劳民伤财,群众的生活会越来越苦,那么,我们共产党打天下是为了啥呀!”于是,痛心疾首的他又重新提起十多年前写的一个建议——《建议改变陕北的土地经营方针》。著名地质学家、西北大学张伯声教授后来回忆说,他和柳青等几个“臭老九”在被打成“牛鬼蛇神”的那段日子里,柳青私下多次找他们探讨改变陕北面貌的方案。1972年,柳青专门写信给周恩来总理,阐明自己改变陕北落后面貌的观点和设想。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柳青的愿望终于得到实现,我们再次回眸他“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的构想和蓝图,这是何等科学、超前的远见卓识。现在展现在人们面前的陕北正是柳青当年所构想的宏伟场景——绿树成荫,苹果、大枣远销国内外,地下资源,尤其是油、煤、天然气、盐成为陕北乃至陕西的一个重大经济支柱。它改变了陕北的面貌,改善了陕北人民的生活,提高了陕北人民的尊严,促进了陕西经济大发展。

柳青,这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人民作家认为,国富民强、国富民安、国富民乐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很重要。所以他自始至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他始终坚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里时刻装着国家和人民,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福祉,他以自己的一生,实现了他一个共产党员忠诚于党、忠于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铮铮誓言,铸就了他为信仰奋斗终生的人格、风骨、精神,铸就了一座不朽的精神灯塔!

(基石,原名郭文麟,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新闻推荐

薛占海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强化服务保障提升管理水平 加快补齐民营经济发展短板

本报讯(记者谷嫦瑜)4月30日下午,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薛占海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进一步优化...

延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一座不朽的精神灯塔 人民作家柳青的远见卓识)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