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勤
中秋假期,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与几位亲友一起参观了延安枣园革命旧址。虽然整修不久的景区设施完备、风景秀丽、环境清幽让人点赞,却被几个错字扫了兴致,让人不吐不快。
笔者看到,游客中心有位细心的中年游客向景区工作人员反映,LED滚动屏上的《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中的“尊重各民族宗教习俗”一句,将“宗教”误为“尊教”,“民族”误为“名族”。为引起景区重视,这位游客还向其他两位领导模样的工作人员反映了此事。
此类差错在旅游景区并不鲜见。时下,一些旅游景点盲目跟风,粗制滥造艺术作品,不严格细致把文字关,以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结果却留下了很多遗憾。如媒体报道的桂林溶杉湖边的石刻《唐许浑送杜秀才归桂林》中的“桂林南去与谁同,处处山连水自通”诗句,将“去”误刻为“瓜”。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按说景区文字中出现几个错字也没必要大惊小怪。可是,曾经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如今已成为传承延安精神的红色旅游景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并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出现这样“不小心”的差错真是不应该。
景区文字出错,看似小事,却暴露出景区工作人员旅游服务精品意识和严谨精神的“缺位”。由此不免让人有些担心,这里的中央书记处小礼堂、多位中央领导旧居、“为人民服务”讲话台等景点介绍有没有差错?领导人的姓名、职务对吗?想到这里,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但愿这是杞人忧天吧!
营造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关系到每位游客的切身利益。而营造环境是从完善设施开始的,这其中离不开带有文化符号的展板、LED显示屏等设施。希望此事能引起景区管理者足够重视,尽快改掉错字,举一反三,对景区内其他文字内容予以核对,切莫“萝卜快了不洗泥”,制造出贻笑大方的“文化败笔”。
新闻推荐
藤蔓间一串串葡萄晶莹剔透,葡萄树下农民的欢笑声此起彼伏,慕名前来买葡萄的游客络绎不绝……近日,记者走进宝塔区蟠龙镇张山...
延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