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怀利在太阳下织补裤子 崔璨摄 董怀利站在椅子上修补车篷 受访者供图 董怀利与母亲王素珍合照 受访者供图
核心提示
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杭州,就有这样一个“状元”,28岁的董怀利仅凭缝缝补补的手艺,竟在杭州丁桥买了套房。
没有门面,没有地址,独靠着这一门手艺,让董怀利成了延安路上的“活招牌”,见到董怀利的时候正是烈日正当头的下午,他坐在武林银泰的门口,手里拿着一条破了洞的裤子,一针一线地缝补着。
90后小伙织补道路的开启
在成为织补人的道路上,最值得一提的还要数董怀利的母亲王素珍,董怀利这精湛的手艺就是王素珍手把手教出来的,他们不仅是母子,更是“竞争对手”,和小董一样,王素珍也是一名街头织补人,她在武林路附近一做就是十几年。
在做织补前,董怀利也换过很多工作,不但做过销售、做过导购,还在服装厂里上过班,但收益都不高,直到按照普通人生轨迹娶妻生子后,压力随之而来,董怀利才开始跟着母亲学织补。
起初,都是母亲拿衣服让他修补,渐渐地,董怀利的手艺开始得到不少顾客的称赞,名声也传了出去。就这样,在母亲手下历练了几年之后,董怀利背上背包,开始了自己的街头织补生涯。
随着名气日益增长,来找董怀利的顾客越来越多,平均一天下来怎么也能收个五六件衣服,收入也从几十元涨至几百元甚至几千元。
可不管怎么说,一个大男人做这种缝缝补补的工作,难免会遭到旁人的议论。刚开始,董怀利听到这些声音也觉得别扭,后来时间长了,他也想明白了:织补是靠自己的手艺挣钱,这钱赚得光明正大,没什么好难为情的。
一根针一根线撑起家里一片天
骑着电瓶车从家到武林银泰的这40分钟是董怀利每天都要经历的,背在肩上的双肩包也是他唯一的“行囊”,除了一个巴掌大的织补工具和几根针以外,鼓鼓囊囊的背包里装的都是当天收来的衣服和补好等顾客来取走的衣服。
每当有顾客把需要修补的衣物送来后,董怀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观察,也就是用眼睛看这件衣物的纹路、布料、颜色和经纬线。
董怀利一边介绍一边忙着手里的织补工作,每一根纬线都要按照裤子原来的轨迹穿梭在经线当中,每次盯一会儿眼睛发酸时,董怀利就需要到周围转转,四处看看,缓解一下眼疲劳。
2016年,董怀利在杭州丁桥买了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从此就过上了每个月还房贷的日子。
前不久,一单“大生意”慕名找上了董怀利,这次要补的不是名牌衣服,更不是名牌包包,而是一辆改装后的奔驰敞篷车。车主韩先生曾咨询过4S店,这样一个车篷,换下来怎么也要四五万元。
从朋友那里得知杭州有个“网红织补人”董怀利后,韩先生立刻联系到了董怀利,邀请他上门来修补车篷,不但路费、住宿费全包,另外还支付1万元修补费。
考虑到夏季是织补淡季,加上房贷压力,董怀利接下了这单看上去赚得多,却格外辛苦的生意。
破损处位于车的后顶部,母子二人只能脚踩小板凳,身子趴在车上缝补,一趟下来浑身酸痛,回杭州后甚至修养了好几天。
时代变迁下细水长流的织补摊
如今,董怀利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了,大女儿7岁,小儿子只有3岁。提到孩子,董怀利一下子变得格外精神起来:“女儿很懂事,晚上我回家,她都会跑过来帮我敲敲后背捏捏肩的。”
别看在外边董怀利对人和蔼可亲,在家里,他却是一个十足的“严父”形象,“有时候回家,看到家里玩具被孩子扔的乱七八糟的,我会把他们叫过来,让他们整理好。”
谈到是否让孩子继承自己的手艺时,董怀利的第一反应是“不要”。一路打拼到今天,董怀利更希望孩子好好读书,毕竟,没人比他更清楚这是一份怎样辛苦的工作,比起手艺的传承,父爱在董怀利这里表现的尤为透彻。
8年来,不少商业模式都在悄然转变,唯独董怀利这个流动小织补摊,依然踏踏实实地稳步向前,在时代的变迁下细水流长。
(据中国新闻社)
新闻推荐
关注持续降雨天气 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一场雨考验一座城 本报记者 贾志敏
连日来的持续降雨,导致市区部分路段水漫路面、淤泥堆积,给市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场暴雨考验着延安这座城市,同...
延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