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琳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有一条街道名为冼星海大街。街上的纪念碑上刻着这样一段话:“冼星海用音乐在两国人民之间建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让我们永远铭记他的名字,愿中哈友谊世代相传。”
为了纪念这段友谊,合拍片《音乐家》去年开始筹备并拍摄。6月14日,在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上,记者见到了该片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他介绍,这部电影已经拍摄完成,正在后期制作中,将于年内与两国观众见面。
《音乐家》记录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中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在哈萨克斯坦的生活,以及同哈萨克斯坦作曲家拜卡达莫夫的友谊。1940年5月,冼星海受中共中央秘密派遣,化名“黄训”,与导演袁牧之等人从延安前往苏联,为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做后期制作。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影片制作被迫中断,冼星海由于回国受阻辗转来到阿拉木图。初到阿拉木图,冼星海居无定所,贫病交加。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在音乐厅遇见冼星海,把他接到家中安顿。在阿拉木图,冼星海创作了《民族解放》《神圣之战》《满江红》等著名音乐作品,并根据哈萨克民族英雄阿曼盖尔德的事迹创作出交响诗《阿曼盖尔德》,激励人们为抗击法西斯而战。
中哈两国知名演员出演了本部影片,其中包括饰演冼星海的胡军和饰演冼星海妻子的袁泉。在与中国演员和电影人的合作中,西尔扎提·牙合甫感受到了真诚和敬业。他告诉记者,中国2017年生产影片近800部,电影票房位居全球第二,电影产业蓬勃发展。哈萨克斯坦年产影片250部左右,通过这样的合拍片,哈萨克斯坦电影人感到有很多值得学习和交流的地方。
《音乐家》的合作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记者了解到,本次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西尔扎提·牙合甫带来了他导演的电影《归人》,在青岛9家影院展映。6月15日,中影集团与哈萨克斯坦方面还签订了意向协议书,就双方合拍电影《对峙》达成一致。
新闻推荐
为不断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省政府决定...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