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亮和万花山乡楼塔村村民段军军讨论黑毛猪养殖
岁暮天寒,脱贫攻坚的热潮仍在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中奔涌。三秦都市报记者近日在延安市宝塔区采访了解到,该区在促进畜牧产业规模化的同时,还将产业和***紧密结合,并在推进畜牧产业扶贫中创新思路和模式,让扶贫接“地气”,脱贫有“底气”。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产业。我们把23个养殖专业村和家庭养殖作为***和残疾人创业的主要措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突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实现农民长期稳定增收,也让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拔掉穷根。”走在前往探访贫困养殖户的路上,虽是寒风凛冽,宝塔区畜牧兽医局局长周文亮依然热情高涨。
政策真给力 养猪收益好
万花山乡曹家沟村是一个贫困村,该村有42户村民,之前多以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而现在,该村已成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黑毛猪养殖村。说起这种变化,曹家沟村村委会主任李莉告诉记者:“现在给我们的政策真的太好了,区畜牧局和乡政府跑项目、筹资金,帮助我们新建了高标准的养殖大棚,我们只承担建棚和购买母猪费用的三分之一。现在我们村除了因残疾或年老无劳动能力的2户村民外,已有40户建起了养殖大棚。今年的收入也挺好,单养殖黑毛猪这一项,全村的收入粗略估计就有近400万元。现在各家各户都留了母猪,明年能自繁自育了,收入会更好一些。”
走进曹家沟村养殖户彭玉强家中,他正在购买生猪价格保险。据周文亮局长介绍,为了有效化解养殖风险,稳定贫困户收益,区畜牧兽医局一直在积极研发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机制的创新。经过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今年,就在包括曹家沟村在内的部分养殖专业村和规模养殖场试行了价格保险和疫病保险工作。
模式创新 确保养殖生态环保
万花山乡楼塔村是宝塔区畜牧兽医局打造的4个“一村一品”专业村之一,也实现了对贫困户的养殖产业全覆盖。当记者来到这里时,首先被该村养殖户院子里存放着的多则上万斤、少则数千斤的玉米所吸引。
周文亮局长告诉记者:“这其实是养殖模式创新的一种呈现,目前,我们正在打造发展‘猪-沼-果(蔬、草)-渔’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在保证黑毛猪这个在陕北地区久负盛名的老品种饲喂精细饲料的同时,也完成了猪粪回收农田施肥等措施,确保了生猪养殖生态环保。”
此外,宝塔区畜牧兽医局还对1122户养殖贫困户落实了养殖技术服务队人员包抓制度,确保为养殖户和贫困户提供全方位、高效率服务。现在,宝塔区有贫困村51个,在册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共1727户4726人。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区建立畜牧产业的贫困户共1381户3931人,人均增收达到了2300元。
文/图本报记者刘志强 张晟源
脱贫攻坚 奋力争先 之产业扶贫
新闻推荐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展览大厅里,陈列着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战士使用过的镢头,人们亲切地称它为开发南泥湾的老镢头。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后,由于长期的战争消耗、日军的残酷扫荡与国民党的军事...
延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