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新闻 安塞新闻 延长新闻 延川新闻 子长新闻 志丹新闻 吴起新闻 甘泉新闻 富县新闻 洛川新闻 宜川新闻 黄龙新闻 黄陵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延安市 > 延安新闻 > 正文

第一次去土中似乎是上初中的时候一大早跟着父亲走上陡

来源:延安日报 2012-06-02 20:25   https://www.yybnet.net/

第一次去土中,似乎是上初中的时候。一大早,跟着父亲走上陡坡,跨过大门,走进土中的校园里。天还不怎么亮,偌大的操场上,黑压压的学生排成一条长龙,正随着体育老师的哨子,“跨,跨,跨”地跑将过来,给我这个尚在小学与初中之间徘徊的小女生猛地一震。因为在此之前,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校园,这么多的学生。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事情了。伯父当时在土中搞电影放映。我不记得为什么要赶这样一个大早去土基中学,只记得敲了好长时间的门,伯父才起来开门。伯父的办公室兼寝室紧邻操场,正在升旗台的后面。我惊奇于这么吵闹的“跨,跨,跨”,伯父怎么会睡得着。天将拂晓,房间里是暗白的晨光,门窗打开,空气一对流,伯父床上的白色幔帐在微风中轻轻飘舞,这情景立时让我很喜欢。

在洛川南部的六个乡镇里,土基中学是教育界的一面“旗帜”。我“认识”“她”的时候,校长叫雷坤元,在方圆几十里,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

1983年秋天,我来到了土基

中学。新奇的高中生活很快驱走了未考上师范的阴影。高中的班级多,学生多,课目多,老师也走马灯似的你来我往。晚点名后,各个班级的值日生都要抬着水桶去为上晚自习的同学打开水,那铁皮卷起的桶又粗又壮,与它们比起来,家里的水桶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早上出操,依然是天还未亮的时候,黑压压的一片人群,“跨,跨,跨”急跑的步伐,我也变成了这支气势雄壮的队伍中的一员。校门外的马路,一头通向镇子里,一头通向去往县城的沟坡道。下过雨的时候,土操场上不能出操,带操老师便把队伍带出校门,沿着柏油马路往县城的方向跑步行进。快到下沟坡的时候,再扭头折回,“一二三四”的喊声,一来一回,便把周围还在静睡的村庄叫醒了。

壮观的景象,还有操场上的朗读声。早操过后,操场上便满是捧着书背诵、阅读的学生。操场边上的白杨树下,花坛边,升旗台上,紧邻操场的老师住房的窗台下……背单词的,背语文段落的,背历史地理的,静坐的,来回走动的,绕着杨树的,蹲在地

上边背边写的,直把一片宽阔的操场装点得热闹而繁忙。

那时候的土中没有楼房,教室是厦房建造,学生住的都是窑洞。一排成十孔窑洞便是成十个宿舍,男生女生分列两排窑洞。推开宿舍的门,左边是从门口直通到窑掌并列铺排的木板床,床和床之间没有缝隙,一头靠着墙,一头紧紧固定在碗口粗的圆木上,十几二十个住校学生一个挨一个就睡在这大大的“通铺”上。相比于今天的架子床,这宽展展的大通铺是绝对有“阵势”的。住校的学生多来自农家,衣衫破旧,铺盖也薄厚不均,冬天的夜晚,外面是呼呼的北风,睡在冷窑里的同学们,只能紧紧地挤在这冷硬的床板上,靠体温来相互取暖。

教数学的老师姓侯,名字也怪,壮壮实实的一个小伙子,却取名叫“文艺”。学生们先是为老师的名字偷偷发笑,进而又为他的口音发笑,因为“边角边”经他一读,

成了“憋角憋”。下课铃响了,侯老师收拾起教案刚走出门,教室里便“哄”地笑开了。时至今日,高中同学若聚在一起,说起侯老师,也是“憋角憋”长,“憋角憋”短,“憋角憋”成为这位陕北籍老师的代号。

虽然口音迥异,但侯老师却是一位认真负责的好老师。那时候,他刚从延安大学的数学系毕业,分配到土基中学,是怀着满腔的热忱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的。80年代初期,对于一个镇立高中来说,能有本科毕业的专业老师任教,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非常幸运的。

另一位老师叫郭致民,教语文。第一次来上课,他轻轻走上讲台,捡起粉笔写下了《白杨礼赞》几个字,光这几个漂亮的粉笔字,就折服了许多的学生。

郭老师的家远在关中,来土基中学时已是人到中年。他长得人高马大,穿一身深蓝的中山制服,冬天的时候多一件黄色的

军用棉衣。他操一口关中口音,永远是慢条斯理不温不火的样子。因为离家远,郭老师难得回一趟家,一个人住在学校分的一孔窑洞里,门口喂了几只鸡。也因为这些鸡,而弄得满房子鸡味,鸡毛乱飞,鸡屎星星点点的。有时候我们打伙成群地去问老师问题,郭老师推开桌子上的盆盆罐罐很认真地为我们讲解,我们却听得并不专心,因为一部分心思用在了打量他那有些凌乱有些特别的屋子上。

生活看起来有些邋遢的郭老师,却是一位功夫了得的语文老师。每一堂课,无论是现代文还是古文,他都能讲得风生水起,于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引入到一处处文学圣境中,而我之所以今天还能拿起笔写一点点稚嫩的文字,跟郭老师潜移默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多年后,我曾在甘泉中学大门口与郭老师不期相遇。言谈中,才知道他已调到

了甘泉。一晃又是多年,再没有郭老师的音讯了,相必,他现在正在关中老家安享晚年吧。

忆及土中,不只是侯老师、郭老师,严肃有加的化学老师王新民、和蔼可亲的班主任杨岗田、治校有方的校长孟中辉……我庆幸,在我的高中生活里,有这么多为人师表、正直无私的好老师。

作家鲍尔基·原野说,根据科学研究,人的胃是有记忆的。如果真如此,我这有“记忆”的胃,怀念的是土基中学大灶上的杠子馍。那馍,四两一个,方方正正,带着麦麸色。星期天返校时,住校的学生大多从家里带些自制的辣椒或腌菜,放学后买一个杠子馍,就着辣椒酱腌菜,再一碗白开水,便是一顿饭。我工作后有一次曾满怀希望地回土中,希望吃一顿杠子馍、煎豆腐洋芋片儿,然而,当年的大灶已四分五裂为几个小灶,一律卖二两小馍,细白的面没有麦麸色,软绵绵的,早已失去了当年的杠子派头。

一场酣雨过后,学校要组织学生去踩窑背。大家排着密集的队,在软泥与露水、小草聚集的窑背上密集地踩踏,用双脚代替碌碡“碾压”,以防暴雨侵注窑

洞。这是一次全校总动员的活动,所有的班级,所有的老师,都按照教导处的安排,分置在一排排的窑背上。那时候,我是一个胆小的女生,对梯子下的悬空特别害怕,而每每上窑背下窑背时,不是登梯子就是爬叠在一起的凳子,这成为我高中生活中最为胆怯惧怕的经历,以至于这种惧怕一直延伸到了梦中……

那时候的土基高中,拥有勤工俭学的校办果园,栽树、施肥、锄草……遇到这些需要很多人劳作的活计时,学校便组织师生参加劳动。靠着一双脚,我们行走近二十里土路,去位于高村峁的果园里劳动,中午扎着堆吃着从学校大灶上送来的饭菜,那情景如今想起来没有艰苦只有甘甜……

人在怀旧的时候,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那么的多情。我甚至能回想起冰雪消融时教室檐前的冰棱,夜晚秉烛时蜡烛冒出的黑烟,秋风旋起的杨树叶儿,校门口假山花园里在风中摇曳的单瓣菊,宿舍门前小树林里漫长的绿苔……

而如今,曾经纪录过我们青春岁月的土基中学,却是物是人非了……

●孙文珍

新闻推荐

公安宝塔分局深入推进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

本报讯(孙爱平文真)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公安宝塔分局不断创新思维、丰富载体,以警营文化为依托,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在凝聚警心、陶冶情操、激励斗志、展示形象,推动该局队伍建设等...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王锡侯同志逝世2012-06-05 20:25
评论:(第一次去土中似乎是上初中的时候一大早跟着父亲走上陡)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