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延扩展到内涵提升,从一点示范到多点布局,从单层次到多层次办学,从政府主导到多种力量共同参与,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创新,从注重服务到追求凝聚力与影响力,延安老年大学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服务老干部、培养老干部的办学之路,成为老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精神家园。
这是一条可持续的办学之
路。
这条路上,洒满了汗水,倾注着真情,写满了探索。
一、困境
延安老年大学创办于2005年,是老干局管理服务离退休干部的重要平台。中央8号文件颁布后,将退休干部纳入了老干局的管理服务范围,职能有了延伸,工作量大了,服务人数比之前多了许多,老年大学原有的教学模式已明显滞后。在新形势下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干部的所求乐为,因为办学设施规模与经费的制约,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像被绑住了两条腿,陷入了一种艰难的困境,这种困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当其冲的是“上学难”。在一般人的视野里,“上学难”只存在于基础教育阶段,外界很少有人能够感受到老年大学存在的上学难。2009年,老年大学只有几个培训班,培训课程也仅限于歌舞等四个专业,报名的时候,前来报名的人络绎不绝,学校不敢放开收,甚
至出现了走后门报名的现象。
与“上学难”相对应的是“不想走”。尽管办学资源紧缺,但许多人毕了业也不想走。为什么“不想走”,其中的原因让人深思。离开工作岗位后,离退休干部中普遍存在一种虚无感和被边缘的感觉。加上子女都已成人,孤独感成为无法挥去的阴影笼罩着他们的生活。“不想走”其实是对这种生活状态的一种抗争。如果把这些“不想走”的离退休干部硬推向社会,其连锁反应是巨大的,不仅增加了离退休子女家庭的负担,增加了离退休干部的生活成本,更有可能增加社会成本与管理风险。
第三是“想干事”。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觉醒,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已达到70多岁。离退休后,人们更愿意追求生活的意义,并找到回归社会的感觉。
挑战中蕴含着问题的解决之道。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拷问着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又为新形势下老干局有效的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探索
解决问题的视角在于“以人为本”。即要给离退休干部人人创造条件,供给服务。于是,老干局以老年大学为工作中心,开始了艰难与又让人倍感鼓舞的探索。
一是针对“上学难”问题,延安市老干局以离退休干部居住特点为着眼点,采取了设立分校的
办法,先后在延安卷烟厂、河庄坪、双拥大道油矿小区、南川、姚家坡农场等地建立了6个分校,从而使延安城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各有一所老年大学,实现了合理布局,办学网络化,让离退休干部都能就近上学,有学上。
二是有针对性地推出了长训班与短训班。老年大学坚持分类教学,特色教育,把确定专业方向没有一定基础的学员,编入短训班进行培训;把确定专业方向有一定基础的学员,编入长训班进行培训。所有长训班与短训班中的优秀学员毕业后,再进入校园团队及各种社会活动组织,在实践中深化培训成果,为学员提供身边榜样,形成多学制、多专业、多层次办学。
三是以老年大学为主体,向校外要空间,实行开放式办学。采取校外设站的办法,利用社区、城市广场,先后设立了32个工作站,开展适合场外的教学实践活动。
通过几年的努力,延安老干局摸索出了一套新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综合起来就是“三个结合+三个课堂”。即“主校与分校相结合,长训班与短班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在以短训班为第一课堂的基础上,以校园团队为第二课堂,以各种社会活动为第三课堂,开展丰富多样展演活动,为学员“有所乐,有所为”提供实践平台。
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老干局以老年大学为平台的服务能力,扩大了离退休干部的服务面,而
且保障了教学质量。目前,延安老年大学共开设了电脑应用、声乐、书画等10个专业26个教学班,办有舞蹈团、军乐团、秧歌团、合唱团4个团队,10个长修班,在校学员保持在1100人左右,每年接受培训的学校达到4000多人。
延安老年大学还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老年大学的办学宗旨是“学习新知、发展专长,充实生活、促进康乐,进取有为、服务社会”,相应的施教方针是“学其所好、简明扼要,形式多样、注重实效”。把两者有机联系起来的,正是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涵盖内部管理、事务管理、学员自我管理各个层面,涉及德、能、勤、绩各个方面,形成了人性化、上下一体的管理制度,保证了老年大学的可持续发展。
延安老年大学培养了一批基层文化工作者,打造了一支具有较高素养的宣传队。一些学员活跃在社区、广场,向群众教授健身操、举办街头演唱会,成为繁荣基层文化的中坚力量。由学员组成的专业团队,在全国各地参加各种活动,变身为延安的文化使者,在宣传延安,传播延安黄土文化,展现延安文化魅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让人感到鼓舞的是,延安老年大学拥有了自己的品牌活动,如门球赛、健身秧歌等,吸引了群众的广泛参与。打造了一批精品节目,在参与全国的活动中也多次获奖。其中,在2011年庆州“世界EXPO韩中老年文体艺术交流活
动”中,获韩国“无穷花”奖;在北京举办的“圣地红歌、唱响房山”演唱会,获优秀组织奖。延安老年大学为广大离退休干部搭建了多类型、高规格的展演平台,扩大了延安老年大学的影响力与凝聚力。
三、体会
回顾延安老年大学这几年走过的历程,感觉最为深刻的有两点:
一是“等、靠、要”思想要不得。延安老年大学办学条件不足、硬件设施不够,经费短缺,如果坐等上级拨付经费解决,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绩。面对困境,延安老干局一方面寻求财政支持,一方面依托社会力量,解决办学困难,最终形成了财政力量与社会支持互为支撑的局面。我们把延安老年大学这一办学模式定义为“逼出的一条路”,其中的内涵就是如此。
二是不断创新。面对新形势,转变工作方式;面对新问题,改变工作方法。不少人觉得创新虚幻,其实创新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是基础,解决问题是归宿。发现问题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等重要。问题出来了,就要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理清问题矛盾的性质,寻找解决的方向,进而提出解决的办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及时总结得失,让解决问题的每一步都有一个稳固的基础,最终将问题全面解决。
三是要有一颗真诚的心。服务好离退休干部是老干局工作的中心任务,有真心,自然心中装着离退休干部,就会认真倾听离退休干部的需求;有真心,就会迎难而上,务实进取,并能摒弃个人得失,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工作状态与敢闯敢干的工作劲头。C⑧
白世明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苏世胜)5月29日,东方红学校举办了庆“六一”文艺演出,全校师生用嘹亮的歌声,优美的舞蹈,感人的小品展示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共同欢庆“六一国际儿童节”。市政协副主席、民建延安市主委杜兴...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