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慢点走,过马路时小心点。”妈又开始唠叨,忍受着同学的玩笑和妈妈连绵不绝的话,我头也不回的直奔车站。
我的妈妈现年35岁,身体虽然不胖,但也略微有些发福,她喜欢和别人开玩笑,性格温和,只要不是特别过分,她一般不会生气,正因为这样,才练就了她唐僧一般的唠叨。每天早上刚起来,那唠叨便是如期而至:“儿子,快起床,把脸一洗牙一刷,饭在厨房里,先端出来,小心烫,用抹布垫着,再拿两双筷子,在厨柜里,知道了吗?”“知道了,知道了。”我不耐烦的回答。到了饭桌上,“来,胡萝卜,不爱吃也得吃,营养的很,看看看,别用手拿馒头,多吃点儿肉,看你瘦的,还不好好吃,怪不得胖不了。”妈妈又开始了她那“天下无双”的唠叨,看着满满一碗的菜,不禁感到些许无奈,“唉!”只得叹叹气,两口吃完,提起袋子,就向外冲,还没到门前,妈妈又跟了上来:“检查一下,什么东西忘带没,路上小心点……”还没等她说完,我急匆匆的冲出去,可妈妈还是不肯罢休,走出家门,对我大喊:“到学校不准乱跑,要听老师的话。”我机械般的重复着“知道了”这句话,脚下却依然不敢停,冲向车站。
那天早上,妈妈出差了,我想终于没有人唠叨了,早上起床,刚想打开卧室门,只见门上贴着一个便条:“儿子,起来了,快去洗脸刷牙,饭在厨房里。”我撕下来放在桌上,心里想着:“真是的,这还要说”走卫生间,门上又贴着:“记着关水,洗完脸就去吃饭。”我又把它撕下来心里突然有些想念那唠叨,走到厨房,又是那千篇一律的话,我轻轻地撕下来,把它摆在桌子上,拿起袋子,走出门去“小心过马路。”这是最后一张,我没有撕。
妈妈的爱,我不知道怎样形容,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却时刻在你身边,想起妈妈的唠叨,我心中涌现的不只是感激,还有愧疚。 (指导教师崔志华)
新闻推荐
转眼间姐夫离开我们八年了。第一次见到姐夫有点害怕。他是当兵的出身,一米八几的个头,黑黑的脸,任何时候都是面无表情,话不多,瓮声瓮气的。每当和他面对时,初来异地的我总是感觉到紧张。当时老公也是调...
延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