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著名作家):新中国成立以后,各种革命歌曲、其中大量由民间曲调填上了新的政治鼓动内容的歌词,像浪涛、像春花、像倾盆大雨一样地到处汹涌澎湃。其中有一首郭兰英首唱的《妇女自由歌》,给我以深刻的印象,歌者因为演唱此歌,在苏联主导的一次世界青年联欢节上,得了铜奖。
旧社会,好比是,黑格洞洞的苦,万丈深,井底下,压着咱们老百姓,妇女在最底层……
是山西民歌的调子,伴奏让我想起晋剧,悲伤、郁积,像控诉,像哭,闻之怆然。没有这样的彻骨的悲怆,就没有革命的搏击。
多少年来多少代,盼的那个铁树就把花开,共产党,毛泽东,他领导咱全中国走向光明……
是突然释放的热情,是好不容易搬开了压在头顶上的石头,是成千上万的姐妹们由衷的笑脸,中国的女子有救了,历史从1949重新书写。
就像另一首歌里所唱的:
铁树开了花呀,开呀嘛开了花呀,哑巴说了话呀,说呀嘛说了话呀……
谁也没有办法否认这样的事实,这样的历史,这样的民心。情是这样的情,理是这样的理,激愤、期待,也充满信任。无怪乎据说一些老解放区的歌唱家聚会的时候,在酒过三巡以后,他们宣告:革命的胜利是从他们的唱歌儿的胜利上开始的。
吴祚来(作家、评论家):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在某种意义上,是新文化与新美学的胜利,1949年之后的这些歌曲,是延安文艺的继续,延安歌曲中,“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所有的歌曲与色彩都是阳光灿烂,积极乐观而一往无前,充满必胜的信念。
革命歌曲有如下一些特点:
一是通过黑暗与光明的对比,产生强烈的反差,旧社会就是黑暗,新社会就是光明,反复咏唱,这样的意象就成为固定的心理意象终生铭刻在心上;一是通过旧社会与新社会受压迫受苦难与新生活自由民主相比,这种对比在歌剧《白毛女》是体现得最为充分,“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这就是说旧社会的景象,使人寒彻肌骨,对旧社会产生畏惧感与痛恨意识。在解放战争中,这曲歌剧不仅在延安演出,更到前线去慰问演出,它极大地激发了战士们的战争热情,一些战俘也深受感染,加入到打击国民党军队的行列之中,推翻一个旧制度,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新中国,成为所有人的共同心愿,所以前线将领对白毛女剧团说,他们刺刀尖上有文化,所以我们也可以说,解放战争也是革命文化上的胜利。
在解放战争中,每一个战士后面,平均有五个农民为他们提供后勤服务,而国民党军队只能靠军队自己的力量,所以仗越打越艰难,人越打越少。文化宣传的力量,人民渴望建立新中国的决心都在发挥着巨大作用。
这种力量形成强大的惯性,在解放后还发挥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力,解放后,人民得到了田地,铁树似乎开了花,哑巴开口说了话,这些都是民间大白话,大实话,但是民众心里话,过去时代的压抑与战乱,苦难与血腥的日子因战争结束而结束,中国人民从此进入和平时代。
有什么价值高过和平的价值?有什么利益高过人民获得土地的利益?
所以五十年代初抗美援朝时的歌曲照样雄浑慷慨: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祖国卫家乡我们上战场。
五十年代的歌声里,更多的是对比或忆苦思甜,忆苦思甜是一种政治行为,但也是一种文化行为,歌声中的新旧社会对比,就是通过文艺形象的力量,来使每一个听众获得共同的心理认同,就是中国进入了光明时代,而我们推翻的时代,充满黑暗与苦难。歌声形成一种强势的文化覆盖,正是这样的歌声,这样的热情,使五十年代更为单纯的年代,充满激情燃烧的年代,充满无私奉献与从不怀疑的年代。
新闻推荐
薛占海在督查重大开工项目前期工作时强调薛占海在督查重大开工项目前期工作时强调本报讯(贺占强记者李鹏)3月29日至30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薛占海带领市政府办、发改委、重大项目办、国土局、环...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