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延安 今日安塞 今日延长 今日延川 今日子长 今日志丹 今日吴起 今日甘泉 今日富县 今日洛川 今日宜川 今日黄龙 今日黄陵
地方网 > 陕西 > 延安市 > 今日黄龙 > 正文

蜂农王昌银的“三变” 陕西日报记者 刘印

来源:延安日报 2020-08-20 06:28   https://www.yybnet.net/

收过三茬蜜之后,今年蜂场最忙的时候就过去了。

然而,在黄龙县圪台乡白岩村,68岁的王昌银依旧闲不下来。不久前,圪台乡在附近的杜岭村修建了新蜂场,请他“移师”过去,“顺便”指导村里的七八户贫困户养蜂。

养蜂44年,从兴趣变成事业,从“门外汉”变成“土专家”,从蜂农变成致富带头人,和蜜蜂打了大半辈子交道,蜜越来越醇,事越干越多,王昌银的责任也越来越大。

7月23日,忙罢得闲,在蜂场里的一棵杏树下,王昌银泡上一壶蜂蜜水,把记忆的指针拨回了44年前,那个与蜜蜂“邂逅”的日子。

1976年,一群野蜂在王昌银家门口的李子树上安了家,年轻的王昌银突发奇想:“养这么一窝蜂,就有蜂蜜吃了!”彼时,王昌银一家守着60亩山地,种些苞谷、洋芋,广种薄收,一年收成仅能果腹。

给苦日子里加点甜吧!王昌银拿出平日舍不得吃的白糖,做成糖汁后放进一个木箱子,然后小心翼翼地将箱子搬到了李子树下。没几天,野蜂就在箱子里安了家。那一年,王昌银收了10斤蜂蜜,在林草覆盖率超过92%的黄龙县,他第一次得到大自然的馈赠。然而馈赠的甜蜜没持续太久,一个冬天后,那群野蜂损失殆尽。

“养一茬蜂收一茬蜜,一到冬天就全冻死了。”王昌银告诉记者,尽管他买了专业养蜂书籍自学,但接连几年,他的养蜂事业依旧毫无进展。为了搞清楚原因,从1983年开始,王昌银专门写起养蜂日记,记录每天的全部操作,不断试错纠错。后来王昌银逐渐意识到,自学的养蜂技术都是基于大洋气候总结的。于是,他开始改良养蜂技术,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宜黄土高原的养蜂技术。

1988年,王昌银的蜂越冬成功,也是那一年,在县乡政策的引导下,他家的40亩山地种上了核桃。院里有蜂、山上有果、地里有粮,王昌银的产业多了起来。

2012年,黄龙县被延安市列为中蜂保护区。当年,王昌银养了50多箱蜂,仅蜂蜜就卖了4万多元,第二年,老王的蜂场规模超过了100箱。去年,老王的110箱蜂更是卖了12.7万元的蜂蜜。

在王昌银的影响下,附近的村民也搞起了养蜂的副业。村民上门咨询,老王向来倾囊相授,客商上门采购,老王也不忘推荐村民的好蜂蜜。渐渐地,老王成了客商和蜂农之间的纽带。

2014年,王昌银成立了黄龙县中蜂养殖合作社,吸纳周边160户养殖户入社共同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户因为老王迈上了致富快车道。

2018年,在外多年的小儿子回来跟老王学养蜂,经过这几年的磨炼,小儿子有了不错的养殖技术。老王打算到明年就把自家的蜂场传给小儿子,而他,将把更多精力用在中蜂科学养殖技术普及上。

新闻推荐

黄龙县三岔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扶贫户入股合作社 领了分红又领工资

本报讯(通讯员王华曹永博)“驻村企业今天给我分红1000元,我准备用来购买苹果袋。今年我家苹果预计套袋8万个,加上我们两口子...

黄龙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蜂农王昌银的“三变” 陕西日报记者 刘印)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