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安新村村民正在休闲纳凉
通讯员 刘文峰 康彩霞 本报记者 刘卓
近年来,黄龙县三岔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努力提升乡村颜值的同时,注重保留文化内涵,培养产业发展潜力,铺就“颜值”和“内涵”兼具,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路。
生态宜居环境美
“垃圾靠风吹,污水靠阳晒。”回想起以前村里巷道垃圾乱飞,下雨天泥泞不堪的情形,让不少三岔镇的群众感慨不已。如今的三岔镇,7个村全部通了水泥路,巷道干净,房前屋后柴草堆放整洁,有花有菜。
走在三岔镇党安新村的道路上,看到巷道宽敞,村民家家户户都住在三室两厅的院落,广场凉亭下不少村民正在休闲娱乐,村里原有的石磨、轱辘等有着传统记忆的物品,更让乡村充满了乡韵乡情……
“村里每家每户都发放了分类回收垃圾箱,大垃圾箱定期也有人清理。”村民孟祥存说,“双瓮漏斗清洁厕所取代了原有的旱厕,人们的卫生观念逐步提升。”现在,到村里走一走,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农家庭院,广场上和农户家门口的芍药花、月季花、金银花开得正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围绕“村庄美、生活美、乡风美”建设目标,三岔镇的一批“脏乱差”旧农庄已渐渐变成了美丽宜居的新农村,“乡村生活条件不比城里差,乡村的环境更宜人。”党安新村干部李思锋颇为自豪地说。
产业兴旺生活美
5月白色苹果花海刚刚谢幕,6月树下的丹参花已悄然开放,绿色的“地毯”上点缀紫蓝色小花,散发着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这14亩丹参虽说是我的,但是镇村干部没少费心。镇上帮助联系种苗,还组织干部帮我栽植。”正在除草的木昌桥村种植户张刘栓看着长势喜人的丹参苗高兴地说。
三岔镇今年争取产业资金,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因势利导,通过邀请专家“把脉”,探索建立了“企业+互助资金协会+农户”的产业发展布局,依靠政策扶持、企业带动,鼓励群众在果园套种500亩丹参,变“单一产业”为“复合农业”,既提高了果树幼园土地使用率,又增加了群众收益。
农旅融合田园美
近日,三岔村的红专公社田园综合体迎来一年最美的时刻,50亩荷花竞相绽放。在成片绿叶烘托下,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摇曳怒放,成为园区内一道独特风景,前来赏花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三岔镇经过充分考证和调查,创新推出的“荷蟹共生”一水多用立体养殖模式,既有荷花、水草,又有鱼、小龙虾、大闸蟹等,鱼虾蟹粪便为荷花提供生长所需营养,荷花又为鱼虾蟹提供腐叶及水生生物等食物和天然的遮阳伞。
据了解,园区目前已经建成农耕文化展区、植物科普区、垂钓烧烤区、荷花观光区、水产养殖区,正在建设果蔬采摘区、休闲娱乐区,基本实现了农业景观化、农村景区化、农民职业化,农旅深度融合,描绘了一幅田园农业的壮美画卷。
“在这里既可以赏花、玩水,又能够了解黄龙深厚的农耕文化,放松心情的同时也让孩子记住浓浓的乡愁,这一趟没白来。”周末专程带孩子游玩的王女士说。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郑玮通讯员白秋菊石立)六月晴空,正是百花蜜采收的季节,黄龙县白马滩镇圪崂蜂谷格外热闹,蜂谷技术人员范清泉和蜂农...
黄龙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龙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