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班姣
2017年是市司法局辛勤耕耘的一年,也是各项工作亮点纷呈的一年。去年,该局四项工作被省司法厅列入全省亮点集,连续三年被省司法厅评为优秀单位,全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暨创新普法依法治理提档升级工程现场观摩会在延安市召开,群众满意度位居全市政法系统前列。
亮点一:法治文化阵地品牌化。在黄龙县建成了全省首个县级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共设置综合展示、互动体验、新媒体普法三大板块,以“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体验性”为主线,结合黄龙县情实际和不同人群对法治宣传教育需求,广泛运用现代化高科技多媒体技术,融合传统图文实物,生动阐述法治理念和法律知识,系统展现了法治进程和建设成果。9月份以来,共接待全省学习考察51批次600余人。
亮点二:律师教育培训职业化。为深化律师制度改革,引领律师走知识化、专业化道路,北京市炜衡(延安)律师事务所出资100万元与延安大学政法学院共同创办了“延安大学炜衡律师学院”,由延大政法学院按照律师业务和发展需求合理配置资源和开发教学课程,为广大律师开拓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层次和服务质量打造了平台,也为延安法治建设培养后备人才。
亮点三:矛盾纠纷调处多元化。坚持“减少诉讼、降低成本、方便群众”的原则,以“健全机制、完善网络、多调衔接、调判结合”为总体思路,与市中院、市人民调解协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特邀人民调解进法院”加强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对接工作的意见》,为群众提供了多元化、可替代的纠纷解决方式,促进纠纷有效化解,力争实现案结事了。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802件,成功调解3744件,成功率98.5%。
亮点四:鉴定机构服务诚信化。以“弘扬延安精神争创诚实守信群众信得过的鉴定机构”活动为载体,以“三严格”“四公开”“八统一”为抓手,在全市司法鉴定所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纪律作风整顿和司法鉴定执业专项教育整顿,各司法鉴定机构本着服务为民、方便群众的原则,与每名司法鉴定人签订《诚信承诺书》,积极为困难、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提供司法鉴定援助,提升了行业形象。共办理各类司法鉴定案件3293件,鉴定采信率98%,其中援助案件82件,减免费用12.26万余元。
亮点五:公证法律服务人性化。市公证处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家事公证法律服务中心”,有专门的工作机构,制订了具体工作流程,并借此平台与市中院开展公证与诉讼对接,积极参与并解决公证当事人的家事矛盾和纠纷,公证改革迈出了新步伐。市公证处办理公证2851件,其中家事类333个,调处纠纷1件,实现公证质量“三无”目标,被省厅命名为公证质量示范单位。
亮点六:农村普法教育机制化。在全市推行了农村(社区)普法宣传教育“两个三”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基层普法“有人干”和“怎么干”的问题,这一机制不仅整合了司法行政资源,打好了“组合拳”,而且补齐了农村(社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短板。截至目前,共发放“三张卡”379774张,明确村(社区)法治副主任1339名,确定法律顾问613人,确定“法律明白人”62005人。
亮点七: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与市检察院联合印发了《在县区司法局设立社区矫正检察室工作方案》,依法对社区矫正执法全过程进行法律监督,保障了社区矫正依法、公正、规范进行。13个县区均在看守所、拘留所或监狱建立了社区矫正警示教育基地,对社区服刑人员实现“零距离”警示教育,为预防社区服刑人员再犯罪建立了“防火墙”。全市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5561人,累计解除4316人,在册1345人,再犯罪率为0.053℅,远低于全国的0.2℅的平均水平。
亮点八:司法行政宣传形象化。继“法润圣地”普法微电影大赛之后,该局投资20多万元,首次拍摄了6集普法电视剧《司法所的故事》,讲述了基层司法所在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工作中的生动故事,弘扬了基层一线司法行政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好评。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张萌张建刚袁志强,黄龙县瓦子街镇一名普通的乡镇干部,大家喜欢叫他“老袁”,送他昵称“强哥”。他没有什么惊人壮举,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基层党员,在乡镇默默无闻干了大半辈子,平凡朴实。为...
黄龙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