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镇万亩矮化苹果基地
向阳花海
圪台乡准备参加特色农产品展示会的蔬菜
彩色马铃薯
公路沿线的花海
圪台乡大田蔬菜胡萝卜
进入黄龙县的地界,就进入了花海。近万亩的向日葵,举着金灿灿的花盘,在公路两边连绵起伏,一望无垠。公路沿线,百日菊、波斯菊等观赏花卉,也开得繁花似锦。车速不由得慢了下来,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这是名副其实的“多彩黄龙”,在乡村的田野里,各种作物呈现出万紫千红的色彩,矮化苹果、大田蔬菜、油用牡丹、红缨子高粱、油葵、食葵、小杂粮、连翘、谷子……这是希望的田野。
2017年,黄龙县农业农村工作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促进农业产业科学化、多元化、市场化发展。黄龙县委、县政府经过多次调研,确定今年为“玉米革命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年”,重点做好“三抓一去一促”工作,即:核桃产业抓加工,中蜂产业抓品牌,苹果产业抓规模,玉米产业去产能,做好特色养殖促旅游,给了全县农业工作一个确切的方向。
打造陕北地区矮化苹果第一县
三岔镇素有“黄龙粮仓、绿塬果库”的美誉。核桃7.3万亩,苹果4.9万亩,玉米12.2万亩。其中,种玉米的收入曾一度让种粮大户的腰包鼓起来,成为全县羡慕的对象。然而,随着全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多年来快速增加,逐渐让玉米走向过剩。2015年之前,玉米价格为每公斤2元多,每亩可实现纯利润1500多元,种玉米10多亩,年收入达1.5万元。去年以来,玉米价格下滑至0.56元,一亩地才能收入300至400元,还很难出售。这样一来,除去成本,很多农户不但没有盈利,反而亏损。
“调结构、转方式”势在必行。三岔镇党委书记李广爱说:“围绕‘玉米革命\’,三岔镇进行苹果转型提升,今年去玉米产能1万亩,改种牡丹400亩,油葵3000亩,土豆2000亩,其余的是谷物和小杂粮,今后每年递增苹果4000亩。”2017年,陕果集团走进黄龙,在三岔镇建立万亩苹果示范园,现已在三岔镇孟家山和李家庄村以流转土地的方式建成了2500亩新建果园。“现在村上有二十多个人在这里务工,每人每天最少能赚200元,一个月能赚6000元,基地从开春就开始栽植果苗,雇用村民300余人,劳务输出200余万。”陕西果业集团黄龙有限责任公司经理陈银河说。
今年西洽会期间,黄龙县再次打包推出了黄龙县矮化苹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县长李富荣带领相关部门赴陕果集团进行了洽谈。围绕矮化苹果基地二期建设,双方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了3.5亿元的投资意向。李富荣说,该项目立足黄龙界头庙镇、三岔镇资源优势,结合黄龙生态旅游发展实际,推动苹果产业及相关联产业的发展,如配套设施建设、有机肥的开发利用、生态农业观光园、采摘园建设等,以农旅融合为切入点、***为支撑点,形成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企业盈利双赢局面。“苹果产业抓规模”就是结合玉米去产能,通过与陕果集团合作,利用2到3年的时间,建成万亩矮化苹果示范基地,示范带动5万亩的苹果种植面积,把黄龙打造成陕北地区矮化苹果第一县。
目前,三岔镇白马庄村矮化苹果就业扶贫示范基地已经建成三年。驱车一周,半个多小时,目之所及,清一色的矮化苗木、竹竿、水泥柱占地千亩,一望无际,非常壮阔。精准的配比,机械化的作业,被专家称为“第二次果树革命”。基地采用的是国内最先进的栽植技术,严格技术标准,全部搭建防雹网,配套滴灌系统,还将邀请中省市果业专家,按季节进行培训,集科研、示范、推广、栽培为一体。该基地不仅雇用精准贫困户200人次,年发放工资20余万元,还带动6户群众栽植矮化苹果300余亩。
走进正在生产的宇星果库,可以看到工人正在操作机械。据管理人员介绍,像这样的果库,可雇用当地村民70余人,每人每月工资3000余元。据了解,陕果集团还将配套建设相应的生产车间和库房,果业大厦等。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生产加工、培训指导、农资配送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建成后,必将助推黄龙县农业产业转型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打造产销一体生态蔬菜品牌
“快看!我这盘苗子长得多好啊,这茎秆多壮实,这叶片多厚实。”黄龙县石堡镇红石崖村贫困户张发亮说。话音未落,一旁的张停娃说:“你看这集中育苗,苗壮根繁,比咱们自己育的苗好多了,社区今年又为咱们干了省钱又省事的大好事。”村民搬着一盘盘绿油油的菜苗,满满的幸福写在脸上,高兴得合不拢嘴,你一言我一语的,阵阵欢笑在社区的育苗基地上空回荡。
为了打赢这场“玉米革命”转型升级战,种什么?怎么种?这些问题在红石崖社区早有了答案。红石崖有着得天独厚的蔬菜种植气候条件,群众又有着丰富的种菜经验,这里的蔬菜产业历史悠久,生产的蔬菜不但品质好而且口碑好,一度深受周边三县市场的青睐。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红石崖村就创下了卖辣子年收入十万余元的辉煌纪录。近几年,绿色发展理念,舌尖饮食安全,是当今时代人们最关注的,发展绿色有机大田蔬菜,既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服务需求,又能带领农民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有了想法,就得行动,社区主任陈俊峰马上与县农业局的工作人员赴太白县学习取经。为加快社区大田露地蔬菜发展步伐,回来后第一时间组织三个村的支书、主任、包村干部、各村蔬菜种植大户及蔬菜经济人参加座谈会。种什么品种?经过大家座谈会上的讨论,结合本地气候条件,一致决定种植西红柿、豆角、线辣椒、甘蓝等蔬菜品种,为避免群众自己育苗种苗易患病等不利因素,社区利用闲置场地,采用日光拱棚,精心打造了占地1800平方米的无菌基质穴盘育苗基地,内设无菌基质育苗穴盘3864盘。
在管理员一个多月的细心呵护下,幼苗慢慢地变成一棚棚茁壮的绿油油的成品菜苗。5月25日,红石崖社区育苗基地,免费给辖区三个村发放菜苗。木耳坪村贫困户王贵文激动地说:“真好啊!社区给我们免费发放了菜苗,不仅解决了我们种什么,怎么种的困惑,还帮我们销售,真是太感谢社区了。”
各包片领导、包村干部、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赶赴各自负责的片区,帮助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家庭缺劳群众栽植菜苗,并现场指导他们种植蔬菜。社区根据“三品一标”的要求,聘请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员,定期进行指导,进行无公害、科学化管理,同时,采取临时抽检和销售检验两种方式确保农产品的质量达标。采用统一销售包装,并利用冷储藏库、冷链车提高蔬菜保鲜水平,对原菜集中分拣定级、分类包装、分级定价,真正打造属于自己的产销一体生态产品品牌。
据了解,石堡镇去玉米存量任务是206.7亩,落实面积达到2108.34亩,包括连翘栽植,苗木栽植等。其中,仅大田蔬菜育苗就有240亩,目前种植的品种两大类7个品种,共发展65户种植户(其中***户28户)栽植露地蔬菜500余亩,实现年人均纯收入增长5200元。
打造红高粱领军的种植基地
今年的黄龙县圪台乡,农田里长出的不再是玉米,而是一亩亩助力脱贫攻坚的红缨子高粱。
圪台乡围绕黄龙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抓一去一促”工作思路,为实现全乡144户260人的贫困户脱贫问题,精心谋划、积极探索,创新扶贫措施,将去玉米产能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多方协调后决定引导群众尝试发展高粱种植,圪台乡政府与隆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功签订了2000万元的红缨子高粱种植购销项目。
如何引导高粱种植,一方面乡政府以补贴化肥和种子的方式积极引导农户自愿种植高粱,另一方面对于不愿种植或无能力种植的农户进行土地流转,交由黄龙县生态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统一管理,建立了千亩高粱种植基地。企业以每亩保底400元的价格付给群众,同时针对贫困户按照每亩500元的租金给予支付,并在年终给贫困户不少于1000元的分红,通过土地流转和入股,使土地资源转化为农民股权和股金,让农民在收取租金和参与企业分红中实现股权收益。
圪台乡还通过土地流转方式,促产业转变。马场村依托区位优势,紧抓玉米去库存的契机,将土地流转给乡政府,由政府统一经营管理,投入资金525万元构建大棚育苗基地,购进种子、农业机械,调动农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签订统一的多渠道购销合同,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三变”的产业发展模式,由党支部牵头成立马场村蔬菜专业合作社,采取村民自愿的原则,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合作社按照每亩每年400元给群众支付流转费,合作社利用农户土地确权证质押贷款,统一经营管理,使一家一户分散粗放种植经营模式变成了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种植经营模式,充分发挥了党建服务功能,不断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全村189户村民,525人,共有耕地面积4600亩,流转土地2400余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1/2。其中,28户贫困户110人入社,流转土地493.4亩,占流转土地的1/5。推进了农村土地资源向产业集中,让土地变成股金、资产变为资本、农民变为股民,既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又走出了一条“以社带户”抱团取暖共同致富的新路子。随着全市蔬菜面积的增大,圪台乡未雨绸缪,探索新的增长点,建设蔬菜认领基地和采摘观光园,保证了去存量农户的收益。
圪台乡去玉米存量任务是9429.5亩,落实面积达到10500亩,超额完成1070.5亩,落实产业发展资金25万元,化肥300吨,订购高粱播种机3台,累计发放技术宣传册500份。集约化流转土地800余亩,建设蔬菜认领基地及采摘园300亩,高粱5000亩,目前,千亩高粱已经全部抽穗,长势良好。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玉米革命”工作中,黄龙县还打出了一套“组合拳”。落实“四项”责任: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副书记、副县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落实全县第一项责任;各包乡镇的县级领导签订了乡镇目标责任书,落实第二项责任;各分管包抓部门领导定期召开推进会和学习会,形成分管领导的第三项责任;乡镇和包抓部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制定各自方案和细则,落实基础责任。形成“四种”模式:以矮化苹果栽植的长期农业发展模式;圪台、石堡镇短平快的露地蔬菜模式;界头庙开展多彩多业种植模式;瓦子街、白马滩以旅游为契机,塑造四季有花的旅游增收模式。该县委、县政府同时还要求,充分尊重群众自愿,确保农村居民增收,确保新型产业健康发展,结合脱贫攻坚,结合“多彩黄龙”,结合农旅促进,抓好落实。
各乡镇和各包抓部门针对去存量工作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开展宣传工作,种植种类16类,栽植大型标识牌7个,小型标识牌30余个,县级各包抓部门落实去存量经费超过312.9万元,乡镇落实专项籽种补助经费达到1200万元以上。在“三川、五廊、十景观”去存量面积达到2.83万亩,其他地带去存量面积0.76万亩,总去存量面积3.59万亩,基本实现了重点区域内没有玉米种植。
在谈到下一步打算时,该县农业局局长张晓明说:“适时召开经验交流会议,学习借鉴优势特色做法,将去存量从数量型到质量型转变,加大宣传和鼓励力度,逐步弱化群众玉米情结,通过订单农业、特色农业、认证农业带给群众更多的福利,推动全县农业走出传统农业困局,让农民迅速迈上一条富农的‘快车道\’,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宏科通讯员陈文冰张冰)9月7日,242国道黄龙县旗杆庙越岭段公路改造工程正式建成通车。至此,242国道旗杆庙隧道、327国道大岭隧道的建成通车,以及即将建成的榆蓝高速延长至黄龙段、蒲城至...
黄龙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