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程浩楠)近年来,随着全市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先造后补”的造林补贴政策顺利实施,榆林市以个人、家庭为单位发展林业产业势头迅猛,越来越多的农户投身经济效益更高、更有保障的林业产业。这些群体承包荒山、做强本土林业产品,在染绿了一片片荒山的同时,也实现了增收致富。他们被大伙亲切地称为造林大户。王长贵就是黄龙县的一位造林大户。
几年前,无意间在收音机上听到国家允许个人承包荒山造林的消息,王长贵就萌生了植树造林的念头。2010年秋季,他承包了该县界头庙5000亩荒山,扛着锄头挖鱼鳞坑,整天泡在大山里。
“挖大坑、施大肥、浇大水,这样能提高苗木成活率,这几年我栽的苗子成活率都在95%以上。”王长贵带着记者在他的“绿色王国”里参观时介绍起了自己的经验。如今,王长贵已完成造林3000亩,
造林密度222株/亩,共投资600余万元,预计到2016年能完成造林5000亩。
“造林树种以常绿树种和彩叶树种为主,这片山头上有油松、白蜡、国槐、樱花、白皮松、云杉、樟子松、鸡爪槭、美国红枫等20余种。培育的绿化苗木主要用于荒山造林、园林绿化、城市道路绿化。”几年的造林生活俨然让王长贵成了这一行的专家。
这几年总共栽了多少棵树?王长贵自己也记不清了。
“太多了,反正从这条梁到那条沟都是我的地,这片树都是我栽的。”王长贵看管林子的小院里停着一辆森林防火宣传车。他对记者说,林子这么大,好不容易栽活的树可不能因为防火疏忽而毁于一旦。有了这辆车不仅方便运送苗子,贴上防火的宣传标语后还能让更多人意识到防火的重要性。
在王长贵眼里,林木资源是一笔很大的财富,藏富于林是最好的投资理念,让青山常青也是
最美的愿景。
“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政府和林业部门都很重视,县上经常派人来帮我,给我提供技术指导,这些都坚定了我造林的信心。”王长贵给记者算了一笔财富账,一株油松的种植成本为1.5元,一株生长期5年的油松可卖6元,油松成长稳定,市场风险小,种植技术含量低,种植5年后不用再投入资金,如今他这3000亩山林估值已经达1500万元以上。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春鸽)6月10日下午,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与武汉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有关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强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宏应邀出席会议,副市长师合...
黄龙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龙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