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
地
记者王维彬南江远吴丽霞
“包裹严实”的玉米棒就变成一颗颗玉米粒倒在车厢里。院子周围,4辆小三轮忙活着将晾晒好的玉米粒拉到上粮成套设备机,经过拔粮机、大型震动筛,轻松完成了脱干和清洁筛选,并经过传送带装车,发往户县国维淀粉厂。拓士军告诉记者,从翻地、施肥、铺地膜播种再到除草、收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操作。“以前480亩玉米人工收获需要50多天,同样的亩数,今年用机械收割只用了7天。而十年前人工收获成本和如今机械收获成本都是3万
元,但时间却节省了30多天。”拓士军掰着指头说。
近年来,榆林市大力引进推广各类农业机械,实施各类农机示范项目,使粮食、林果等设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迅速提升。目前,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15万千瓦,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到55%,共推广农机42万台。其中,南部塬区农机使用率达到80%以上。
宝塔区蟠龙镇的马铃薯种植户罗彩云也在自己1000亩梯田地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今年种植时节,2台马铃薯起垄播种机,播种、施肥、压土,17天完成了941亩马铃薯的种植。生长期间,1台上土机、5台植保机,实现了松土、锄草、喷洒肥料等工作的机械化。收获季节,2台马
铃薯收获机、23天就全部收获完毕。亩产达到1700公斤,纯收入40万元,用农机干活的省时、省力给她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从南部塬区玉米、苹果种植到北部梯田地区马铃薯、谷子等农作物生产用到的精量播种机、植保机、旋耕机,从设施养殖所用的饲草播种机、自动上料机、清粪机再到蔬菜种植所需的自动卷帘机、控温机、移栽机……农机的使用已经普及到榆林市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及各个环节。市农机中心主任思文明介绍说:“目前,榆林市农民购买农用机械的热情迅速升温。作为现实的生产力和现代农业的技术支撑,农业机械化推广的脚步一定会越走越远。”
12月12日,黄龙县“全国种粮大户”拓士军正在他承包的玉米地里忙着秋收。“一台收割机能代替100名人工,2800亩玉米,一个多月就收完了,几台机器就实现了从收获到装运的全过程。”
在拓士军的玉米农场里,4台玉米收割机正在工作。随着收割机轰隆而过,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刘杨阳李猛)去年以来,黄龙县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狠抓市政设施建设,先后投资3200万元解决群众“九大难题”,为该县倾力打造黄土高原上的“香格里拉”、田园风光县城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该县投...
黄龙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龙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