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强深入黄龙县崾崄乡马蹄掌村了解情况
在一片掌声中,他走下主席台,感觉肩上沉甸甸的,他知道,这个任务非同一般,往大了说,事关国计民生,往小了说,就是柴米油盐。想想刚才自己在主席台上的一番承诺,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他就是延安市黄龙县纪检委干部李继强。
今年6月19日,为贯彻落实全省干部驻村联户扶贫暨建档立卡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全县干部驻村联户扶贫工作,黄龙县委组织部特别召开了全县单位驻村帮扶工作动员大会。作为全县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第一批成员,李继强在动员大会上做了承诺性的表态发言。
李继强所帮扶的村子是位于黄龙县崾崄乡政府东部十一公里处的马蹄掌行政村,村域面积达110平方公里,全村共有43户79人,辖5个村民小组,主导产业以玉米为主,核桃、中蜂养殖为辅。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恶劣的自然环境(海拔高、无霜期短,农作物难以完全成熟,水源短缺),且地广人稀,群众居住、生产生活条件差,有很多群众已迁居他处。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有部分群众住进了移民搬迁新居,但全村43户79人中,低保户就占了12户35人,五保户12户13人,还有部分人年事已高,丧失劳动能力。因壮劳力有限,村民年龄结构偏大,以至于该村经济条件薄弱,生活水平相对较差。面对这一现状,从小没有吃过苦受过累,已适应安逸工作生活的他曾经犹豫过,徘徊过,但一想到村民的期盼,领导的嘱托、肩头的责任,他毅然决然的坚定了信心。
初到村上,经过无数次的奔波走访,他了解了村情村貌的第一手真实资料,很快,一份详实的马蹄掌行政村村情调研报告递交给了自己的主管领导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张宏江。在张书记肯定了他的扎实调研并给予大力支持下他制定了马蹄掌行政村五年包扶发展规划、马蹄掌行政村建设实施方案,包扶计划进度等一系列方案。自此以后,马蹄掌的村民经常看见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身影这个村来那个村去,这家进那家出,整天忙的不亦乐乎,像是县上下来的“领导”,却丝毫没有架子,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能吃农家饭,能喝农家水,能干农家活,与群众打成一片,深受欢迎。
药王庙自然村位于旗杆庙东12.5公里处,毗邻201省道,该村属整体移民搬迁村,全村7户18人,老年人居多,村院落陈旧常年无人打理,破烂不堪,夜幕降临漆黑一片。他经过多方努力协调,为该村安装了4盏太阳能路灯,解决了群众夜间出行难问题;马蹄掌核桃种植大户袁中兴秋季核桃施肥资金困难,他雪中送炭送来了20袋复合肥;核桃冬管材料不全,村民一个电话,他下午就送到地头;旗杆庙村民张文兴老两口,家境贫寒,且年事已高,腿脚不便,膝下一女儿还在上大学。临近冬天,取暖、孩子生活费问题依旧没有着落。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不久就给老两口送来了一套崭新的炉具和1000元现金,老张激动地热泪盈眶,紧紧地握着他的手不放,老伴热情地拿出家里的土鸡蛋和土蜂蜜一再要求他收下。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是我应该做的,无需感谢。
有一天,他早晨起床时后背痛风发作,正在医院做检查,财政局通知安装太阳能路灯的人马上就到药王庙了,需要派人接洽,可此时村民都忙着在地里收庄稼。为了不误事,他毅然拔掉仪器,饭也没顾上吃,强忍背痛驾车赶到村里,亲自帮忙把路灯装好才放心,回到家已是后半夜了。看到熟睡在床忙碌了一天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他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愧疚。
笔者发现,在他的汽车后备厢里,始终放着三样东西:北京老布鞋、笔记本和止痛药。他自豪地说,这就是我的“三件宝”。
当一盏盏高大明亮的路灯照亮黑暗的院落、一口口新建水窖流出汩汩甘泉、一袋袋化肥送到田间地头、一叠叠钞票难掩丰收喜悦时,群众的眼眶湿了、他由衷地笑了……
近半年来,在黄龙县纪委、监察局及各纪工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先后从农业局、畜牧局、财政局、水务局、教育局等为马蹄掌行政村争取化肥2.5吨,蜂箱100个,太阳能路灯4盏,水窖7孔,冬季取暖炉(烟筒)5套,活动室电视机1台,为贫困生提供助学金4000元,共计价值达14.98万元。
采访结束时,他深情地说到,自己从小生长在农村,最能体恤农民的不易。眼前的一点成就,其实距离群众的期望还差得远,更要感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今后的路还很长,无论再苦再难,他也要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因为他也是农民的儿子,这样做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自己的良心。慎国华本报记者张玲
新闻推荐
黄龙县***迈向新征程 2015年将实现全县3009名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本报讯(刘杨阳记者张玲)4月2日上午,延安市黄龙县委常委会议室内,一场前所未有的关于如何开展***工作、实现全县全面脱贫的讨论会正在进行,所有在家县级领导,农业、扶贫、民政、经发、畜牧、医保...
黄龙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