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日行数百里,林木成海树连天”,这是有“陕西一叶肺”之称黄龙县的真实写照。“春看山花烂漫,夏享天然空调,秋观层林尽染,冬赏银装素裹”,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黄龙山已经日渐成为都市人们亲近自然、踏青吸氧、休闲避暑,趋之若鹜的好去处。更可喜的是,在“十一五”期间,黄龙县又新增林地面积17330公顷,使全县林草覆盖率在2006年全国二类森林资源普查时82.4%的基础上又提高了两个百分点。这样高的森林覆盖率,不仅仅是在生态脆弱的西北,就是在全国,也实属罕见。
历届黄龙县委县政府把保护好、发展好黄龙山森林资源作为最大的政治,坚持不懈带领全县人民营林、造林、护林,使黄龙山林区的生态质量不断提高,生态功能日益强
大,特别是在涵养水源、防风挡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改善空气质量、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福泽延安,拱卫关中,捍卫洛河、黄河,对保护区域国土面积具有特殊意义。据有关测算,黄龙山林区涵养水源能力高达1.6亿立方米,相当于国家投资40个亿兴建的高山水库,而周边十数个县市围绕黄龙山星罗棋布建有众多水库,受益数百万人。据调查,黄龙境内有乔木22科29属100余种,有野生经济植物330余种。丰富的植物种类,优越的生态条件,孕育了
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林区共有野生动物4纲20目45科122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白鹳等6种,二级保护动物有豺、岩貂等10种。2010年,国家公布的1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黄龙山褐马鸡自然保护区名列其中。正如黄龙县林业局局长刘树成所说,“黄龙山,不仅仅是属于黄龙县的,而是延安的、陕西的、国家的,发展好、保护好这片林子我们责任重大”。
坚持建管并举,“十一五”期间,是黄龙县林业和生态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五
年。五年中,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林业部门的支持下,经过林业人和全县人民的艰苦创业,林业发展迈入了一个提速、升级、惠民、增效的新阶段,为“十二五”林业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林业资源持续增长,围绕“生态强县”精心实施的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25万亩。全民护林植树意识明显增强,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城区、乡村重点绿化面积逐年增加。全
县新建线路绿化120公里,林带60公里,完成重点县乡道绿化5条,乡村新增道路绿化长度282公里,城镇绿化面积不断扩充,村庄三化一片林面积1500亩,社会零星造林50余万株,填补了宜林空白,机关庭院、学校、厂矿的绿地面积也明显增加,“绿色家园”已成为现实。林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林、商品用材林、风景林全面发展,尤其是县委政府正确决策,争取国家三北、退耕
还林等重点工程项目与发展核桃产业结合,有效支持了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了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目标。资源保护管理进一步加强,全县区划界定了47.53万亩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森林防火制度和体系。护林防火作为各级党政一把手“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压倒一切”政治责任得到强有力落实,取得了54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佳绩。(下转第四版)
王天龙 雷军民
新闻推荐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水利事业,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新政策、新举措。黄龙县紧紧抓住这个政策机遇,把水利建设的...
黄龙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