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意融融。走进黄陵的县城和乡村,你会发现到处都是干群合力抓建设、促生产的热闹场面。搞植树搞绿化的,果园里喷药施肥的,大棚里浇水栽苗的,处处人潮涌动,一片忙碌景象。
川道:产业开发大棚春意浓
春意浓浓,阳光和煦。在桥山镇龙首村,村支书宋新清正在大棚里忙着采摘西红柿,棚里一米多高的西红柿正值上市旺季,茂密的枝头上一层层红绿相间的西红柿煞是喜人。
大棚蔬菜种植已经成为龙首村的特色支柱产业,在县上川道产业开发政策的推动下,全村目前已发展日光温室105座,弓棚160个,家家基本上都建有大棚。宋新清说,他
去年种植的三座日光温室净利润达到三万元,全村仅大棚一项收入可达到150余万元。今年村上计划再发展6座温室,50个中小弓棚。和龙首村同样,在店头镇河腰大棚蔬菜专业村,副镇长蔡延擘介绍说,村上注重蔬菜新品种的引进和种植,大部分蔬菜茬口安排在春节前后上市,在镇蔬菜协会的统一组织下,樱桃、西红柿、小黄瓜、彩椒等特色品种蔬菜包装成礼盒,春节每盒卖到100元,还供不应求,村民
们美美赚了一把。
针对川道和塬区发展不均衡问题,黄陵县从2007年开始,以沮河川道开发为重点,以城镇矿区为依托,全面实施川道地区产业开发。经过三年的组织实施,川道地区棚栽业、坡台果业、特色养殖业、传统优质种植业齐头并进的产业格局逐步形成。县农业局副局长梁斌仓说,根据新一轮三年川道产业开发安排,县上今年计划再完成投资1700万元,发展日光温
室100座,弓棚1200个,新栽果树1500亩。力争到2012年,使川道地区苹果面积发展到1.2万亩,日光温室发展到1000座、弓棚6000个,农业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实现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致富项目、人人有持续增收的目标。
塬区:科技服务果园笑春风
近年来,黄陵县在“果业富民”发展战略指引下,苹果作为农民增收主导产业得到
进一步稳固,标准化生产水平得到大踏步提升。随着苹果市场日渐走俏和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民对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需求也逐年迫切。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农业部门早早准备,春节一收假,就抽调技术员与乡镇村干部一起组成支农工作组,结合宣讲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分赴各乡镇授业解惑,农民根据需要“点菜”,科技人员因需施教,照单“做菜”,现场示范解答。 (下转第三版)
路绳飞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春梅)年年清明今又是,今年清明情更浓。又到一年一度的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时,作为东道主、守陵儿女的黄陵县干部群众,是最忙也是最为自豪和骄傲的时候。县委、县政府把清明祭祖活动作为一项最重...
黄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陵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