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退耕还林20年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 程立忠
8月28日,“延安市生态文明建设及退耕还林20周年”主题采访团来到甘泉县石门镇高家河村杨家河组,感受生态扶贫项目千亩核桃产业给当地带来的变化。
记者来到高家河村杨家河组,进入视野的是成片的核桃林。初秋时节,即将成熟的青皮核桃挂满枝头,绿意盎然。
2012年10月,延安市推行“千名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工作,延安市劳山林业局领导干部负责包扶当时的杨家河村(现在为高家河村杨家河组),通过深入调研,按照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原则,并依据各自实际与优势,确立了生态扶贫思路。2013年,劳山林业局投资201万元,为杨家河村建成965亩山地核桃园,建成后交给农户实行分户管理。
据延安市劳山林业管理局高哨生态林场场长黑国军介绍,生态扶贫以来,该局累计投入包扶资金546万元。经过不懈努力,2017年,杨家河村建档立卡的31户贫困户全部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家家有了产业,经过市级考核验收,杨家河村顺利退出贫困村,29户贫困户提前实现了脱贫,剩余2户贫困户按政策纳入兜底扶贫范围。同时,该局还投资79万元,在退耕地营造高标准防护林1372亩,加上965亩核桃园,共有2337亩纳入退耕还林面积。仅此两项,该村村民年人均收入可达2791元。
“高家河村杨家河组共有116户387人,耕地面积2644亩人均6.8亩,距县城30多公里,交通不便,通信不畅,村民主要依靠种植玉米、谷子、豆类、土豆维持生计。这几年,经过劳山林业局生态扶贫核桃项目扶持,加上村民发展养殖短期产业,已有29户贫困户脱贫,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善,农民精神状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高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志万高兴地对记者说。
67岁的村民高炳才说,现在他家有8亩退耕地,目前已经栽了4亩核桃树。在劳山林业局技术员的指导下,他经常来核桃园除草、剪枝、施肥。退耕还林与核桃产业补助款再加上劳务工资及养猪,他家一年有4万余元的收入。2017年底,高炳才家顺利“摘帽”。
踏上素有“美水之乡”美誉的甘泉县,到处呈现出草丰林茂、山清水秀,地表植被层叠成荫相映成趣的生态景象。据了解,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甘泉县始终坚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45.48万亩,其中1999年至2006年退耕还林面积30.86万亩,2013年新一轮退耕还林面积14.62万亩,涉及全县各乡镇、街道办10920户50326人,累计兑现资金4.6亿元,退耕农民人均受益达8936.6元。
新闻推荐
1.违法时间:9月10日11时11分违法地点:市交警一大队路口车让人双拥大道全段违法行为: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时未停车让行的...
甘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甘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