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甘泉县道镇镇清泉沟流域土地整治现场,记者看到,沟道内一马平川,数千亩农田沿着沟道铺开,一眼望不到头。
治沟造地是延安市针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特殊地貌,集坝系建设、旧坝修复、盐碱地改造、沟台地整治、支毛沟闸沟造地和生态建设为一体的沟道治理新模式,是增良田、保生态、惠民生的农村土地整治系统工程,也是延安市首个国家级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工程。
2012年9月,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同意将延安市治沟造地列入国家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以来,延安市始终把治沟造地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坚持与退耕还林、土地流转、现代农业、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移民搬迁相结合,全力推进工程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土地整治建设规模36.36万亩,完成投资28.36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29.03万亩。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十几年的退耕还林让延安市见到了青山绿水,也让耕地总面积随之减少。因此,治沟造地建设就成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宁种一亩沟,不种十亩坡。”在采访中,这是老百姓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据专家测算,1亩沟坝地产量相当于5-7亩坡耕地产量,每造1亩沟坝地可退3亩坡耕地,实施治沟造地既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民增收。五年来,延安市完成新增耕地7.65万亩,增产粮食7.72万吨,新造土地集中连片,地势平坦宽阔,水肥条件较好,质量等级明显提高,田间道路通达率和机械作业率达到90%以上。
“过去我家种着十几亩坡地,看着土地多,但收成少,一年累死累活也就能挣个几千块,而且劳动强度大,我家的6个劳力都被牢牢地拴在地里,没法出去打工。”子长县马家砭镇东沟村村民闫买红说,2011年,村里分配治沟造地工程新造的坝地,他家分到4亩,“去年我在坝地里种了玉米,还套种了洋芋,到秋天,仅一亩地就收获了1200多斤玉米、1500多斤洋芋,能卖2000多块钱,比我原来种十几亩坡地的效益还好。”
闫买红告诉记者,过去山坡种地的时候,机器上不去,地很分散,只能用牛耕,全部种完至少得3个月时间。新造的坝地平整、集中,机械化操作也更加方便。
在宝塔区甘谷驿镇唐坪川治沟造地工程现场,记者看到,原本裸露的黄土被农作物和植被覆盖,崎岖的山路早已不见,车可以一直开到种植区。村民何永学说:“希望以后多给我们这样的好项目,不仅种地容易了,连路都好多了,以前一下雨,路上就是一层泥,车根本走不成,现在可方便多了。”
山上退耕还林,山下治沟造地。在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治沟造地项目的实施,还有效推动了延安市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步伐,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园区提供了土地基础和保障,强化了城镇体系建设中的农业产业配套和支撑,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和社区集中,使农民能够进得来、稳得住、有活干,加快了农民进城进镇步伐。并通过推进分层防控、沟坡同治和增加耕地与保护生态并重的建设模式,促进退耕还林100万亩,土地整治种植农田防护林630万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00多平方公里,减少入黄泥沙4000万吨,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极大地提升了沟坡和沟道的水土保持功效,有效防范了洪水和泥沙对下游地区冲刷可能造成的伤害。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谢万军)为了全面贯彻《全省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治安秩序综合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甘泉县公安局石油安全保卫大队按照市局统一部署,开展“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治安秩序整治专项行动...
甘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