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延安 今日安塞 今日延长 今日延川 今日子长 今日志丹 今日吴起 今日甘泉 今日富县 今日洛川 今日宜川 今日黄龙 今日黄陵
地方网 > 陕西 > 延安市 > 今日富县 > 正文

周家的幸福“密码”

来源:延安日报 2021-10-14 09:48   https://www.yybnet.net/

?●周建中在果园里忙碌

通讯员 夏蓓蓓 记者 樊小帅

这些年,富县羊泉镇侯家庄村的周建中和任竹琴夫妇俩日子过得起起落落。

30岁,看着熬不到头的艰难日子,他们总是躲过孩子们,流下辛酸的泪水。

40岁,看着孩子们走出“农门”,成了让村里人艳羡的大学生,他们流下了欣慰的泪水。

50岁,三个孩子成家立业,干着自己喜欢的事业,用自己的能力回馈家庭、回报社会,他们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苦尽甘来——这四个字,周家人走了30年,他们一起奋斗过的“蝶变”人生,最终很甜。

家风优良——这四个字,是周家人的幸福“密码”,这个小家的和顺安乐成为国家和谐兴盛的千万分之一。

他们流下辛酸的泪水

在三个孩子的印象里,儿时的家是清贫的。

坐在炕上,一抬头就能看见蓝天白云,那不是浪漫,是自家的房子实在是破烂不堪。

下雨天,一家人就忙着把盆盆罐罐摆在炕上、地上、衣柜上,很快雨水就滴满了,倒掉,再摆好。孩子们忙碌的身影,补满补丁的衣服被淋湿后瑟瑟发抖的样子,让周家夫妇的心里也下起了雨。

孩子们跟着我们受苦了——有些事儿,就像一根刺,永远地扎在了他们心里。

25年前,临近年关,家里的积蓄所剩无几,仅够买些大米,别的年货想都不敢想。任竹琴便和孩子们商量,过年就不买新衣服了,他们懂事地答应了。

陕北的除夕,寒风料峭,任竹琴为了省钱,天不亮就去镇上集市买了两斤大米,来回5里路,顶着冷风走去走回。

午饭时,孩子们懂事的一声不吭,只是埋头吃米饭。看着一点肉都没有的“过年饭”,任竹琴硬生生地憋着眼泪,味同嚼蜡。这顿饭的滋味,她终生难忘。

更让她难过的是,吃完饭,村里的小孩都穿着崭新的“行头”,成群结队地来家里玩,看着自己的孩子一身旧衣,拽着衣角坐立不安的样子,任竹琴的眼泪再也憋不住了。

“这辈子,我都欠娃们一顿肉、一身新衣服。”这个年,成了任竹琴心里的一道“疤”。

难捱的日子,让周家夫妇暗下决心——再难,也要让孩子们考上大学,不能让他们再过这样的苦日子。

然而,三个孩子年龄差不多大,学费成了周家最大的支出,仅靠2亩果园的收入远远不够。每到开学前,好强的周建中就舍下脸面,四处求借。

有一回,已经说好了要给他们借钱的亲戚,却在开学的前一天反悔了,这可急坏了一家人。无奈之下,周建中只好带着孩子们坐上去县城的客车。在车上,胆小的女儿们已经急哭了,儿子焦虑地看着他,孩子们殷切地期待着这个身材高大的父亲,还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愧疚之情汹涌而来,周建中再也忍不住了,抱着孩子们痛哭起来。

“那天以后,我就发誓,哪怕背着利息还贷款,也要把娃们供上大学。”周建中回忆道。

那些年,周家夫妇的心里,辛酸的泪水常常流过。

苦日子,让周家儿女更知奋斗的意义。父母在地里劳作时佝偻的身影,手上磨起又戳破的血泡,深深地烙印在他们心里。他们比大多数的同龄人更深知,想改变命运,只有靠自己的努力。

自强不息、奋斗不息,周家人带着这样的家风默默前行,朝着新生活的方向。

他们流下欣慰的泪水

母亲是勤奋的。

儿时的周家姐弟,偶尔夜半睡醒时,总会找不见母亲。趴在窗上往出望时,屋檐下亮着一盏昏黄的灯,衬着月色摇摇晃晃。灯下坐的正是任竹琴,她轻轻地翻着书——这一幕,留在他们心里很多年。

母亲是好学的。

对于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农村妇女而言,英语无疑是“有字天书”。任竹琴抱着英汉字典,将英文译成拼音,把一本书从头到尾学一遍,再和孩子们纠错、探讨。

正是任竹琴的言传身教,点亮了周家儿女的求学之路。

凭着日复一日的努力,周家儿女三人先后考上了大学。奖学金、助学贷款、教育扶贫……在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和爱心人士的捐助下,他们顺利毕业。

现在,大女儿丽媛是咸阳市某医院的医生,二女儿玉媛是宝鸡市某学校的老师,儿子肖飞是中铁某局的现场技术员。

“孩子们长大了,有出息了,我们心里头是真高兴。”任竹琴夫妇喜极而泣,这次的眼泪,更多的是欣慰。

成才更得成人,任竹琴觉得,她对孩子们的教育还任重道远。

周家的家教是与众不同的。

孩子们的童年,没有动画片,是在新闻联播的播报声中长大的。家人们的“电话粥”里、茶余饭后的闲聊里,没有家长里短的闲言碎语,话题多半是国际国内大事、社会新闻、人生经验……“话匣子”一旦打开,便是开放民主的讨论。

“有些习惯一旦养成,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我们遇到人生的大是大非、机遇抉择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是个有力量的人。”周肖飞说。

周家的家教是融于点滴的。

走进周家小院,地面坑洼不平,和崭新明亮的新房格格不入,让人不免心生疑惑。

2017年盖新房时,任竹琴雇了外地的工人铺院子,好客的她一日三餐换着花样招待雇工。谁承想,一年后院子就出现裂缝、起皮,才发现当初用的都是假材料,这让善良的任竹琴大跌眼镜。

几年来,她把这块烂地面当成了教育孩子的“教材”:“做人要诚信,不能像给咱家做院子的工人一样,用自己的长处去欺骗别人,伤了对方的信任。”

像这样的生活点滴、人生阅历,任竹琴都能举一反三地教给孩子们。

周家的家教是有大格局的。

三个孩子,不同的职业,她有不同的要求。

对大女儿丽媛,她嘱咐道:“一定要对病人好,不该开的处方不要开,要当个有良心的医生。”

对二女儿玉媛,她嘱咐道:“你就是孩子们的引路人,教他们学知识,更要教他们做人,当一个有爱心、有素养的老师。”

对小儿子肖飞,她嘱咐道:“工程质量的把关一定要严格,出了问题,对于家庭是个小损失,对于国家就可能是个大事故,损害到更多人、更多家庭的利益。”

她就像苦日子里的一颗糖,化解了生活的所有苦涩,留给我们缕缕甘甜——孩子们这样评价母亲任竹琴,他们之间,更像多年好友,知心、暖心。

正是这勤奋刻苦、重教有道的家风,让周家的孩子们乃至整个家庭的命运从此改写。

他们流下幸福的泪水

苦难的磨砺,良好的家教,赋予了周家姐弟美好的品质。

当别人家的7岁孩童还在无忧无虑地玩耍时,他们早早地背上生活的重担。一放学就钻进果园,锄草、推车、摘苹果……小小的身影忙碌着。

“前年秋收的时候,肖飞抱了几天苹果筐子,一到晚上胳膊都抬不起来,吃饭的时候,碗都端不起来。”任竹琴心疼地说,“三个孩子从小就会干农活、做家务,娃们常说,‘我们多做点,你和爸爸就能多歇会儿’。”

如今,成家立业后的周家儿女时常想尽办法“补偿”父母,报以反哺之恩。

2016年,大女儿丽媛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月,用工资给母亲买了一件新衣服,看着“568元”的价签,任竹琴的眼眶湿润了,她还没有穿过这么贵的衣服,这次,她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任竹琴剪下吊牌,一笔一画地写下“2016,丽媛买一件羊绒毛衣”一行小字,挂在了炕头上:“这是孩子们的心意,我要把它记下来。”

这一挂,就成了习惯。如今已有19个标签,她挂起的不仅是幸福的记录,更是感恩、孝顺的家风。

“父母更像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他们教给我们自强、勤奋、重教、感恩、孝顺,我和姐姐们要把这个好家风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这是我们家的‘传家宝’。”儿子周肖飞感动地说。

新闻推荐

六大举措打造益农社 推进信息工程进村入户

本报讯(记者叶四青)近日,富县农业农村局为抓好“整县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持续运营工作,把信息进村入户打造成实现乡村振兴...

富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周家的幸福“密码”)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