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延安 今日安塞 今日延长 今日延川 今日子长 今日志丹 今日吴起 今日甘泉 今日富县 今日洛川 今日宜川 今日黄龙 今日黄陵
地方网 > 陕西 > 延安市 > 今日富县 > 正文

一片林三代情 记延安市桥北林业局一家三代护林员

来源:延安日报 2021-09-02 09:14   https://www.yybnet.net/

记者 彭琛

仲夏时节,位于富县子午岭深处的药埠头林场山花正盛,满眼绿意。对于59岁的任育林而言,这是他28年来没有厌倦的风景。

在大山深处,几间简陋的平房,虽然被叫作林场,但其实队员总共不超10人。冬季风雪肆虐,夏天蚊虫猖獗,在这里生活绝对不是田园牧歌般的体验。

任育林说:“我们家祖孙三代和这片林子有着不解之缘,当年父亲和同事们种树,我们兄弟三个护林,如今,就连我的侄子任强也成了一名森林消防员。”

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仿佛看到了三代人一起建林、育林、护林的场景,他们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理念,守护着自己的家园。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药埠头林场位于直罗镇境内,南边与黄陵县相连,山大林深,特别是到了防火期,容易发生火灾等自然灾害,除了日常的卫星云监控以外,森林管护员的巡查也非常重要。

上世纪90年代初,任育林带着父亲任泰祥的嘱托,毕业后在神灵寺管护站当上了一名普通的护林员。“当时条件很艰苦,3间瓦房几床棉被就是我们的全部家当,山上没有信号,无聊了就去巡查。”任育林说,当时队员们编了个“三靠”原则:通信靠吼、交通靠走、治安靠狗。

护林的工作虽然枯燥,但是队员们也不敢有半点马虎,备足干粮和水,在管护站一待就是两三个月。“小时候经常埋怨父亲不回家,当自己也从事了这份工作之后,才明白了父亲当年的不易。”任育林说。

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一坚持就是20年,直到2017年,神灵寺管护站才从山上搬到了现在的石渣河管护站,条件虽然变好了,但是由于地形复杂,好多地方依然要靠队员们步行。

“我们从早上7点多出发,带上冷馍、水壶和铁锹,根据不同的片区,近的来回走30公里,最远的一次走了八九十公里。”任育林说。遇到没有路的地方,他们就自己开路,队员们被山上的野蜂叮咬是常有的事,这都不是最危险的。

由于山上植被覆盖率高,提前看好的天气预报,到了山上就“失灵”了,早上出发的时候还是艳阳高照,下午就变成了电闪雷鸣。遇到了这样的极端天气,任育林就要赶快带领队员们下山,确保大家的人身安全。

作为管护站最有经验的老队员,在这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林场,哪块区域的林木容易发生病虫害,哪里有野生动物出没,哪里的珍贵树木需要重点巡查,任育林都心里有数。由于山上没有信号,队员们基本都不带手机,他们也从来没有把巡山照片、视频发在微信工作群里,任育林说:“做我们这一行,干的就是良心事,要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林场。”

父亲的棕榈箱

在任育林的宿舍里,一个生火的炉子,一张木架子床,在简单得近乎“家徒四壁”的房子里,一个磨得泛明的棕榈箱子,显得格外引人注意。

“这是父亲传给我的遗物,里面除了一些与林木有关的书籍之外,还有他的工作笔记,里面不仅详细记载了育苗知识,还有他手绘的植树图。”话语间,任育林小心翼翼地打开箱子。

“爷爷不仅将造林的知识留给我们,更是将他热爱工作、不断学习的精神渗透到我们的工作中。”任强说。

任育林嘴里的父亲,任强口中的爷爷,就是任泰祥。作为桥北林场最早的林业工人,基层共产党员,他一辈子都在和林子打交道,生下三个儿子后,相继取名建林、育林、成林,既饱含了他对林场的深情,也对孩子们寄予了厚望。

“在父亲还是孩童的那个年代,整个陕北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风沙严重侵蚀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老百姓种下的庄稼,到了秋季也没有多少收成。”任育林说。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年幼的任泰祥看着不服输的村民们,扛着树苗、提着水桶、挥舞着锄头,一次次试图与恶劣的环境“宣战”,也正是从那时起,植树造林的理念,润物细无声般地影响着任泰祥。

“17岁那年,我的父亲成为了一名林场工人,看着光秃秃的山,他暗自发誓一定要想办法把树种活。”任育林说。据资料显示,当时延安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0%左右,要想在自然环境恶劣的黄土高坡种树,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于是,任泰祥就骑着自行车,拿着一盏煤油灯,实地去走访调研,遇到农村的“土专家”他就虚心请教,生怕错过每一个好经验、好做法。回来之后,他就和同事们一起探索提高成活率的办法,他们一改过去点对点的浇水方式,在山上挖了一排排育林带,通过沾浆的方式增加根系水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多亩的荒山上长满了小树苗,如今小树苗都已长成了参天大树。

一部生态志,半部造林史。在风沙漫天的艰难岁月里,老一辈人敢于向自然宣战,通过自力更生,生出了秀美山川,通过艰苦奋斗,斗来了金山银山。

“我的家就在林场”

“你的家在哪里?”“我的家就在林场。”这是每次有人问起桥北国有林管理局森林消防队队员任强,他最简单直接的回答。

1994年秋季,任强出生在了母亲上班的林场,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这个被森林环抱的小院成了他童年的乐土。“从我记事起,父母就一直在林场工作,有时候还会带着我去巡山,走不动了就在树荫下休息。”父母就会指着不远处的林子告诉他:“这是你爷爷当年和同事们在山上种的树,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任强似懂非懂地听着。

后来,当他也以森林消防员的身份加入到守林的队伍中,他的自豪感才油然而生。“这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林区,有90%的树都是爷爷那辈人栽的,我一定要守好爷爷那辈栽下的树,护好父辈们巡查的那片林。”任强说。

在训练中,任强总是最刻苦的那一个。大夏天穿着厚厚的迷彩服,背着20多斤的灭火机,短短一会儿工夫,后背已经湿透,即便这样,他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父辈们在漫天黄沙的年代,敢于向自然宣战,我们这一辈人吃这点苦又算什么呢。”任强说。

有一次执行任务,任强和队友一起去救火,携带的灭火机由于长时间工作进入了待机状态,这可急坏了任强,他说:“这片林子是父辈们的心血,不敢有半点闪失。”回来之后,消防队就更换了20台背负式灭火机,而且还购买了无人机和森林山地发射器等装备,提高了灭火效率。

生在林场,长在林场。任强说:“虽然没有经历爷爷那个风沙漫天的年代,但是护林守林的观念已经渗透到了我的血液里,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担当。”每当消防队的警报拉响,任强都会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他说:“我抬头看见这片青山,就仿佛看到了爷爷开心的笑脸。”

新闻推荐

进景区展演、网络直播带货、开设本科专业…… 文旅深度融合 非遗更“接地气”了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为“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目前中国入...

富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夏日里的三张笑脸2021-05-20 10:19
评论:(一片林三代情 记延安市桥北林业局一家三代护林员)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