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家寨村第一书记孙小泉也来帮忙摘割韭菜
通讯员 吴龙迪
“前年我在村里的韭菜园打工30天赚了近4000元,去年干了60多天拿了7000元,这收入都快赶上挣工资的咧!”唐玉宏笑着说。
唐玉宏是富县张村驿镇广家寨村的贫困户,家里3口人。前两年儿子刚上大学的时候,家里6亩苹果园还是幼园没有挂果,儿子这大学一上,本就拮据的家庭彻底负担不起了。2016年起,富县工业局开始包扶广家寨村,唐玉宏被列入了包扶计划。从那时开始,村子面貌在变化,唐玉宏的日子也有了改观。
广家寨村是富县一个典型的川道村,村里没有主导产业,群众靠种玉米收入微薄,山腰上有些台地种了苹果,但因为管理水平低,果园迟迟未能挂果见效。
工业局党委和村委联合起来,专门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建立了合作社。在临时支部的协调下,不仅请来了技术员对村民进行苹果技术培训,成立的韭菜合作社也雇用了当地群众,雇员每人每天能拿到100元的务工费。
“有了临时支部的帮助,我们只花了3个月时间就流转了100亩土地,每亩土地流转费700元,并且优先雇用贫困户来合作社务工。”村支部书记余文兵介绍说。
广家寨有25户贫困户,其中9户在合作社务工。
“晚上收工回家前,务工费就能拿到手,心里踏实得很。农闲的时候来务工,也不耽搁果园的活。”唐玉宏说。
说起合作社效益时,广家寨第一书记孙小泉说:“这流转的100亩土地,都用于种植韭菜。每亩前期投资6000元,能管5年,由于市场波动,每亩韭菜收入在4000元到9000元之间,刨除雇工费和流转费,去年基本上收支持平。但这只是开始,再往后就能见利了。”
合作社刚成立时,由于韭菜市场还没打开,销售成了难题。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县工业局的党员们站了出来,各显“神通”,帮着调研市场,协调收货渠道。党家河煤矿、张村驿收费站等大企业都成了稳定的大客户。他们还发挥各自圈子优势,把市场延伸到了县外甚至更远的地方,韭菜最终供不应求。
“在党建的引领下,村上合作社现在也小有规模了。村民们看到了韭菜带来的经济效益,很多人都想参与进来,我们计划今年把土地包给农户,让他们自己去种。下一步扩大规模到300亩,村民种的韭菜也让入股到合作社来,这样就能进军更大的市场。”余文兵说道。
2017年,县工业局还资助合作社2万元,用于合作社运转,今年年初还组织探讨广家寨发展其他产业的可行性。
小韭菜里蕴藏了大希望。如今,韭菜已成为广家寨村的一张名片,促进着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新时代新风尚 捡来个“娘亲”温暖家 “中国好人”陈天强赡养流浪老人18年的故事
陈天强(右一)和他的“母亲”。本报通讯员吴龙迪摄本报记者王雄通讯员吴龙迪“那天,看着她恓惶的样子,我就想起了我妈。”陈天强说。陈天强是延安市富县张家湾镇小山子村村民,今年52岁。18年前,一名要饭...
富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