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清请报社感谢曾经帮助她的好心人本报记者党运摄
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肾移植手术之后的第13年,63岁的杨志清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我想报一声平安,说一句感谢”
时令已进入“三九”,北风依旧很大,气温仍然很低,但阳光灿烂,很有“北方冬天的味道”。
昨天,西京医院附近一间租来的民房里,杨志清特意换上一件黑红相间的毛呢大衣,用一把手掌大小的桃木梳子,将头发梳整齐。
这是她最值钱的一件衣服,穿了11年。她要纪念一个日子——2005年1月11日,身患尿毒症的她,成功进行了肾移植手术。昨天距离这一天,已过去了13年。
“这13年来,我一直在和病魔打交道。”她看着消瘦,但语速很快,逻辑清晰,“是社会上的无数好心人,给了我新生,在13年这个纪念日里,我想报一声平安,说一句感谢。”
杨志清是延安富县人,曾在延安市桥北林业局和尚塬林场工作。2002年,17岁的独子遭遇意外不在了,她受到了沉重打击,身体越来越差,次年在西京医院被查出得了尿毒症。
“生病后,家里所有的钱都花光了。”让杨志清难以忘怀的是,得知她患病的消息后,时任桥北林业局局长的孟中华,发动延安林业系统四大林业局的全体员工为她捐款,“同事们每个人捐5元,一共凑了近3万元,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
2005年1月11日,她在西安交大一附院接受了肾移植手术,同年办理了病退。
“克服一切困难,挽救她”
昨天下午,三秦都市报记者电话联系了时任和尚塬林场场长的高志奇。“当年,林场比较困难,但得知杨志清的遭遇后,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要克服一切困难,抱团取暖,挽救这个职工。”
桥北林区地处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腹地、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可谓陕北地区生态安全的“桥头堡”。
高志奇说,杨志清曾是林场的护林员,常年生活在荒无人烟的偏远地带,用默默付出,换来植被的增加、森林的安宁,“她为人很热心,也能吃苦,和大家的关系很好,她治病期间,我们几乎每个职工都去西安看过她。”
得知杨志清的现状,高志奇也很开心,“这些年,她和丈夫一直在外打工,生活不易,我们虽很多年没有见面,但希望她记住,桥北林业局就是她的‘娘家\’和‘后盾\’。”
本报记者宋雨
实习生申翔宇柴洋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王前锋程磊记者侯燕妮“要不是没办法,我绝对不当这贫困户。”说起这几年的脱贫经历,年近花甲的石孝说。58岁的石孝是富县鄜城街道办史家坪村村民,25年前当石匠时,一场意外导致他双腿终身残...
富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