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强
11月初,记者来到了富县吉子现镇南村,在路上偶遇村干部和包片干部贺东一行,他们正要去看望村民宋爱琴。跟随着贺东一行,记者来到了受灾户宋爱琴的家里。
看到贺东来了,身高不到1米5的宋爱琴拿出了家里保存的香烟,执意要给他点上。知道是记者来了,她滔滔不绝地说起了贺干部对自己家里的好,嘴里说不清楚,只好忙着用手比划。
据村干部介绍,宋爱琴的丈夫早在7年前就撇下妻儿离家出走,再也没了音信。宋月琴只有一个儿子,去年还到西宁当兵去了。宋爱琴身材矮小,体弱多病,更严重的是还患有轻微的智力障碍,有时连自
己的生活也照顾不了。
7月份的持续降雨使宋爱琴家的房子出现严重裂缝,不能居住。包片干部贺东第一时间来到宋爱琴家,帮她收拾好仓库,暂时安置在这里。“每天都要回来看几次,他才能放心”,村干部对记者说。
重建工作开始后,贺东一遍遍地给宋爱琴讲解政府的补助政策,考虑到宋爱琴的经济状况,贺东和村干部们决定不进行房屋重建,而是选择更为实惠的危房加固。计划决定后,联系施工队,运送施工材料,监督施工质量,都是由贺东和村干部们一手负责的。尤其是房屋加固开工时,贺东吃住都在宋爱琴家不到10平方米的小院里,忙的时候,吃几口冷红薯,喝几口稀饭。施工队人手不够的时候,贺东就做起小工,帮忙搬砖递瓦。“从抢险救灾到灾后重建,仅宋爱琴一家,他就跑了80多次”,村干部告诉记者。十
几天的辛勤劳累,80多趟的来回奔波,换来的不仅仅是宋爱琴一家焕然一新的房屋,更是南村老百姓对党员干部发自内心的感谢和敬佩。
在灾后重建中,吉子现镇有很多像贺东一样的党员干部,他们吃住在群众家,帮助群众修房干活,俨然把受灾群众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记者手记
责任与决心,能够带给灾区民众更多信心;守望相扶,并肩战斗,才能够最大程度减少伤亡。在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特殊的“考试”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锻炼了队伍、收获了经验、经受住了严峻考验。贺东只是记者在下乡采访中偶遇的一位普通党员干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不愧是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先锋队、灾区人民的主心骨、受灾群众的贴心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刘天宝王海洋)富县钳二乡下良村本着大力宣传计生政策,转变群众生育观念的宗旨,结合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把原来占地4亩的学校改建成了新型计划生育文化大院。大院共有计生方面的宣传喷绘墙画46...
富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