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县历史悠久,处渭北旱塬与陕北丘陵沟壑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又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绳结地带。隋唐时期,富县有着民族文化上升时期的繁荣,是边关重镇。隋大业三年(607年),上郡太守崔仲方在直罗教民秧禾,开渠灌田,富县从此得“塞上小江南”美称。几经沧桑,清末以后,森林逐年恢复,形成了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地区最完整、最典型、最珍贵的天然次生林生态体系。今天的富县是陕西省五大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春季百花争艳、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层林尽染、冬季满山苍翠,是陕北生态最为和谐的地方之一。位于县境内的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天然物种“基因库”和陕西“一叶肺”,清洁陕北和关中的天然氧吧。这里有大片原始森林,有国家稀有树种柴松林,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惜濒危植物紫斑牡丹、核桃楸、刺五加、杜松、文冠果;广袤的森林草地里栖息着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物金钱豹、黑鹳和金雕等19种。
富县自古以来就有“九州不收鄜州收,夏粮不收秋粮收,塬上不收川道收”的说法。风调雨顺,农业连年丰收,正是得益于良好生态环境的调节与庇护。近年来,该县坚持以建设生态富县为引领,着力实施重点区域绿化及森林保护工程,林业生产规模数量和质量有了突破性发展,县域水土流失明显减缓,走上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
这里曾经流行着这样几句顺口溜:“肩扛?头和铁锨,下定决心把树栽;要问今年哪里去,还是去年那片山。”这是对“年年栽树不见树”的形式主义的一种嘲讽。虽然付出了很多,但生态环境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相反,地下水位下降、植被破坏等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境内大片的树林被砍伐、老化、退化,许多道路河流、城镇、村庄等人口聚集区缺林少绿,一些山头光秃秃的像谢顶的老人,已与史上所称的“塞上小江南”相差甚远。
针对这种现状,2007年县委、县政府及时提出了建设“绿色家园”的构想,紧紧围绕“绿山富民”目标,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深化分类经营改革,突出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大产业开发力度,加快林权制度改革,努力提高林业综合效益,促进林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划分职责,落实责任,下大力气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五年内造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保存率达到90%以上,林业生产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 (下转第七版)
五年,投资四千多万,造林二十六点四万亩,林草覆盖率百分之六十一点八九
—
孙亮
新闻推荐
本报讯(刘红艳魏莉)近日,富县钳二乡、吉子现镇分别召开领导干部向基层干部群众述责述廉述效大会。此次乡镇领导干部向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述责述廉述效,是该县实施乡镇部门“一把手”向县纪委全委会述...
富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