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新闻 安塞新闻 延长新闻 延川新闻 子长新闻 志丹新闻 吴起新闻 甘泉新闻 富县新闻 洛川新闻 宜川新闻 黄龙新闻 黄陵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延安市 > 安塞新闻 > 正文

乡村振兴红利 鼓乡群众乐享

来源:延安日报 2018-12-28 14:53   https://www.yybnet.net/

?●冯家营的演出正在上演

?●魏塔剪纸绘画写生基地创作现场热闹非凡

?●西营文化村塞北牧场

通讯员 马志青 本报记者 朱佳雨

今年国庆假期,安塞区冯家营“千人腰鼓”文化村、魏塔“东方毕加索”写生基地,西营“陕北信天游”演唱村、高桥南沟生态示范园景区又一次迎来旅游高峰。停车场上,旅游大巴、私家小轿车排列得密密麻麻,五湖四海的游客摩肩接踵。“国庆期间,我们景区天天爆满,日接待游客突破1万人次。”安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延伟说。

这是安塞区把乡村文化旅游作为农村发展的突破口实现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缩影。

长期以来,安塞区是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一个农业大县。今年,安塞区立足于撤县设区后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农业经济向工业和服务为主的现代城市经济转变的实际,提出了“市区一体、产城融合”的发展主线,确定了“城市引领、文旅兴业,能源支撑、农畜富民”的发展战略,以人居环境改善为抓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强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产业转型升级、旧村改造、乡村旅游、农畜富民,精准落子,有效盘活了乡村振兴的大棋局。

农业产业擎起乡村振兴大旗

实现乡村振兴,是安塞区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安塞区整体提升的内生动力。今年以来,安塞区大力实施“农畜富民”战略,通过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示范镇、示范村建设,补齐粗放型结构、规模化程度不够、市场化程度不高的短板,让农业、畜牧业真正成为安塞的特色产业,不断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乡村振兴是‘农村新、农业强、农民富’,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特产品后整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多方面推进。”安塞区委书记任高飞如是说。

加快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村产业后整理,进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是安塞区实现美丽农村、现代农业、富裕农民的重要抓手。今年,安塞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加快苹果、蔬菜、畜牧产业后整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并列支6800万元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政策和资金双重保障安塞区农村农业发展。

冬日时节,沿河湾镇贾家洼村日光温室大棚里却是春意盎然,3万多株香水百合香气袭人。“现在,这棚百合已经订购一空,都将销往全市各地,预计全年纯收入可达10多万元。”花棚的主人王世杰说着笑得合不拢嘴。

“今年,全区引进鲜花品种4个:玫瑰、非洲菊、百合、康乃馨,种植面积约50亩,年产鲜花可以达到300至350万支,基本能满足延安市区及周边各县区需求,就目前的行情来看,种花比种菜的效益能翻一番。”安塞区蔬菜局局长常玉兵告诉记者。

沿河湾镇是安塞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排头兵。今年以来,该镇按照“改造提升棚栽业,提质增效林果业,转型升级草畜业,突破发展旅游业”的思路,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累计拆除弃撂棚63座,改造旧棚92座,新建大跨度不对称温室大棚16座,转型发展花卉种植,全面推广矮化密植和果园套种油用牡丹、黄芪生产模式,不仅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发展,还切实提升了农民收益。

12月20日,走进金明街道办西营文化村塞北牧场,十余只湖羊正在“腰鼓楼”里悠闲地吃草,还有几只在“跑场”上晒太阳。这些外形像腰鼓的建筑就是它们的“羊圈”,吸引了许多游客的拍照。

今年以来,安塞区通过调整全区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壮大养殖基地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建设了一批“塞北牧场”,将畜牧业发展与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相结合,提升村民收入。

中午时分,阳光正足。安塞区镰刀湾镇马圈子村村民陈志忠走出屋门,在家门口的羊圈旁驻足,喜滋滋地看着这些健壮的羊子在圈里“用餐”。

“今年区上从浙江引进湖羊,镇上和县畜牧局给予每只羊400元的补贴,鼓励我们养殖湖羊。这羊6个月就出栏,两年产三胎,一胎下两崽,繁殖快,效益比土种山羊好得多。”陈志忠说。

今年60多岁的陈志忠是个老养羊户,今年3月,养殖了10只湖羊。“已经出栏了16只羊。每只羊刨去300元的饲料成本后,能收入1000元。我这16只羊一共收入了1.6万元。”他乐呵呵地说。“2018年,安塞区将引进湖羊3万只,养山羊每年每只最多收益300元,用肉用绵羊替换山羊,每年每只羊的收入能达到近千元,而通过产业的后整理深加工之后,农民的收入能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五倍。”安塞区畜牧局局长盛小云介绍。

据了解,2018年安塞区已建成塞北牧场5个,新建、改造家庭养殖场510个,新建大棚569座、弓棚593座;同时引进湖羊8100只,羊子存栏21万只,人工种草4.95万亩,发展香菇268.2万棒,新建矮化、短枝苹果园10736亩。此外,安塞生物有机肥厂、4.0智能选果线、冷藏库等农畜业深加工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山地苹果产地交易中心、蔬菜分级包装点、30万吨肉羊屠宰及精深加工厂也正在有序推进。

生态宜居夯实乡村振兴基石

行走在新农村里,清风拂面,乡村风景犹如一幅幅徐徐展开的美丽画卷呈现在眼前:一幢幢房屋错落有致;乡间硬化路干净整洁,河水从村前缓缓淌过;忙碌的村民们奔走于田间地头,欢声笑语回荡在乡村,这是一幅幅生态文明的乡村美景图,诉说着鼓乡农民的幸福生活……

今年以来,安塞区按照“绿色进村、花带上路,园林进城”的战略,以分区、分类、分步实施为原则,大力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同步推进,力争将乡村建设成为生态美、产业强、群众富的农村生态综合体。

“村容整洁美丽了,人的心情也变好了。”在招安镇龙石头村广场上晒太阳的村民宋占亮说,“现在大家都自觉履行《村民卫生公约》,看着这么干净的家园,幸福感倍增。”

在宋占亮家里,经过改建的水厕属于三格式化肥池,经过密封、厌氧、发酵,可以将粪液回收利用到田地里。“真正做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宋占亮笑着说道,“水厕干净、卫生。原来旱厕一到夏天苍蝇乱飞,有时进院就能闻到股臭味儿。现在,我们也像城里人一样生活啦。”宋占亮家的厕所让好多村民羡慕,大家纷纷进行改造。截至目前,龙石头村全村575户,有65户的旱厕改水厕已经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好政策不但改建了新房,就连厕所也改建了,房屋周围环境卫生也随着变好了,面貌焕然一新,国家还给予一定的补助,这样的好事何乐不为呢?”村民都这么盘算。

“厕所革命”是安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头戏”。今年,安塞区11个镇街计划旱厕改水厕3600户。除此以外,安塞区还将水污染治理与“厕所革命”结合起来,对区域内所有沿河修建的厕所进行了拆除,从源头杜绝粪便直排、渗漏、满溢,改善了河道水质,提升了人居环境质量,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

“以前村里环境不好,日子过得都没有精神头,这些年村里的产业兴旺了、农民腰包鼓起来了、环境越来越好了,心里也越来越敞亮了。”龙石头村支部书记刘占飞说。

文化旅游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11月10日,一辆大巴车开到了冯家营“千人腰鼓”文化村,车上下来了来自湖南的游客。据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来景区的人越来越多,一到周末更是热闹非凡,周边的群众都加入售卖特色小吃的队伍中了。

安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2018年,安塞区按照“文化输出、旅游导入”和“文化养民、文化富民”的思路,围绕腰鼓、民歌、剪纸、绘画、曲艺等民间文化“五张名片”,统筹推进文化+旅游+农业+精准脱贫深度融合发展,有效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投资6000余万元,重点打造“三村一园”,建成了“千人腰鼓”表演村、“东方毕加索”绘画村、“陕北信天游”大舞台3个文化产业村和高桥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还建成了化子坪镇小南沟、金明街道徐家沟等5个集垂钓、烧烤、水上娱乐等为一体的生态山庄。

安塞区文化局副局长拓延玲介绍,三个文化村的建成投运,实现2000余名农民就业,全区3万至5万名群众受益。通过文化技能培训、文艺人才输出、文旅产业带动,全区1160名贫困群众人均受益13000元,间接带动2800人就业,人均受益7800余元。

提起文化村建设为群众带来的好处,安塞当地资深腰鼓手陈丕亮深有体会地说,“以前打腰鼓没有固定时间,收入也不固定。现在好了,自5月份开业以来,冯家营千人腰鼓村每晚都有演出,前来观看腰鼓表演的人络绎不绝。表演人员基本上是附近的农民。政府每月给腰鼓手发工资,男性2800元,女性2300元,另外每场表演还有20元的补贴,算下来每人每个月有五六千元的收入。”

除了演出和排练之外,这些农民还可以各自在家干活,解决了以前外出不能顾家的矛盾。安塞腰鼓教练领队韩磊介绍,文化村的开展吸引力很多外出打工人的“回流”。

“我也成了上班族了。”说话的是在冯家营文化村景区当保安的贫困户米良成,他因妻子脑梗留下后遗症,需要人贴身照顾,所以放弃外出打工,选择在家门口工作。在景区工作实现了上班和照顾妻子两不耽误,每月工资2000元,此外,他还在村田园农场打零工,家里的光景越来越好。

据了解,冯家营村的25户贫困户全部入股到安塞区白坪新时代文化旅游开发公司,每年享有2000元保底分红。8月10日,公司第一次分红当日,拿着2000元分红的贫困户高万伟说:“感谢政府,为我们谋了好出路,让我们农民变成股东。”。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接待游客206.6万人次,同比增长154.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6亿元,同比增长301.5%,直接带动贫困群众350人,年人均增收达4.2万元以上,间接带动贫困群众2420余人就业,年人均增收8200元以上,走出了一条文化+农业、文化+旅游,文农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安塞群众享受到了乡村振兴的发展红利。

“将文化植入旅游,推动‘文化输出、旅游输入’,让游客走进来、产业做起来、市场火起来、群众富起来。”任高飞说。

新闻推荐

文明城市实地督查动态

创建文明城市常态化工作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为民取向。近期着力解决关乎群众日常生活的难点热点问题。持续划线治理城市停...

安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塞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乡村振兴红利 鼓乡群众乐享)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