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原登荣 何欣润
10月27日,延安市安塞区金盆湾村贫困户张二娃开始给大棚上黄瓜苗,精心照料这一棚黄瓜是他近期最重要的工作。用他的话说,“全家每天都得绕着它们转。”
原来,张二娃在一次车祸中受了伤,几年的治病、误工,让他家成了贫困户。看病从亲戚朋友处借了不少钱,为了还债,他伤透了脑筋。乡邻们忧心地说:“二娃脱贫,估计得等到猴年马月。”
为了给当地贫困群众一份产业脱贫的希望,2017年6月,在该区砖窑湾镇党委、金盆湾村党支部和帮扶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当地曹砭-金盆湾脑畔山集中开垦483亩山地建成山地五代大棚106座,并鼓励当地贫困户积极认领。
就在去年认领大棚前,张二娃还是一个靠打零工、领低保度日的无产业贫困户。
种植一个大棚需要投资10万元左右,可这笔钱从哪来?
听说种大棚需要这么多钱,张二娃的媳妇着急了:“万一种不好,赔钱了怎么办?”
“政府为老百姓脱贫想尽办法,还能把咱带到沟里去?人家还给咱5万元无息贷款,扶贫补助再给1万元。”张二娃坚持己见,专心种起大棚菜。
去年11月,一棚黄瓜苗刚种上,突然发黄枯萎,张二娃没有救过来。他拍了照片发给镇上的农业专家,专家的分析终于让他明白其中缘由。
赶紧补种,赶上了春节前销售,一斤2元的收购价让张二娃兴奋不已,这一茬下来就卖了近2万元。拿着这么多钱去银行存款,在张二娃生平里还是第一次。
张二娃认为,只要把这一棚蔬菜管理好,比在外打工强多了。于是,他和媳妇把“家”搬到了大棚里,锅碗瓢盆、洗漱用品都齐活了,安心在大棚搞种植。
11月1日,看着棚内的黄瓜苗,张二娃高兴得合不拢嘴。他说:“这茬的采摘旺季肯定能赶上2019年春节,到时候保准能卖个好价钱,保守估计每斤在2元左右。”
如今,在金盆湾村的网站上,该村的黄瓜、西红柿、豆角等农产品销售信息被推荐在醒目位置。据村支书杜丕万介绍,除了网站,他们还在微信和微博上推介金盆湾大棚菜,现在只要发布相关信息,西安、渭南和榆林等地的客商就过来上门收购。
张二娃算了算账,按目前一年大约收入7万元计算,明年初就能收回成本,年底4口人人均纯收入就能达到近万元,脱贫指日可待。
据了解,金盆湾大棚蔬菜基地不仅解决了本村22户贫困户无产业问题,还帮助贺砭、山王河、西河口等邻村的34户贫困户和50户普通农户开辟了一条致富新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讯10月26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杜金根深入安塞区,调研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杜金根走乡村、进社区、入企业,先...
安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