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新闻 安塞新闻 延长新闻 延川新闻 子长新闻 志丹新闻 吴起新闻 甘泉新闻 富县新闻 洛川新闻 宜川新闻 黄龙新闻 黄陵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延安市 > 安塞新闻 > 正文

安塞区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变身“上班族”

来源:阳光报 2018-06-26 03:01   https://www.yybnet.net/

如何让贫困户兼顾田间劳作与工厂工作,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去年以来,安塞区积极探索“扶贫工厂”路子,有效利用城区内各个小区配建的商业门面房,设立安塞区易地扶贫搬迁创业基地,以租赁费优惠的方式(5元/平方米/月)引进劳动密集型社区工厂和鼓励扶持搬迁户自主创业,解决搬迁户增收问题。帮助贫困群众变身产业工人,实现就近就业。目前,安塞区已建成4个“扶贫社区工厂”,吸纳80多名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政策激励支持创业

目前,“社区工厂”按照政府引导、公司运作、企业帮扶、群众参与的模式,已引进安塞励志扶贫艺术团、腰鼓制作厂、串山红手工艺制作、剪纸农民画制作室4家社区工厂企业,不能解决就业的企业绝不引进,其次,鼓励引导有经营意愿和创业意识的无产业贫困户自主创业,大力发展餐饮、零售等第三产业,现有20户搬迁群众,让搬迁贫困户在家门口变身“上班族”,形成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格局,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的。同时将街道社区试点引入安置小区,落实人员和经费,做到了搬迁群众在就学、就医、就业等方面有人管、能管好。为选择入住的贫困户提供了全面保障,解决了县区安置贫困户收入困难的局面。

面对崭新的安置小区大楼,贫困户李彦明感慨地说:“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办起了‘社区工厂\’,不仅让我们住上了新房子,还帮助我们开店做生意,以前想也不敢想我们能住到城里来。”今年48岁的李彦明因为有脊椎性腰病,无法干活,只能靠妻子一人打工赚钱。

挣钱顾家两不误

“家里一老一小,现在都要靠我。”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婆婆已经75岁了,一个孩子正在读高中,照顾家庭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了李凤莲身上,她虽勤劳,但无法外出务工,只能靠种地谋生。现在李凤莲到社区工厂串山红手工艺制作厂上班,不仅学到了手艺,一个月还有固定收入,极大地改善了自身生活条件。

这样的情况,在安塞区并不少见。安塞区贫困人口多数文化程度低,部分贫困户属老弱病残,或者要照顾家庭,无法外出转移就业。如何让这部分贫困群体既能就近就业、又能稳定增收?经借鉴外地经验并结合区情,去年区移民办瞄准了“就业扶贫社区工厂”这一可行方式。

“‘扶贫社区工厂\’就是把创业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鼓励创业贫困户到县城开办劳动密集型企业,设置早餐店、超市、面皮店、粮油蔬菜等门店,带动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安塞区移民办主任张志宏说。

同样37岁的张兰花,因腿有残疾,既不能外出务工,也无法在田里干活,但自从建立了“社区工厂”,通过政府的帮助,不仅有了新房子住,而且办起了一家面皮店,生意做得非常红火,也为家里增加了不少收入。

据了解,今年以来,在引进企业到安塞区创办“社区工厂”的基础上,区移民办计划对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在更多有条件的社区建立手工艺制作“扶贫车间”,通过选项目到社区、送技能到人、送政策到家,做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让更多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记者 史超 文/图

新闻推荐

安塞: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本报记者李晓军通讯员蔡英  “今天过来办理房产证业务,一进门便被机器人‘小途\’吸引住了。我通...

安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安塞区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变身“上班族”)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