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新闻 安塞新闻 延长新闻 延川新闻 子长新闻 志丹新闻 吴起新闻 甘泉新闻 富县新闻 洛川新闻 宜川新闻 黄龙新闻 黄陵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延安市 > 安塞新闻 > 正文

特别报道 产业要兴旺文化要繁盛 走进延安基层聆听乡村振兴的铿锵足音

来源:陕西日报 2018-02-06 06:40   https://www.yybnet.net/

安塞腰鼓表演。

桐寨村小杂粮加工厂生产的杂粮产品。

桐寨村小杂粮加工厂工作人员分装产品。

赵家岸村花卉产业园一角。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赵家岸村村民在电视上兜售农产品。

本报记者王雄本报通讯员王强

当下,对农民来说,“乡村振兴战略”不是陌生的词,而是一派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景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日前,记者深入延安乡村,采访农村党支部书记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聆听延安乡村振兴的足音,欣喜地看到,延安苹果丰收了,农民腰包鼓起来了;基层班子更强了,农村环境变美了;增收途径更多了,贫困乡村脱贫了;贫困户吃上了“技术加艺术饭”,口袋鼓起来后开始富脑袋了……

纯净如洗的天空下,冬日的阳光普照着革命圣地延安广袤的乡村,沟沟峁峁呈现的是一派火热的干事创业场景。沿着十九大精神的指引,延安市扎实做好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产业精准脱贫、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奋力追赶超越,推动农业产能优化和农民持续增收,为实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目标努力奋斗。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振兴乡村,我们要加强基层班子建设,搞好绿色发展,增加村集体收入。我们村制订了长远发展目标,力争到2020年,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宝塔区河庄坪镇赵家岸村党支部书记王年军 1月2日,行走在宝塔区河庄坪镇赵家岸村的马路上,宽阔的街道,两层小洋楼一字排开。房间里,妇女们忙着在智慧广电网连接的电视上兜售自家的特色农产品。村口的广场上,老人闲坐畅聊,孩子们追逐玩耍。

这个小山村,5年前还是黄土高原上的一个穷村子:全村84户村民,住在山上的土窑洞里,主要收入靠种地和外出务工,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村集体零收入。村里乱,无人管,人心散,年轻人都纷纷外出打工,村里的发展陷入困境,无人问津。

2014年起,随着延安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全面推进,赵家岸村健全了村“两委”班子。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这几年,村子发生了巨变。到2017年年底,村集体收入达到100万元,固定资产超过1000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1.1万元。

何以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赵家岸村党支部书记王年军说:“基层班子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首要保证。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基层组织,什么事也干不成。”

赵家岸村的秘密就是为村“两委”班子建制定规。村“两委”班子立下“廉政承诺书”:即“不吃、不拿、不贪”;遵守“三清纪律”,即“自身清、家庭清、朋友清”。同时,坚持每天碰头会、月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等,并在村里全面推行村民说事、法官说法、干部联村“两说一联”机制,推行“问题墙、回音壁”制度,通报村里的大小事情,解决邻里纠纷,征求村民意见,让村民当家做主。

人心齐,泰山移。经过赵家岸村全体村民不懈努力,3年来,该村争取配套资金500万元,通过美化、硬化、亮化、绿化“四化建设”,为村里建起了休闲广场、硬化了道路、绿化了村庄,并为村里建起了污水处理站、智慧广电网,彻底改善了村里的人居环境。

2016年年初,赵家岸村村“两委”会决定,通过土地流转,把村里仅有的50多亩川道地,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开发成现代花卉产业园。村里三分之一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村民还可以自愿入股,每年每亩地除1000元的保底收入外,年底还可以二次分红,村民的收入显著增加了。王年军表示,好日子才刚开始,下一步,赵家岸村要搭上乡村振兴的快车,把村里剩余的400亩山地全部流转回来,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建成现代化果业生态观光园,发展乡村旅游。“现在农村的环境越来越美了,成了不少城里人游乐体验的地方,咱陕北这地方不如四季如春的南方农村,但也要有自己的乡村特色。今年,我们村准备打造一个体验式的农产品特色采摘园,同农家乐融为一体,建起一个生态游产业链。”王年军信心满满地说。

赵家岸村正在借助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力推进生态旅游项目建设,2017年,包括吃、住、赏花、游玩为一体的生态游使该村接待游客4万人次,实现经济效益30万元。

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

“一个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让村民入股合作社,就是想让大家都参与进来,一起致富。现在,桐寨村294户1272人,80%的人都参与进来了,人均年纯收入突破1万元,20多户80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吴起县五谷城镇桐寨村党支部书记溪增顺 冬季的陕北黄土高原,天黑得早,不到傍晚时分就黑透了。2017年12月27日晚,除了不时从农家院里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外,桐寨村一片静谧。

从小杂粮加工厂回到家里,桐寨村村民张炳齐告诉记者:“2018年一开春,就要把剩余的5亩地流转给合作社,1亩地1年收入1000元,加上年底二次分红,每年至少会有5000元的收入。”

偏僻的小山村里办起赚大钱的小杂粮加工厂,张炳齐说:“头一个要感谢溪增顺。没有溪增顺带着大伙儿规划全村的土地、创办合作社、建了小杂粮加工厂,桐寨村不会有今天富裕的日子。”

以前是啥样?“这里是吴起县最偏僻的一个地方,地处白于山区,开车往返一趟县城需要5个小时,人少地多,广种薄收。”吴起县五谷城镇桐寨村党支部书记溪增顺说,2011年以前,村里人均年纯收入不足2000元,经济来源主要靠外出打工。

溪增顺年轻时在外面发展致了富。2011年,他返回村里办起了小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计划通过流转土地,专业种植荞麦、谷子、绿豆等农作物。可村民不领情,一开始没有人响应。

溪增顺改变策略,找了村里刘元贵等几个种植大户,先在村里办起了一个小杂粮加工作坊,并把经过深加工的小杂粮包装后,在网上销售,一年下来每家就分了2万多元。从溪增顺手里接过厚厚的一摞钱,刘元贵感叹:“没想到小小的杂粮还可以这么卖。”

第二年,进行土地流转、成立小杂粮专业合作社时,村里70%的人参与进来。同时,村上还办起了小杂粮加工厂。

规模扩大了,销路怎么办?就在溪增顺为此犯愁的时候,吴起县电商综合服务中心的齐战阳找上门,与他洽谈合作。“桐寨村的杂粮在吴起县算是最好的。当时,我们去桐寨村小杂粮加工厂谈合作,都是本地人,好沟通,谈了合作意向后,溪增顺很感兴趣。原来他种植的杂粮规模小,自己在网上就可以销售,现在规模大了,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跟我们合作,可以把产品整合在一起,进行线上线下销售。”齐战阳说。

“8亩地入股每年固定分红4800元,我们夫妻俩还在小杂粮加工厂上班,工资每月3000元,这日子越过越有劲头。”刘元贵说。

如今,吴起县五谷城镇桐寨村统一布局作物种植、精细化加工,依托“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贫困户”这一新型农业产业发展方式和扶贫方式,建立了一个绿色、生态、循环的农业产业发展体系,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加快了农民致富的步伐,为本地的杂粮产业闯出了大市场。

“2017年,我们村销售了4000多吨小杂粮,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2000元。”溪增顺说。

腰鼓舞起来,精神更充实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作为腰鼓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我有义务为腰鼓艺术的发展作贡献。用传统文化来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还能带领大家增收致富,一举两得!”——安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曹玉宝 最近,安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曹玉宝比以往更忙了。

2017年12月28日,走进安塞区民间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100多名农民正认真地打着腰鼓,腰间系的红色丝带在空中飞扬,激昂的鼓点铿锵有力……曹玉宝正忙着给学员纠正姿势和打腰鼓的要领。

“再过几天,学员要在区里参加系列文化旅游活动,腰鼓的雄风是点燃全场激情的重头戏,不能演砸了。”曹玉宝说,“冬季了,农活已经干完,到了年关,文化活动多了起来,我就把区里的农民组织起来,给他们培训打腰鼓,一方面是给腰鼓传承做推广,另一方面也能帮大家找个好营生,开拓一条致富的路子。”

今年40岁的曹玉宝家住安塞区建华镇王龙塔村,在他的带领下,全村仅有的50多名中青年都学会了打腰鼓这门艺术,并以此脱贫,曹玉宝也因此成了安塞区有名的腰鼓传承人。

曹玉宝14岁就跟着村里的大人在正月里打着腰鼓“沿门子”拜年,2003年,他参加了一次陕北民歌大赛,并获得优秀歌手的称号。

“要想把民间艺术发扬光大,传承与培训必不可少。”曹玉宝说。

2009年,曹玉宝注册成立了安塞区民间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组织腰鼓手参加中央、陕西省、延安市各类文化活动和商业演出。2010年,在曹玉宝的努力下,安塞区民间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与安塞就业局达成协议,为该局承办各类民间艺术培训,挖掘和培养各类民间艺术人才。

安塞区民间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的学员都是安塞区各村的中青年人,自2009年成立以来,已培训农村中青年和贫困人口1万人次,公司现有员工30多名,其中贫困群众15名。

“每年各地都有很多表演机会,迫切需要一批优秀的腰鼓手,学会了不愁没市场。学员学好腰鼓后,不仅可以通过表演增加收入,还可以促进安塞腰鼓艺术传承与发展。”曹玉宝说。

今年32岁的王毅,在成为职业腰鼓手以前靠弹棉花谋生,家庭生活极为贫困。2011年,他参加了曹玉宝的腰鼓培训班,经过一年的培训,打起腰鼓来生龙活虎。打那以后,王毅跟着曹玉宝到处演出,积累了丰富的表演经验。现在,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腰鼓教练,还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年盈利达30多万元。

“这个营生好,耍了,赚了钱,还吃上了文化饭。”王毅高兴地说。

“现在公司承办了22期腰鼓免费培训班,带动1200多名农民吃上了文化饭。市场变化这么快,下一步,我还要将安塞腰鼓的技法和技巧,编成教材,传授给学员。一方面把老祖先留下来的这门艺术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富了口袋再富脑袋。另一方面,让我们的腰鼓艺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向更大的市场发展。”曹玉宝说。

“大伙儿农闲了就练练腰鼓,琢磨技巧和技法;休息时,就在活动馆里跳跳舞、唱唱歌,对打腰鼓有帮助,心里也踏实。”曹玉宝说,“这些年手把手地给群众教手艺,做非遗文化产业,我看到我们农村人不仅说话的底气足了,脸上的笑容也更灿烂了,物质与精神双丰收带来的喜悦溢于言表!”

新闻推荐

新区社会事务局 携手慈善情暖教育

本报讯(通讯员王萍记者谷嫦瑜)新年伊始,延安市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携手北京天润新能投资有限公司为安塞区建华镇谭家营中心小学献爱心、送温暖。棉衣、文具、空调、打印机一些生活学习物品为孩子们送...

安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抢修气象设备2018-01-10 17:26
猜你喜欢:
评论:(特别报道 产业要兴旺文化要繁盛 走进延安基层聆听乡村振兴的铿锵足音)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