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新闻 安塞新闻 延长新闻 延川新闻 子长新闻 志丹新闻 吴起新闻 甘泉新闻 富县新闻 洛川新闻 宜川新闻 黄龙新闻 黄陵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延安市 > 安塞新闻 > 正文

农业产业富民的“安塞实践” —撤县设区看安塞之群众搭上产业发展的快车

来源:延安日报 2017-11-09 18:27   https://www.yybnet.net/

●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

●丰收的喜悦

●率先推广羊子自动上料饲喂机械,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通讯员 马志青

深秋时节,穿梭在安塞的田间地头,到处都是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菜棚里绿意更浓,果园里硕果飘香,谷浪里农机欢“割”,养殖基地驴、羊肥美,辛勤劳作的人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这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写实风景画,是安塞区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富民强区的一个个缩影。

近年来,安塞区依托资源环境优势,积极实施“产业富民”发展战略,以棚栽业、林果业、草畜业为重点的农业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有力地推动了该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尤其是撤县设区以来,安塞区农业主导产业无论在规模扩张还是在质量效益提升上,均有较大突破,呈现出结构优化、活力增强、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安塞这个农业大区正昂首阔步地向前迈进。

棚可“生金”,处处都是“挖金人”

安塞作为“中国果菜无公害科技示范县”“陕西省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县”“陕西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棚栽业已成为一项主要的富民产业。

“今年的茄子价格非常好。”安塞区金明衔道办井居村的马生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大棚种植大户。2015年5月,他和哥哥返乡回村合种了28座大棚,全部种了布利塔茄子。由于管理精细,茄子喜获丰收,吸引了众多外地客商争相前来采购。今年以来到9月底,马生发的茄子销售额就达到了120多万元。

与马生发一样看好大棚前景的刘涛则发展了香菇种植。今年年初,他在该区建华镇肖官驿村建起了安塞益播香菇种植示范园,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香菇种植行列。

“香菇生产市场前景广阔,是农业发展的好项目,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好产业。”刘涛介绍说,“目前,合作社共有19座大棚,97户社员,其中55户是贫困户。”在示范园内,刘涛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一个标准大棚按平铺一万棒香菇来算,一个棒平均年产量是2斤左右,一斤按均价5元收购,一个大棚收入10万元左右,净利润达6.5万元,收入相当可观。

“种香菇真是个好营生!”今年8月,肖官驿村的贫困户拓建芳在示范园买了4000棒香菇棒,到10月初,卖了两茬便收入了12000元。拓建芳由于妻子半身不遂,老人年过8旬,家庭负担沉重的他正在发愁之际,听说政府鼓励发展种植香菇大棚,他就在自家院外的空地上搭建了一个弓棚,种起了香菇。现在,拓建芳正盘算着到明年再建一座大棚,将香菇生产增加到1万棒。

撤县设区以来,安塞区制订出台了《加快发展香菇产业的意见》,鼓励扶持发展香菇大棚,香菇产业实现良好开局。香菇种植不仅在安塞及周边地区受欢迎,更可喜的是,今年9月,安塞益播香菇种植示范园出口了5万棒香菇菌棒,远销韩国。“这不,又接了一个大单,预计明年3月份,将出口35万棒。”刘涛眉开眼笑地说。

经过20余年的发展,安塞棚栽业由最初的21棚,发展到目前的5.6万棚,已成为陕北地区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高桥、沿河湾等8个蔬菜专业乡镇和95个蔬菜生产专业村,打造出了安塞茄子、侯沟门黄瓜、宋庄小瓜、安塞香菇等果蔬品牌。截至今年9月底,全区棚栽业总面积58705亩,其中大棚44946亩,弓棚13759亩,发展香菇341.05万棒,瓜菜累计播种面积7.2万亩,产量26.5万吨,产值达6.87亿元,棚均收入16500元,有9800多户农民依靠设施蔬菜产业实现了发家致富,设施蔬菜已成为该区农民增收的一项农业主导产业。

树可“摇钱”,颗颗都是“摇钱树”

秋日的阳光洒满安塞区的山山峁峁,漫山遍野的苹果在阳光的照耀下映红了果农们的笑脸。在大西洼村的小山坡上,一棵棵苹果树挨挨挤挤,秋风吹过,浓郁的果香香气袭人。每到收获的季节,村民们都会扎堆至此,嬉笑中把摘下的果子按大小、品相分类装箱,销往各大城市。

“我的苹果个大、色度好、吃起来又甜又香,果商来了一眼就看中了!现在苹果全部预订出去了,75以上的苹果一斤收购价为2.8元,预计今年能收入11万元左右。”安塞区白坪街道办大西洼村53岁的果农鲁清国话语间都流露着丰收的喜悦。

“虽然说果树种植时间长、见效慢,但周边群众都靠山地苹果致了富,大家对种苹果的前景非常看好,村上好些出去打工的人都选择返乡种植苹果。”鲁清国边摘苹果边说道。

安塞是苹果最佳适生区,这里独特的气候让这片土地可以产出品相极好、味道绝佳的山地苹果。作为“陕西省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近年来,区财政每年列支果业补助资金1000万元以上,从2007年起全区每年新增山地果园5万亩,推动了苹果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迅速嬗变,“安塞山地苹果”也成功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6月20日至21日,陕北山地苹果发展暨全省苹果中后期管理现场会在安塞召开,进一步提升安塞区苹果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推动全区苹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撤县设区以来,安塞区进一步推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新引进的陕西果业集团已建成矮化、短枝型苹果示范基地4600亩,新建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1万亩,启动了安塞工业园区产地交易中心及0.5万吨苹果冷藏库项目建设,完成了前期规划设计、调整规划用地审批等手续,正在动工建设,建成后将极大地促进安塞果品的销售。

据统计,全区有40万亩山地苹果面积,其中挂果面积达16万亩,种植区域分布于该县8镇3个街道办事处,覆盖156个村,全区现有21418户8.8果农,农民人均苹果面积达到了3亩。2017年,全区苹果产量达到17万吨,产值突破6亿元,农民人均苹果收入达到4500元,苹果收入占到果农人均纯收入的40%。

圈可“印钞”,圈圈都是“印钞机”

来安塞,吃一碗“地椒羊肉”已成为许多游客的目的。“安塞地椒羊肉”也成功获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其特色以鲜而不膻、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品质而闻名。

羊肉出在羊身上。养殖业是安塞区又一项农业主导产业,也是安塞农民增收致富的“印钞机”。近年来,安塞区坚持将舍饲养殖与退耕还林、治沟造地相结合,坚持“种养结合、生态养殖、草畜配套、循环发展”的模式,制订出台了《加快草畜产业发展的决定》等政策措施,区财政每年斥资1000万元奖补各类养殖户,培育出了一大批舍饲养羊、养驴、养鸡、养鱼等示范村和专业户。

今年51岁的王文春,是安塞区白坪街道办郭家峁村人,高中毕业后便开始和羊子打上了交道,这一干就是几十年。现在,他拥有一个可存栏1000多只的标准化羊场,同时配套了饲草间、青储窖等基础设施以及铡草机、粉碎机等设备,成为全区规模较大的养殖场。

“我采取的是高标准养羊的方法,高投入才会有高产出。”王文春提起舍饲养羊便滔滔不绝,“精挑细选的羊羔经过‘料大草少\’的精心喂养,营养丰富、羊长得快。现在栏内有500多只羊,一年下来,纯利润可达10万多元。”王文春笑呵呵地说道。

除了养羊,养驴产业也为农民增收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成了安塞农民的“小金库”。

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驴的全身都是宝,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安塞煜盛驴产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晓燕在安塞区招安镇李塔村建设了一家集养殖示范、肉驴育肥、技术培训、产供销服务、深加工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养殖园区和市级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走进安塞煜盛驴产业养殖基地,30栋驴舍整齐地排列着,驴子们正悠闲地吃着草料……据韩晓燕介绍,到年底,基地养驴存栏量达2000头以上,预计年产值实现3500万元。

为助推毛驴产业稳步发展,招安镇采取了“公司+支部+合作社+农户(一般户、贫困户、规模养殖户)”模式,通过公司统一提供优质驴苗、提供饲养技术、购买保险、统一回收成驴;贫困户通过合作社以“借驴还驴”的办法,合作联社引领,小额贷款支撑,合作社担保,公司保底回收,确保贫困户“零成本、零风险、零投入”,只赚不赔。目前,已有114户贫困户签订了养殖合作协议,共发放给114户570头,带动农户发展长效肉驴养殖产业。

招安镇党委书记刘政算了一笔账:按照肉驴保底价每斤19元计算,经过一年的育肥,毛重可达到500斤,群众可以赚到300斤的差价,3头肉驴1年可以收益17100元;两头母驴按照3年产2胎4头驴仔计算,第一胎的2头驴仔育肥18个月后毛重达到500斤,可以收入19000元,第二胎的两头驴仔收入9000元,2头母驴育肥后可获利19200元,3年2头母驴可收入47200元,加上3头育肥驴的收入以及区、镇的补助,贫困户均按3人算,一年仅养驴这一项,每户年可实现净增收3.2万元以上。

“特色养驴,养殖方法简单、劳动强度较低、群众容易接受,有效弥补了弱劳动力贫困户不能发展棚栽、林果、香菇、小杂粮及其他畜牧养殖产业的空白。”安塞区农业局的负责人说。

现在,养驴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大家说的是驴,想的也是驴,形成了“人人有事干、人人干劲足”的良好发展局面。安塞区“借驴还驴”新型养殖模式,让贫困户“零投入”即转变为产业发展户,实现了真正的“无中生有”,不仅增加了贫困户的收益,也发展壮大了特色养驴产业,达到了贫困户和企业双赢的效果,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脱贫致富路。

撤县设区以来,安塞区新建11个规模养殖场、300户适度规模养殖户,人工种草2万亩,发展各类适度规模养殖户226户,人工种草1.1万亩。截至到目前,全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达到596个,各类适度规模养殖户带动6100余户。

此外,在抓好农业主导产业开发的同时,安塞区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年播种粮食作物43.75万亩,其中小杂粮20.6万亩,缩减玉米1.2万亩,增加豆类、糜子和荞麦面积1.2万亩,饲草高粱2200亩,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谷子地膜覆盖免间苗栽培、精量机播谷子栽培技术7万亩,谷子单产能力大幅提升。

“我们将继续坚持‘农民产业富民\’发展战略不动摇,做大棚栽产业、做优苹果产业、做强草畜产业、做好香菇产业、做特杂粮产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安塞区委副书记、区长曹振宇说。

新闻推荐

呵护市民“舌尖”护航食药安全 ——安塞区加强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工作侧记

安全用药月宣传开展快检培训零售农产品检疫检查非处方药检查小食品零售商检查重大活动留样检测食品安全宣传周宣传执法人员检查区初级中学学校食堂通讯员蔡英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塞区按照“...

安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农业产业富民的“安塞实践” —撤县设区看安塞之群众搭上产业发展的快车)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