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宝玉
金秋时节,一场以“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之风正劲吹在延安的广大农村,处处可以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勃勃生机。
近年来,延安市通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将集体耕地、林地、水域等自然资源和固定资产、经营设施等要素,折股量化给村集体和农民,通过兴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引入龙头企业等方式,有效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壮大了集体经济,带动了农民收入增长。
激活沉睡资源增强发展动能
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是“三变”改革的先行者。
几年前,南沟村还是远近闻名的“光棍村”“空壳村”。2015年以来,南沟村采取支部引领、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方式,积极争取本村企业家张维斌回乡创业,启动建设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将该村2.25万亩闲置土地按照川台地每亩50元/年、荒山荒坡地每亩10元/年的价格租赁流转给企业,激活了土地资源,走出了一条“企业发展与群众脱贫互促共进”的新路子。
不到三年时间,南沟村就成为了延安市乡村旅游示范村。去年,全村累计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4600多元提高到1.3万多元。村民张志莲说:“过去家里光景一直不好,我们两口子种地一年到头收入也就2000多元。后来在农业园入股土地12亩,去年光土地流转金就分了8000元。我俩还成了农业园的保洁员,一年的工资就收入4.8万元。”
创新入股形式壮大集体经济
“三变”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生产要素的聚集和优化,激活了农村的发展潜能,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宜川县秋林镇显头村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实施老旧果园改造,建立百亩优质苗木繁育基地。该基地共吸纳村民84户,其中贫困户19户39人,并以一人一股的方式入股到苗木基地中,将农户的资金变为苗木基地发展的股金,入股的贫困户不仅参与苗木基地的分红,还可优先到苗木基地打工。近两年,村集体投资10余万元,另外争取资金400余万元,先后实施了老旧果园改造、引水工程、维修生产道路等项目,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在黄龙县圪台乡马场村,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采取村民自愿的原则,通过土地流转,实施“三权”分置,引导农户入社入股。据马场村党支部书记荆发明介绍,今年全村共流转土地2400亩,由专业合作社统一牵头,发展无公害蔬菜。按照合作社收入的30%留给村集体、70%分给群众的比例,预计今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将突破1万元,村集体经济积累可达20 万元以上。
马场村贫困户马彩侠说:“今年我把30亩地全部流转给合作社了,光土地流转资金就分了1.2万元,再加上我家5口人得到的产业扶持资金5000元,合作社把这两项资金1.7 万元折算成股,到年底我就可以分红了。”
汇聚发展力量实现同步小康
在“三变”改革探索中,延安市各县、区还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全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和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提高了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
子长县涧峪岔镇成立了清产核资工作组,摸清“三资”存量,将其注入到村专业合作社,合理规划建立栽桑养蚕、果桑种植、林下养殖、食用菌培育、苗木繁育5个生产基地,并通过折股量化,将70%的收益用于农户分红,20%的收益留作村集体积累,10%的收益用于合作社经营。同时,通过“三变”改革搭建的股权平台,把贫困群众与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有机连接起来,创新扶贫模式,促进农户与经营主体“联产联业”“联股联心”,共建共享共发展。
黄陵县双龙镇索洛湾村党支部充分发挥靠近矿区和黄陵国家森林公园的优势,大胆尝试,带领村民集资入股参与兴办农副产品加工、停车场、运输公司、农家乐等项目,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转变。2016年村集体资产累计达到84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8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三变”改革,不仅改变了延安市广大农村的面貌,也加快了革命老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新闻推荐
会期创党代会之最
安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