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新闻 安塞新闻 延长新闻 延川新闻 子长新闻 志丹新闻 吴起新闻 甘泉新闻 富县新闻 洛川新闻 宜川新闻 黄龙新闻 黄陵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延安市 > 安塞新闻 > 正文

发展乡村旅游的宽阔之路 ——来自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的报道

来源:陕西农村报 2017-08-18 07:06   https://www.yybnet.net/

沙地摩托车赛道。

生态酒店。

南沟村格桑花谷。

花样迷宫。

居民住宅区。

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一行人来南沟调研精准扶贫工作。

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徐新荣(左五)调研南沟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情况。

本报记者 王宏海 文/图

八月的安塞,鸟语花香,大地披绿,树木成荫。车辆经过枣园景区驶出市区,沿省道303线前行,直达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几分钟后拐入进村公路,宽敞平坦,两侧金叶女贞修剪得整整齐齐,绿化带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微风轻拂,绿叶摇曳,像热情好客的“迎宾队伍”,迎接着前来游玩赏景的“客人们”。

走进南沟村庄,青瓦红砖白墙统一规格的几排民居首先映入记者的眼帘。房前屋后,院里院外种植着绿意盎然、色彩鲜艳的花草,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这些房子都是维斌给我们修的,我做梦也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80多岁的盛兰花提到南沟村的变化满脸笑容。

南沟村委会主任郝应昌告诉记者,1992年他开始担任村会计,1999年转任村委会主任,当了几十年干部,对村子里的情况非常清楚,过去的南沟村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贫穷落后,进村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下雨天不要说车出去,人行走也非常困难。现在近10米宽的进村马路平坦宽敞,农民离开土窑洞,住进了整齐的平房里,苹果现代示范园已经建成,每天来旅游的车辆比过去一年的都多,农民收入猛增,这些做梦也想不到。

延安地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生活在山沟里的群众居多,昔日一个贫穷落后的拐沟村,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咋变成乡村旅游热地?8月15日,记者深入到南沟村进行了调查采访。

招来了一个好企业

盛兰花老人提到的维斌叫张维斌,今年50岁,4岁时从外地迁居到高桥镇南沟村,生活所迫,16岁离开村子。提起当年的情景,张维斌历历在目:离开家乡,到延安打工,在那个年代,每天只能挣到几毛钱,洗砂子、洗石子、开拖拉机、开商店、做生意,只要能挣到钱,啥都干过。机遇是给吃苦的人准备的,延安石油大开发,他开始承包油田工程,挣到了“第一桶金”,后又进入房地产行业发展壮大,成了远近有名的“大老板”。

2013年延安地区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居住在土山沟里的南沟村也受到影响,窑洞倒塌、道路损毁,灾后重建任务艰巨,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难以解决群众的困难,乡镇领导找到了他,提出了让张维斌帮助村民渡过难关的想法。

张维斌事业有成后,全家居住在延安市区,每年除了逢年过节给老人烧纸外,很少回去。水灾过后,他回到村子,看见乡亲们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面对村民渴求的目光,无助的眼神,他左右为难。钱少了干不成,不干乡亲们以后的日子咋办?自己也是农民出身,非常理解穷的滋味,现在虽然资产不是很多,但是与村民相比要强得多。干!强烈的责任心和浓浓的乡情驱使他做出最终的抉择,为此注册了“延安惠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南沟村的整体开发。

2014年春季,39户院落破土动工,村民老院子每孔土窑洞、每间平房张维斌花3万元买回来,每户根据自己的实际可买3间以上的平房,村民每间只出1万元,也就是说,村民一孔土窑洞置换一间平房还能挣2万元。居住问题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的问题又来了,怎么办?性格倔强的他认死理,既然给村民办好事就办到底。经过多方协调,开通了连接宝塔区万花乡和省道303线的“高万路”,穿村而过。争取到治沟造地项目,新增良田600多亩;高标准的苹果产业示范园去年春季栽植了2年生的树苗,今年已经零星挂果;通村道路、生产道路整修一新,垂钓、娱乐设施也逐步完善,一个住房漂亮、产业支撑、景点新颖的新南沟村雏形已经形成,每天前来旅游的市民络绎不绝。

谈起南沟村的远景规模,张维斌信心百倍:“南沟村农业生态示范园总规模控制面积24平方公里,总投资19.68亿元,一期核心区域6.1平方公里,概算投资5亿元,将在2018年全部完成。目前已完成投资3.6亿元,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村民住宅、进村道路、生产道路、苹果示范园、高标准农田等,以后还要建设通用机场、张思德为人民服务培训基地等,集文化旅游、生态农业、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园,满足不同年龄段的游客观光旅游、休闲娱乐。”

成立了三个好支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车头就是村干部、致富能手、先进分子,特别是党员。延安惠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驻南沟村之初,村党支部、公司支部、南沟村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就把基层党建工作放在了首位,按照市委基层党建“四化”建设工作要求,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理念,围绕“支部联动、村企共建”做文章,确立了“思路联商、阵地联建、党员联帮、活动联创、发展联动”的党建工作思路。

思路联商。结合南沟村的地理优势,村党支部和企业支部多次实地调研会商,提出了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园,实施农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规划。确立了“支部联动、村企共建、定期会商、合作共赢”的工作模式,村上的发展思路和实施的重大事项都必须经过两个支部共同谋划、联合协商。

阵地联建。南沟村的活动阵地是由惠民公司支部和村支部共同出资建成的,按照体系标准化的要求,对活动阵地进行标准化布置,两个支部共用一个阵地,同步开展学习,联手开展工作。

活动联创。村党支部与公司党支部自觉以“三定三考”管理办法落实“三会一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给每个党员“学”与“做”划出标准,明确底线,联手开展活动,实现村企双向践承诺,党员带头助发展。企业党支部承诺带领群众发展主导产业,目前已经完成18公里生产道路拓宽改造,建起了山地苹果园3160亩。村党支部承诺给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已经协助公司流转土地22500亩。每月15日确定为“党员固定活动日”,根据村上的实际组织开展党性教育、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使“活动日”真正成为党员“充电补钙”的“学习日”,集中民智民意的“议事日”,党员沟通交流的“交心日”。

党员联帮。党员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企业党员文化程度高,懂市场、善经营。农民党员党性强,淳朴善良,党员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企业党员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区果业局技术员对果农进行技术培训,村党员帮助企业调解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矛盾纠纷。

发展联动。企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民要富裕。企业支持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自愿对村实行资金、物质、技术帮扶,村党支部支持企业发展,使企业有更多的资金帮扶村民。村党支部成立了南沟村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确立了“企业+贫困户”的工作思路,探索推行资源变资产、群众变股东、农民变工人的“三变”模式,形成了企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群众致富的良好局面。

发展了N个好产业

洛川苹果全球驰名,延安市山地苹果发展势头良好,借此良机,惠民公司把发展苹果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记者在村委会主任的陪同下,穿梭在宽阔平坦的山路上,举目四望,一台台平整的梯田里栽上了苹果树,在白色防雹网保护下长势喜人。

记者一行碰见正在葡萄园里劳动的村民李有旺,他今年63岁,2013年妻子患病到前年去世,欠下十五、六万元外债,成了贫困户。去年3月份进入村劳务队,每天工资100元,去年挣了2万多元,土地流转领了1万多元,惠民公司每年还发1200元的养老补贴,加上儿子在外面的收入,现在只欠1万多元外债。谈起他家的变化,他满脸感激:“像我这个年龄外面打工根本没有人要,多亏了惠民公司,多亏了张总!”

回到车上,郝主任说,李有旺家庭条件不好,原来住在一孔土窑洞里,家里另外有一孔窑洞堆放杂物,儿子结婚时还是借用李有旺的窑洞,现在住进了3间平房的新院子里,条件好了许多。

在旅游景点,52岁的清洁工张志莲告诉记者:“自己腿有病,行动不便,公司安排打扫卫生,每个月2000元工资,老公也安排在公司上班,每个月也是2000元,土地流转领了8000多元,全家2口人一年收入5万多元,现在也从土窑洞里搬进新房里了。自己是精准扶贫户,惠民公司给买了近1万元的家具,免费送到家里。”交谈期间,记者明显感觉到她语言表达困难,但是面容始终流露出对惠民公司的感激之情。

“我们家三口人分到土地流转资金9000多元,还入股7亩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企业给我们算了一账,今年初挂果,等到明后年挂果盛产期,一年就可分红2万多元,真是再也不愁日子不好过了。”贫困户邵三虎,因为妻子生病,孩子上学,让原本就不富裕的他陷入贫困,在企业的帮助下,他还加入“扶贫务工队”,在苹果园打工,每天100元,去年一年就挣了2万多元,今年已经挣了6000元,等到苹果园见利分红,一年收入可高达5万多元,真是“零投资高回报”。

旅游使农家乐红火起来,三产收入明显增加。李佼利是一名厨师,一直在延安市区开饭馆,了解到村里的发展后,他把城里的生意转了出去,回乡办起了农家乐。目前半年收入就达6万多元,他说,利用自己的住房办农家乐没有房租,水电费都比城里便宜,感觉比城里挣钱还多。土地流转每家每户都有收入,有劳动能力的可以到公司上班,有了工资收入。

据记者了解,惠民公司和村党支部协商,出台了土地流转政策:川台地每亩50元/年,荒山荒坡地每亩10元/年。2016年企业兑付租金35万元,其中贫困户人均增收340元,每5年一次性兑付一次。目前,南沟村苹果面积3160亩,已挂果1960亩,根据惠民公司和农户的协议,农户出土地,公司全投资,挂果后,当年的纯收入公司占51%,农户占49%。

村委会主任郝应昌给记者算了一笔村民的收入账:“苹果是主要收入,个人果园有收入,用土地入股建的示范园,有土地租赁收入,挂果后还能分到当年纯收入的49%,在公司上班每个月2000元工资,养老补贴除了国家给以外,公司每年给60岁以上的村民还有补贴,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了许多。”

建成了一个热游地

南沟村是一个拐沟村,拐沟村在当地就是偏僻、贫穷、交通不便的代名词,也就是离公路比较远。今天当你走进南沟村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进村道路宽敞平坦,两旁绿树成荫,住宅整齐划一,排列有序。生产道路环山而修,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村民安居乐业,旅游的车辆川流不息。

记者在村子闲转时碰见75岁的安树芳老人,她正坐在村口和村民拉话,提起原来的生活她大倒苦水,原来住在土坡上的3孔土窑洞里,2013年大雨后成了危窑,住在里面提心吊胆,每次下雨行走在土坡上,不知被滑倒过多少次,年轻时滑倒还无所谓,现在要是滑倒了就麻烦了。她现在和两个儿子住在3间平房里,惠民公司每年还发2400元的养老补贴,吃穿住不愁,老了做梦也没有想到还能享上这福了。

两年多来,随着南沟生态示范园区的加快推进,全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新修道路32公里,建成2个移民搬迁新社区(新建房屋213间、安置群众71户、317人)、绿化造林6000亩,新修农田4000亩,建成淤地坝7座。同时,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从2016年起,给全村60、65、70岁以上的村民每人每年分别发放1200元、1800元、2400元养老金,贫困户在此基础上每人每年再增加600元,有效解决了群众养老的后顾之忧。南沟村由昔日的贫困村,蝶变成为全市乡村旅游示范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4653元提高到2016年13148元,其中贫困户人均收入也从2375元提高到9350元。

安塞区副区长刘鹏程告诉记者,高桥镇南沟村原来非常落后,在引进延安惠民科技公司后,区上按照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着力打造集现代农业、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经过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南沟村已经由落后偏僻的拐沟村,蝶变成为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全省水土保持示范园、全市乡村旅游示范村。尤其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南沟村坚持“村企共建、互利双赢”的理念,探索了“企业+党支部+贫困户”的模式,大力推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走出了一条企业发展、群众脱贫的新路子,“南沟模式”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及省市多位领导的充分肯定。

一路走来,刘鹏程不断总结经验,南沟村在曲折和艰难中奋力前行,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他认为主要是抓住了5个关键点:

一是坚持把保障群众利益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南沟村在村企共建事宜中,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根据本村群众产业、劳动力等情况,帮助群众算好经济账,园区建设在吸纳群众组建务工队时制定了合理的工酬,并给村里的老人发放养老金,使群众获得了看得到的物质实惠,这是南沟村改革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经验。

二是坚持把激活资源要素作为改革发展的前提。2014年前,南沟村土地贫瘠且零散分布,土地撂荒弃耕严重。2015年,村党支部对全村土地资源进行了整合量化,将资源变成了村企共建的合作资产资本,并按照“村出土地、公司投资、项目引领”的模式,将全村2.25万亩土地反包倒租到村集体后,由村集体集中流转给延安惠民科技公司,实现了资源向资产的转变,促成了后来的改革和发展。

三是坚持把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作为引导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原来的南沟,因缺水、缺路、缺电、通讯不畅致使南沟人守着“金山银山”讨饭,经过两年多基础设施的全面完善,如今的南沟村今非昔比,农民获得了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收入大幅增加。

四是坚持把市场化改革作为改革发展的方向。南沟村的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这一命题,无论是土地流转后的集约化发展,还是由乔化苹果向矮化苹果的转型,传统种植业向乡村旅游发展后的二三产业转变,都是对于市场的有力回应,南沟的成功经验昭示着市场化改革是未来的方向。

五是坚持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为改革发展成功的保证。南沟村的改革带有浓重的南沟色彩,无论是土地流转中矛盾纠纷的化解,还是发展过程中发展方向的争论,或是企业建设中投资环境的保障,都是从南沟的实际问题出发,立足于村情民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终才能取得村企共建、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景。

下一步,安塞区将继续加大对南沟的支持力度,全力帮助企业做大“南沟”品牌,力争再用2~3年时间,将南沟打造成全省乡村生态旅游的样板区,让南沟村奔小康的步子迈得更大、更稳,真正实现村庄美、村民富、村风好的目标。

采访后记

对于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本报记者并不陌生,2014年新房入住时,曾去采访报道,当时进村道路正在建设,尘土飞扬,仅仅是建设了村民院落和队部。短短的不到3年时间,眼前看到的情景让人震撼,不敢相信南沟村曾经是一个偏僻贫穷的拐沟村,简直就是置身于世外桃源。

上世纪80年代初,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通过土地致富又成了一道难题。郝应昌主任告诉记者,他原来种五六十亩地,从春季忙到冬,全年收入也就是1万元左右,栽了几亩苹果,由于出行不方便,比外面价格低,而且还不好卖,收入微薄,就懒得管理,形成了恶性循环。

近年来,发展乡村旅游已成热点,南沟村农业产业示范园顺应时代潮流,应运而生。真正实现了农民一份土地多份收入,去年村民收入是2014年的近3倍,而且是整村推进,人人有份,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南沟现象”、“南沟模式”,愿给大家留下一些启示。

新闻推荐

汲延安精神力量 谱全域旅游华章

宝塔山省、市领导调研宝塔山景区暨城改民生项目省、市领导调研南泥湾红色文化小镇项目延安市政府领导检查5A级景区创建工作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枣园杨家岭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曾经同“中国革命”...

安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发展乡村旅游的宽阔之路 ——来自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的报道)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