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新闻 安塞新闻 延长新闻 延川新闻 子长新闻 志丹新闻 吴起新闻 甘泉新闻 富县新闻 洛川新闻 宜川新闻 黄龙新闻 黄陵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延安市 > 安塞新闻 > 正文

追赶超越主战场 巾帼建功美名扬 通讯员 马志青

来源:延安日报 2017-08-11 10:33   https://www.yybnet.net/

正在认证作画的余泽玲

倪明慧(左一)帮助残疾人康复训练

郭俊英正在为丈夫擦洗

她们是安塞区在各行各业中涌现出的一大批自强不息的妇女楷模,谱写了一曲曲激情飞扬的巾帼凯歌。

她们在奉献中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赞誉,也实现了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她们在平凡的生活中以花儿般的姿态娇艳绽放,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着辉煌而绚丽的人生。

她们或用朴实无华的行动改变着命运;或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或用柔肩挑起生活的重担诉说着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

她们是普通人,看起来并不耀眼,但又是妇女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活榜样,她们展示了安塞妇女奋发向上的时代风采,她们的力量正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人。

余泽玲:“小剪刀”剪出“大幸福“

走进陕西省农民画协会会员、中华剪纸促进协会会员、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塞剪纸”项目传承人、陕西省三级工艺美术大师、安塞妇女手工艺品协会会长余泽玲的工作室,她正为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讲解。

工作室的墙上挂满了余泽玲的手工艺作品,她的创作大都来源于生活,从陕北的新窑洞、退耕还林、大棚蔬菜一直到“一带一路共发展”这些具有生活味道的作品,传递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向往美好新生活的愿景。

“做梦都没想到,我会有这么一天。”余泽玲感叹道。

余泽玲是招安镇王窑社区庙沟村村民,小学毕业后帮着家里拦羊、喂猪,没事就喜欢剪剪画画,后来接受了剪纸、农民画培训,成了安塞有名的剪纸艺人,一年靠剪纸能赚20多万元,在县城里买了房子,还供出了3个大学生。

余泽玲从小就喜欢剪剪画画,她喜欢把报纸上、旧书本上的图案剪下来模仿。结婚后,她每天下地劳动,闲暇时还不忘剪纸,过年家里窗户上总是贴满各式各样的窗花,村里谁家有个婚嫁喜宴,她总是赠送最漂亮的剪纸。

“从事剪纸、绘画艺术之路,完全是穷日子逼出来的。”回首往事,余泽玲说道。她和丈夫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收入不多,再加上3个孩子逐渐长大,上学等各类家庭开支迫使她琢磨好的挣钱路子来接济家用。

1988年,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秀芳的推荐,余泽玲参加了文化馆的学习班,初出茅庐的她,作品竟然在安塞首届民间剪纸大奖赛上获了三等奖,这意外的获奖,给余泽玲的艺术生涯埋下了延续的种子,也就是这次经历,使余泽玲后来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就这样,余泽玲走上了专业从事剪纸的路子。起初,她给别人低价复制剪纸,也在延安杨家岭窑洞宾馆给游客表演过剪纸,还在枣园革命旧址摆过小摊售过剪纸。

真正让余泽玲声名鹊起的是在2005年初。为迎接北京奥运,她历经两个多月创作出长10米、宽0.8米,涉及中国传统民间体育的巨幅剪纸《全民健身迎奥运长卷》被国家体育总局收藏。同时她创作的剪纸艺术作品《陕北信天游系列》画册,也被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军团礼品。

2016年7月5日,“开放的中国·迈向世界的陕西”全球推介会在中国外交部举行,余泽玲精心创作了主题作品《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共发展》参加了推介会,赢得了外国使节的高度赞誉。慕名来余泽玲工作室的各地游客、学者更是络绎不绝,截至目前,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超过了6000人次。

现在余泽玲生活越过越有滋味,创作上越来越有动力和灵感,她笑着说,“没想到小剪刀也能剪出大幸福。”

在余泽玲走上致富路的同时,她还带动村里其他妇女走上艺术致富路。

在采访当日,16岁的聋哑小姑娘刘雨萌就在工作室学习农民画。

“她已经在我这学了快一年了。只要学好这门艺术,就有了生活的技能,有残疾也不怕。”余泽玲说。去年,在区上举办的精准扶贫剪纸培训班上,余泽玲发现刘雨萌心灵手巧,是一个非常有天分的小姑娘。培训班结束后,她就收了刘雨萌做徒弟,免费教她学习剪纸和农民画等手工艺。

余泽玲记不清这是她第几个徒弟了。“只要有人来学习,妈妈都会义不容辞地传授技艺。还有的从新疆、北京、海南等地慕名而来,有时候连续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吃住都在家里。”余泽玲的女儿王爱荣说。

余泽玲的第一个徒弟是韩树爱,原来靠种地的她,如今也能靠着剪纸手艺在城里安家乐业,她还成立专业合作社。“学会手艺,进城就有了底气。以前每天下地干活,累死累活也挣不了多少钱,现在凭着剪纸,一个月也能赚3000多元。”韩树爱高兴地说。

余梅也是余泽玲的徒弟,在余泽玲指导下,仅上过小学三年级的她在各类剪纸大赛上也获过不少奖项。也因为学习了手工艺,竟圆了她的“大学梦”,去年,她在陕西师范大学当了回学生,学了一个月的剪纸,过了把“大学生瘾”。

“是余老师改变了我的命运。”余梅感慨地说。

在余泽玲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艺术路,改变了以往靠种地谋生的生活。“像我这样靠剪纸这门手艺致富的,我们村就有七八个。余老师还带动我们周边村20多个妇女走上手工艺致富路。”余梅说。

今年1月份,安塞区成立了安塞妇女手工艺品协

倪明慧:贫困户的“娘家人”

“自从倪书记来了以后,我们村大变样了。”白渠村的贫困户说。

“她把工作看成是一种享受。”安塞区爱卫办的同事说。

“不管干什么都要干到最好。”这是她对自己的要求。

她就是安塞区爱卫办主任倪明慧,是招安镇白渠村的驻村第一书记。

她曾获得陕西省卫生厅先进个人一等奖、陕西省爱卫办先进个人;延安市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延安市精准扶贫先进个人、延安市爱岗敬业模范、延安市委授予的“优秀青年岗位能手”;安塞区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一等奖、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先进个人、安塞区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个人。

2015年7月,倪明慧主动请缨担任了招安镇白渠村第一书记的重任。为了改变白渠村的面貌,她一上任,便走访了村里的209户群众,摸清了底子,了解了实际困难和问题。不到一年时间,解决了普鸽湾村民多年吃不上自来水的困难;协调资金80万元硬化乡村道路16.4公里,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面对村部多年失修的状况,协调资金粉刷置顶,解决了党员“无家可归”的问题。

她还将贫困户进行分类帮扶,对贫困大学生推行爱心助学,为贫困大学生资助学费,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对残疾人根据不同的残疾类型捐赠轮椅、拐杖,帮助他们康复训练。对慢性病患者建立贫困户健康档案,免费体检、免费治疗,创新了8种健康教育新模式,开启了安塞区健康扶贫的先河;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开展技术培训、实施劳务输出和产业帮扶。

“不让一户贫困户在奔小康的路上掉队。”倪明慧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她组织所有的贫困户建立白渠富民大樱桃专业合作社,建起高标准的樱桃园。为了让樱桃尽快挂果,她翻阅了大量书籍学习樱桃种植管理技术。她经常请教3位樱桃专家,向他们学习相关知识,用她学到的知识再去指导贫困户管理樱桃园,成为了大家公认的“业务通”和“多面手”。经过她的努力,白渠村贫困人口家家户户都有了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一幅致富奔小康的美好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村里有很多孤寡老人因为无人照顾导致生活困难。对此,赶上双休日倪明慧就到老人家去,帮他们打扫卫生,洗衣做饭,遇到老人生病,就带他们到医院诊治。

“你比我的儿女都要强,我算是遇上好人了。”贫困户王张俊的妻子拉着她的手激动地说。今年元旦,正是一年最冷的时候,她去看望白渠村18位贫困户中的孤寡老人,为老人们送去了棉衣棉被,老人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今年56岁的贫困户范光兰,身患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倪明慧帮助她家确定了发展苹果和养驴两项产业之后,还利用自身专业特长,帮助她联系区里医院检查治疗,解决了其后顾之忧。

今年的爱卫月活动中,她带领单位全体职工深入白渠村,与村民共同进行为期17天的环境卫生整治:一起清理垃圾,拆除坍塌破房和违章建筑,治理卫生死角,不怕苦不怕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使得白渠村的面貌焕然一新,赢得了群众的尊重与好评。

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倪明慧以一颗赤子之心,舞出了一曲曲不平凡的旋律。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展现出巾帼的风范。她以一颗平常心赢得了村民信任,与村民结下了“亲戚关系”。她的深情厚谊深深触动了白渠村的老老少少,他们有话愿跟

郭俊英:孱弱的肩扛起深沉的爱

“郭俊英不是一般的女人。”

“郭俊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很难找得出像郭俊英这样坚强的女人。”

提起安塞区白坪街道办的居民郭俊英,邻里邻居们都赞不绝口。她是邻居眼中的“铁娘子”,是儿女眼中的好妈妈,是公婆眼中百里挑一的好媳妇。

今年55岁的郭俊英,19年如一日地精心照顾痴傻、瘫痪的丈夫,不离不弃、患难与共,用她那柔弱的双肩托起家庭的希望。

笔者来到郭俊英家中,当时她正给瘫痪的丈夫喂饭。丈夫口齿不清无法正常表达,有时候还“呸”地将饭吐出来,整个喂饭期间,郭俊英就像照顾一个不懂事的孩童一样,吹一吹、停一停、喂一喂,直到将饭喂完,她都毫无怨言。

“每喂一顿饭都在半个小时以上,这么多年都习惯了。”郭俊英微笑着说。

在郭俊英家门口的两个台阶上放着两块大木板。

“这两块木板可帮了我的大忙了。”郭俊英解释道。每次吃完早饭,郭俊英便会将坐在轮椅上的丈夫推到院子里晒晒太阳。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了19年。

郭俊英的家庭原本十分幸福,丈夫李生昌原在区公路段工作,加上三个可爱的儿女,一家人过得很快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年前的一天,李生昌外出工作时发生了车祸,伤到大脑,经过救治,虽然保住了一条命,但却彻底瘫痪了。

那时候,家里的重担一下落在她的头上,她既要照顾痴傻瘫痪的丈夫,又要照顾年幼的3个孩子。

“当时觉得天都要塌了!太绝望了,甚至想过要自杀,但想想孩子,咬紧牙关总算是挺了过来。”郭俊英回想起最初艰难的日子,眼圈里泛起了泪花。

丈夫瘫痪后,生活无法自理,还经常发脾气,甚至打人,但她从不计较、不嫌弃,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臭,悉心照顾丈夫的生活起居。

每天,郭俊英都要为丈夫捏腿、捶背,这么多年来下来,李生昌的肌肉从未僵硬和萎缩。由于行动不便,丈夫体重将近180斤,她每次抱丈夫都很吃力,有时累得气喘吁吁,努力好多次才能勉强将丈夫抱上床。当别人早已进入梦乡的时候,她还拖着疲惫的身体忙着收拾家务。长年累月的劳累,她的腰也落下了病根,有时候疼得直不起身来。

“让丈夫和孩子少受点罪,自己苦点累点也无怨无悔。”郭俊英乐观地说。自从丈夫瘫痪后,郭俊英便没有为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服,为了生活,她想尽一切办法省吃俭用,吃的也是粗茶淡饭。但为给丈夫增加营养,她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来,做好可口的饭菜,一日三餐变着花样,对丈夫百般呵护,把丈夫照顾得无微不至。

面对瘫痪的丈夫,许多人都劝她放弃,但她从未放弃,无论遇到多大困境,她都要撑起这个家。她说,自己都不乐观,丈夫和孩子怎么办。她绝对不会让忧愁和困难压倒自己,为了家庭的幸福,自己一定要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

如今,苦尽甘来,儿女们都长大成人,这个家在郭俊英的支撑下历经了风风雨雨,饱经了生活风霜。儿女看到母亲的身体大不如前,想要给父亲请一个保姆,让她歇一歇,可她总是摇头。

“别人照顾你父亲我不放心啊。”郭俊英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儿女也帮助妈妈照料父亲,共同撑起了家里的那片天。

新闻推荐

汲延安精神力量 谱全域旅游华章

宝塔山省、市领导调研宝塔山景区暨城改民生项目省、市领导调研南泥湾红色文化小镇项目延安市政府领导检查5A级景区创建工作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枣园杨家岭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曾经同“中国革命”...

安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追赶超越主战场 巾帼建功美名扬 通讯员 马志青)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