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新闻 安塞新闻 延长新闻 延川新闻 子长新闻 志丹新闻 吴起新闻 甘泉新闻 富县新闻 洛川新闻 宜川新闻 黄龙新闻 黄陵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延安市 > 安塞新闻 > 正文

春节期间,陕北各地都要闹秧歌、打腰鼓。去年11月北京的APEC会场外,640个鼓手齐声擂响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和威风锣鼓,画面通过电视、网络传遍全球。其中的安塞腰

来源:陕西日报 2015-02-27 19:07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霍海澎

春节期间,陕北各地都要闹秧歌、打腰鼓。而腰鼓打得最响亮的却数两个地方,一个是延安市的安塞县,另一个是榆林市的横山县。尽管两个地方的腰鼓在形式、服饰和打法上有着较大的差别,然而在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关联下,两种同处黄土高原腹地的腰鼓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陕北腰鼓名起安塞

提起陕北腰鼓,人们首先要想到安塞,因为“安塞腰鼓”的名气太大了。

安塞县委宣传部宣教党委副书记郭志东就是电影《黄土地》腰鼓队中的一名腰鼓手,对于安塞腰鼓的发展历程,郭志东有着亲身经历和体会:“‘安塞腰鼓\’起初并不叫‘安塞腰鼓\’,当地人打腰鼓就叫‘腰鼓\’或者‘陕北腰鼓\’,‘安塞腰鼓\’真正得名源于1986年12月7日。那天,在文化部和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全国民间音乐舞蹈电视大奖赛上,安塞腰鼓手刘延河、谭海则、白光东等人表演的《安塞腰鼓》以绝对优势获得大奖,从此‘安塞腰鼓\’这一名称在全国叫响。”

较早为外界所知的“安塞腰鼓”表演则是在20世纪40年代延安革命时期,距延安较近的安塞高桥等处的群众曾多次组织以腰鼓为主的秧歌队到枣园、杨家岭等处给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和红军将士拜年。

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鲁艺的文艺工作者将安塞腰鼓改造为动作幅度较小、人们易学的“胜利腰鼓”,腰鼓的服饰由古代武士装饰变成了以“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为特征的新式服饰,同时,妇女也开始进入秧歌和腰鼓活动中,结束了闹秧歌“男扮女装”的历史。这种改进对于“安塞腰鼓”后期的大放异彩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在“安塞腰鼓”的兴起则是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末期。一大批政府从关中平原和陕西的大专院校向陕北调派的大量教育、卫生、文化工作者以及北京的知青为封闭的安塞注入了一股股新鲜的血液,其中以1975年被分配到安塞县文化馆的陈山桥以及于志明等人为代表,他们对于安塞本土特色文化的发掘和整理使得安塞的腰鼓和剪纸重新走出安塞和陕西。1979年,于志明等人为当时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编排的腰鼓在陕西省群众业余文艺调演中获甲等奖。他们还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了许多安塞腰鼓的介绍性文章,此后随着安塞腰鼓手一次次在延安、陕西等地的亮相表演,特别是由陈凯歌执导、张艺谋摄影的有大段打腰鼓镜头的电影《黄土地》放映以后,“安塞腰鼓”逐渐开始走出陕西、走向世界。

“安塞腰鼓”由横山传入?

尽管电影《黄土地》使得安塞腰鼓从安塞走向世界已经成为众人公认的事实,然而让安塞人自豪的“安塞腰鼓”源头却有可能是与之同处陕北的横山县,在横山县的张存有地和李家楼子村,现在依然流传着形式古老的“横山腰鼓”,横山人为区别自己与安塞的腰鼓,形象的叫自家腰鼓为“横山老腰鼓”。

与“安塞腰鼓”相比,“横山老腰鼓”在服饰和妆扮上有着鲜明的特点。“在服饰上,‘横山老腰鼓\’保持了宋代和明朝时期的兵士服装样式,而且‘横山老腰鼓\’没有女人打腰鼓,封建社会不允许女人进庙,因为‘横山老腰鼓\’在打腰鼓之前必须要谒庙,一般都是初一谒庙,初二才沿门子。但‘横山老腰鼓\’也有女性的‘腊花\’表演,而‘腊花\’一律由男性扮演,装束完全是女人装束,并且在头部有镜子作为饰品。”横山县文化馆馆长孟海涛说。

孟海涛觉得现在的“安塞腰鼓”就是从横山传到安塞的。“据不完全统计,安塞县大多数人口都是榆林移民,其中以横山为主,历史上陕北曾经屡次发生大的旱灾,民国十七年时期陕北三年大旱就是一次大的自然灾害,榆林很多人往南逃荒,到安塞落户的就很多,‘横山老腰鼓\’自然而然的被带下去。”孟海涛介绍说。而记者在安塞县委宣传部采访时就有几个人说自己是爷爷辈从榆林逃荒而来的移民。

“在传承上,张存有地的‘老腰鼓\’传承历史比较悠久,他们组织腰鼓队几乎是家族式地往下传,现在有名有姓的就有九代人,因此‘古\’、‘老\’、‘土\’是‘横山老腰鼓\’的一大艺术特色。在打法上,‘横山老腰鼓\’有着‘文腰鼓\’和‘武腰鼓\’两种打法。横山的武腰鼓有16套动作,打起来很费力,而张存有地现在还打,整个动作打起来比较费力,安塞仅打了4套动作,而这群体性的4套动作打出了热情,感染了中国,让‘安塞腰鼓\’打出了亚洲。”孟海涛说。

“横山老腰鼓”在发展中有着一个重要的记载。1946年春节,张存有地村腰鼓艺人李应海、李树祥、李应和、李生章和李开旺等人带领其他艺人在延安组织秧歌队演出轰动延安城。这个记载和安塞腰鼓在延安文艺汇演具有重合的部分,而横山也将他们的张存有地老腰鼓称为“胜利腰鼓”、“翻身腰鼓”。由此可见,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被打到全国各地的“胜利腰鼓”也有可能是横山的老腰鼓改编而成。

而横山张存有地村里的“横山老腰鼓”技艺传承人李成元觉得“安塞腰鼓”是村上的艺人去安塞教的:“我们村老腰鼓艺术影响力很大,流传久远。农闲时间,一些村民为了养家糊口,就去邻村和邻县传授技艺。听村里年长的艺人说,清光绪年间和民国十七年,我们村腰鼓艺人前往延安安塞的真武洞西河口传艺,是现在安塞腰鼓的前身和源头。”尽管老人的说法未必可信,但从移民和传艺以及现在“横山老腰鼓”与“安塞腰鼓”受鲁艺文艺工作者改进的妆扮和打法对比来看,“安塞腰鼓”起源自横山的说法可信度非常高。

安塞“上自九十九,下至刚会走”都是腰鼓手

尽管“安塞腰鼓”可能从横山传入具有种种证据和表象,但安塞人对于“安塞腰鼓”的起源也有确凿证据。1991年,在安塞县招安镇岳中庄出土的宋代古墓腰鼓画像砖成为“安塞腰鼓”就出自安塞的一个有力证据。而在1982年甘泉两岔乡出土的腰鼓画像砖,从动作、步伐、腰装、道具上看已经和现在的腰鼓几乎一样,而两岔乡原属安塞县,1935年11月划归甘泉县管辖。

而安塞县打腰鼓又分为南川、北川、中川三个艺术体系,安塞人风趣地将这几个地方的腰鼓特点编成顺口溜“南川的胳膊,北川的腿,中川上来些晃脑鬼,真武洞的腰鼓手赛土匪。”分别说明了西河口鼓手胳膊上的功夫好,谭家营的腿上技艺精,沿河湾的面部表情好、头晃得特别精到,真武洞临近县城鼓手霸道、剽悍。从地域上来看,安塞腰鼓在安塞地域分布范围较广,安塞县几乎各个乡镇都打腰鼓,而且安塞人对于腰鼓也非常热爱,腰鼓在安塞的普及程度很高,用当地人的话来说“上自九十九,下至刚会走”,都是腰鼓手。

因此,从地域分布以及历史发掘来看,安塞县原本就有打腰鼓的习俗也非常可信,今天的“安塞腰鼓”也可能是源于安塞县本来的历史传承。

根据安塞县一些文化学者对于“安塞腰鼓”起源的探究,腰鼓起源是军队操练之余的一种娱乐,从安塞以及横山共同所有的“武腰鼓”来看,缘起于军事的学说比较可信,而且在腰鼓表演安场布图中,比较多地使用了诸如秦王乱点兵、马方困域、黄河十八阵等等军事、战争类名称。从陕北的地域来说,过去一直处于边疆重兵防守之地,联系到后来出土文物的范围,也比较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也说明同处边塞之地的安塞和横山县都有可能是腰鼓的传承和发源地。

安塞县文化人张新德与张熙智在他们编撰的《安塞腰鼓》一书中,写了这样一段话:“安塞腰鼓的历史渊源,有人说是榆林地区移民带入的产物,延安地区从榆林地区迁移过来的移民甚多,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然而安塞腰鼓是否是榆林地区移民带入的结果,无证可考。”

新闻推荐

好心规劝一名涉嫌抢劫犯罪青年投案自首,该青年被判刑后却因其家属不满,多次遭遇无理纠缠。省人大代表高某某求助于检察机关——安塞检察长不推不诿上门释法

本报讯(记者吕贵民通讯员王永胜解雪明)好心规劝一名涉嫌抢劫犯罪青年投案自首,该青年被判刑后却因其家属不满,多次遭遇无理纠缠。省人大代表高某某求助于检察机关,安塞县检察院检察长主动上门释法说理...

安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春节期间,陕北各地都要闹秧歌、打腰鼓。去年11月北京的APEC会场外,640个鼓手齐声擂响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和威风锣鼓,画面通过电视、网络传遍全球。其中的安塞腰)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