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全县已有213名城镇贫困残疾人和2134名农村贫困残疾人纳入低保;对符合条件的61名农村“三无”残疾人全面落实了“五保”;对2000余名贫困残疾人提供了300元至500元的临时救助。
切实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对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个人不缴纳保险费,由市、县财政按100元标准予以补贴。2012年,该县率先在全市实行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贴政策,一、二级残疾人在省财政代缴100元的基础上,县财政再增加直补100元,三、四级残疾人由县财政按照个人缴费100元的标准予以代缴直补100元。
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优先安排贫困残疾人家庭。目前,已累计投资70余万元完成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205户,超额完成45户,有效改善了贫困残疾人的住房状况;2012年,实施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0户。
县文化馆、图书馆、旅游景点等公共文化场所,一律对残疾人免费开放;对盲人和重度下肢残疾人乘座县城内公交车实行免费,其他残疾人可享受半价优惠;对残疾人家庭有线电视实行减半收费;对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工商部门给予登记费和办证费减免;对残疾人从事劳务、修理、服务性业务所得的收入,税务部门免征营业税。
采取进乡镇、进村(社区)、进残疾人家庭的办法,全力做好对重度残疾人、精神残疾人办证服务,为3700多名残疾人免费核发了第二代残疾人证。
凡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实行集中托养,在全县3个区域敬老院设置了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2012年,有21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实现了托养。同时,通过积极争取,多方协调,实施了“阳光家园计划”,居家托养630人、补贴资金达40余万元,逐步实现了社会托养和家庭托养相结合的托养模式,极大地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状况。
维权、宣传、文体,让孱弱的生命充满活力
该县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介,大力开展《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利用助残日等重大节日,在县城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扶残助残公益宣传口号,通过移动、联通等手机平台,编发群众扶残助残短信;广泛宣传周大平、汪成江、袁延峰等优秀残疾人及社会各界扶残助残的先进事迹。
将残疾人文化生活融于公共文化生活之中,成立了“法律援助中心”,设立了“残疾人法律救助岗”,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办理非诉讼法律事务,建立基层残疾人维权档案,出台了10条优惠扶持政策,贯彻落实《残疾人信访条例》,推行首问责任制,确保残疾人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县无一例残疾人越级上访。A⑧
(上接第一版)同时,加大对新入学残疾大学生、在校各级学生的救助力度,2011年以来,县财政累计列支17.45万元,按照新入学残疾人本科生每人5000元,大专生每人3000元,中专生每人2000元,残疾子女本科生每人2000元,大专生每人1500元,在校残疾高中生每人1000元,小学生每人500元的标准,对135名学生实施了救助,确保残疾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辍学。县总工会、教育局、扶贫局、慈善协会等单位也都对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实施了救助,累计资助贫困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380多人次,资金达130多万元。
扶贫,“授人以渔”为正道
该县通过实施“一帮一”、“结对子”的帮扶措施,多方筹资18万元,帮助贫困残疾人发展苗圃、大棚蔬菜、苹果种植、舍饲养猪等产业,已建成扶贫基地3个,发展大棚种植30户,养殖5户。
同时,在全县开展的“知民情、解民忧、促发展”双百双千活动中,将党员帮扶工作向残疾人倾斜,把重点贫困残疾人155人列入帮扶对象,着力解决在产业建设、生活照顾、精神鼓励等事关残疾人生产、生活的困难问题。
坚持开展经常性走访慰问活动,2010年以来,累计慰问各类残疾人200多人,发放慰问金56400元,大米9400
斤,面粉9400斤,食用油188桶。
该县坚持把残疾人就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成立了残疾人教育培训中心,先后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38期,培训残疾人1300多人次,通过推荐与扶持,在公益性岗位、商业零售、钉鞋、修理等行业陆续就业300人。通过与安塞县兰花花民间手工艺精品有限公司、亨丰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及砖窑湾贾居山地设施农业示范园合作,成立了残疾人扶贫就业培训基地和残疾人养殖、种植培训示范基地,先后有40多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对50余名残疾人进行了实用技术培训。2012年,组织30余名残疾人参加了促进残疾人就业再就业大型招聘洽谈会,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促进就业。
保障,雪中送炭现真情
该县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全面落实了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将全县2112名一、二、三级残疾人(含残疾人五保户)纳入补贴范围,每人每月享受50元的生活补贴。截至目前,全县共有符合享受条件的贫困残疾人2612人,月补贴资金达到13.06万元。2011年,对1660名未享受物价补贴的残疾人每人发放了100元的一次性生活补助。
新闻推荐
通常,数学作业的批改,人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这种方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过程和方法,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
安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