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君阁道碑》周边地势
高尧/文
在雅安大地上,几乎每个县区都有古城。随着岁月长河的流淌,这些古城或更加繁荣,沿用至今;或仅存遗址,变为废城。解读一座座废城的兴衰史,不难发现,古城之所以被“废”,大多与路有关。
路改道了,城自然也就废了。
南方丝绸之路大相岭段
蜀身毒道
经雅安通往印度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中国人大多耳熟能详。
张骞历经千难万险,在茫茫大漠中开辟出了一条通往西域的道路。他发现还有另外一条路通到这里,因为这里有邛竹杖和蜀布。
从巴蜀到印度(身毒)再到西亚早就存在一条便捷通道。即以今天的成都为起点,西南出成都平原,经临邛、雅安至西昌、过金沙江至昆明,然后从滇越(今云南腾冲)到缅甸,到达曼尼坡,最后入身毒。
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是这样说的: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入市。
这里有一条贯穿云南,与内地四川、关中相连和与境外的缅甸、印度相接的国际大通道。它由贯通四川和云南的灵关道、五尺道、博南道、永昌道和缅印古道连接而成。这条通道,古时称为“蜀身毒道”,现称为“南方丝绸之路”。
刻于荥河峡谷绝壁上的《何君阁道碑》
治道碑记
2004年偶然被发现
《何君阁道碑》是一个治道碑记,位于荥经县民建、烈士两乡交界处山岩上。宋代金石三大家欧阳修、赵明诚、洪适的著作中,对它都有很高的评价。但此后它早已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中,直到2004年偶然被发现,才露出真面目。
全碑共52字:
蜀郡太守平陵何君,遣掾临邛舒鲔,将徒治道,造尊楗阁,袤五十五丈。用功千一百九十八日。建武中元二年六月就。道史任云、陈春主。
这就是古代的一块修路记事碑,东汉建武中元二年(57年)六月所立。
碑文的内容,记载了蜀郡太守平陵人“何君”领导的治道工程。作为蜀郡的长官,何君派遣来自临邛县的舒鲔,带领一帮服役之“徒”,在这里修建“尊楗阁道”。阁道,就是有阁盖的栈道。这个栈道长55丈,用工1198个,由严道本地官员任云、陈春主持,镌刻该碑,记下修路之事。
重要文物
中国书法艺术的“里程碑”
《何君阁道碑》是研究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物。
《何君阁道碑》不仅是一个“路碑”,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里程碑”。因为从书法艺术角度说,它是中国最早的汉隶。
《何君阁道碑》是以书法而流传。虽失踪千年,但典籍多有记载并评价极高。荥经旧县志中邑晚清举人汪元藻、民国县志主编张赵才记载甚详,说《隶释》《碑式》《字原》《墨宝》《金石索》等名著中都对它称道不已。尤其是洪适在《隶释》中把它推上了隶书的颠峰。洪适说:“汉隶书,斯为之首。字法方劲,古意有余,如瞻冠章甫而衣缝掖者,使人起敬不暇。虽败笔成冢,未易窥其藩篱也。”
观赏这一石刻,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率性自然。刻石体方笔拙,不拘小节,自由随意,古朴典雅,气魄夺人,只可仰视。加之1900余年的日月精华、沧桑磨洗,大自然神工造化,大有不食人间烟火之气,令人心灵得到极大的美感享受。洪适之言,实不为过。
道碑重现澄清疑案
在荥经牛背山险象环生的山道上,有一条开凿于战国时期的秘道。
2000多年前,这条秘道上运送的物品,还不是茶叶,不是盐巴,也不是丝绸,而是产自泸定、康定一带的金矿。
随着金矿的枯竭,这条秘道在汉唐时期便开始承担起由四川盆地向藏区运送茶叶、向南亚中亚转运丝绸的功能,从而成为从内地通向康藏地区的交通要道之一。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这条古道过于隐秘、过于陡险,已渐渐被世人遗忘,无情地湮没于历史的烟尘之中。
2004年3月,随着荥经县烈士乡荥河峡谷里绝壁上一块汉代摩崖石刻被意外发现,这条走过2000多年岁月的古道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这条古道的路线是:雅安—荥经—花滩—泗坪—三合(牛背山)—祁家河—化林坪—冷碛—泸定。
这块汉代摩崖石刻,便是如今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何君阁道碑》。2004年3月14日,它由荥经县烈士乡民建小学的教师刘大锦、牟建在该乡冯家村发现。
《何君阁道碑》的重现,澄清了一些历史疑案。
它的出现,证明了历史学家推测的楚人开通的运输金矿的秘道确实存在,也印证了此后汉代由司马相如开通的西夷道荥经段,是从花滩向西蜿蜒,经泗坪—三合—大矿山—泸定,然后辐射到西南夷地区。
于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这一条扑朔迷离的重要支路,有了可靠的实证。
其次,它还证明了这条官道至少在东汉时还在维修使用,而不是如前些年有的学者断定的“东汉初改走相岭”。
新闻推荐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学校虽不能如期开学,但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成长的脚步却不能停下来。从3月9日起,按照省教育厅的...
荥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荥经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