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雅安 今日名山 今日荥经 今日汉源 今日石棉 今日天全 今日芦山 今日宝兴
地方网 > 四川 > 雅安市 > 今日荥经 > 正文

茶马古道上的背夫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19-10-23 06:18   https://www.yybnet.net/

茶马古道背夫雕塑。资料图片

王连全(右一)向记者讲述背夫的故事。

□本报记者 刘佳 文/图

汉源是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古盐道的交汇地。在历史上,州、县设治长达1346年的汉源古县城位于清溪镇。

很久以来,在清溪镇等地,有一批专门运送货物进藏区的人,被人们称为背夫。背夫,往往都是穷苦人家。

近日,记者在清溪古镇有幸采访到了在古道上当过背夫的一名老人,听他讲述过去的故事。

“背夫往往是穷苦人家,还要脚力好”

“解放前我就背过茶,当过背夫。那时候才20岁出头,因为年纪比较小,18斤一包的茶包,我一次只能背8包半,力气大的人能背10-12包呢。背夫是要脚力的,一般是男人,有的穷苦人家里,女人儿童也在做背夫。”现年95岁的王连全是清溪镇富民村人,虽然耳朵有点背,但精神矍铄。

清溪镇是大相岭茶马古道下山的落脚点,也是南方丝绸之路和古盐道的交汇点,商旅路人过此皆要在此休憩,清溪镇多少是因古道而兴。背夫到康定,都要从这里经过,老街上几乎都是旅店。在过去,人背马驮的货物,经过这里前往藏区,川流不息,繁盛的景象至今让当地的老人们津津乐道。清溪镇旁边的古道,在清朝、民国时期都十分兴盛,甚至到了新中国成立后,仍有一段时间在使用。

新中国成立前,与清溪镇的繁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因为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当地的农户十分穷困,除了种地有一点粮食收入外,还要承担极重的苛捐杂税。当背夫,成了农户们支撑家庭的重要途径之一。王连全就出生于穷苦人家,小小的年纪,他就成为家庭里的主要劳动力,“我们这儿的主产就是玉米和洋芋,到了农闲时,家里的主劳力都去当‘短脚背夫’挣点钱,过一段时间农忙了,就回家种庄稼。茶包、盐巴、钱纸、豆瓣酱,我都背过,背夫往往是穷苦人家,还要脚力好。”

与长期固定从事这项体力活的“长脚背夫”不同,“短脚背夫”只在农闲时来挣钱。农闲时,王连全从家里出发,在工头的组织下,到荥经等地的贩茶或盐的老板那里领过货物,背着高过人头的茶包,跟着“大部队”上路,从荥经过清溪,沿大相岭、草鞋坪垭口,经弯弯曲曲的九道拐、二十四盘,出宜东镇抵飞越岭翻山,沿大渡河溯流而上,直进康定。

“路上我们少则7-8个人,多则10余个人结成一队,单边行程就需要11-12天,来回则需要半个月时间。”王连全回忆。

背夫背茶一般用背架子,搭上一张背垫子,用篾条将茶包捆好,背在背上。背夫们往往拄着一根木拐子,因为茶包很重,走不了多远就要打拐休息。歇脚时要“叫拐”,领队的拿拐子杵几下脚底的石头,便是叫大伙歇一会,叫拐声依次往后传,队伍就停下不走了。

“因为大家都背着极重的货物行进,前面的人突然停下,后面的人跟不上就容易将前面的人撞倒。”王连全说,“前面领路的叫‘掌拐师’,谁走在前面了谁就是,但是规矩一定要知道。”

如今,茶马古道上仍然留下了一些“拐子窝”印记,记录着背夫们的艰辛苦楚。

“那个路不好走!一般在出行时候带足口粮和路费,一路爬坡上坎,雨天路滑也不能停歇,累了就靠着拐子歇一下,每走30-50里路遇到‘幺店子’才歇脚,烤一个玉米馍馍,兑一碗盐水,就是一顿伙食。”王连全说。

背夫们将茶驮运到康定后,将茶包送到茶贩子的手上,由他们组织人手运到藏区里边去,任务这才算完成。王连全告诉记者,拿着工钱,从康定回来的路上,腰里别着赚来的工钱,背上没有了负重,行路一下子轻快了许多,去的时候10多天的路程,返程只用2-3天。

“来回一趟收入仅够糊口,不时遇到危险”

当背夫绝非“一路顺风”,途中还有不少危险。除了大风天、翻雪山等挑战外,古道密林中出没的“棒客”“土匪”等,威胁着背夫们的人身安全。“我们背的货本来就很重了,‘土匪’和‘棒客’抢了我们背上的玉米馍馍就跑,我们也不可能赶得上。有的还会碰到国民党‘拉夫’。背夫被强制拉走,给部队运武器弹药,给当兵的背东西,当然这些劳动都是免费的。”王连全说。

王连全就遇到过“棒客”。一次,在大相岭行走还没多远,一伙“棒客”抢了背在他身上的一袋口粮,扬长而去。“虽然同行的人比较多,但是‘棒客’往往有刀有枪,我们也不敢惹,甚至看也不敢看这些人,害怕他们报复。”王连全说。

当一名背夫,一趟下来能够赚到多少钱呢?王连全介绍,来回一趟,除去必要的开支,还是能够剩一点钱,能够买约60-70市斤的玉米,能够供给一家5-6口人吃10多天,勉强能够糊口。

“那时候生活苦,农民没有什么经济来源,能有收入就不错啦!”王连全说。

随着川藏公路的修通,背夫与茶马古道一起,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谈及现在的生活,王连全告诉记者,他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女儿在汉源九襄镇教书,目前已经退休,三个儿子都是农民,在家种植甜樱桃。小女儿结婚后就住在清溪镇上,现在他住在小女儿家。

“近几年,小女儿也种植了一亩多甜樱桃,一年下来有个2 万-3 万元的收入。跟以前比,现在的日子那是好了几百倍、几千倍,农民再不用像以前一样,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去肩挑背磨当背夫。现在我一个月领着200多元钱的高龄补贴和新农保,吃穿不愁,还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王连全不由得感叹。

新闻推荐

文旅融合效益凸显 多元业态释放潜能

今年的国庆节是雅安市文化、旅游与体育融合之后的第一个黄金周,各地游客走进雅安,领略这里滋润的生活、滋润的文化和滋...

荥经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荥经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茶马古道上的背夫)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