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卜兵 杜杰
3000亩桑树林中,果农采摘桑果忙;蓝天白云下,微风掀起层层绿浪,掠过果农喜悦的脸庞……4月24日,记者来到嘉陵区新庙乡合兴嘴村八组,在一片桑树林里,村上有名的种植能手王发栋头戴浅黄色圆形草帽,手提白色塑料桶,正在桑树林中穿行。他停在一棵桑树前,双手熟练地在桑树上来回穿梭,不过两三分钟,他的双手已经捧满了桑果,并轻轻放进桶里。
“又大又香甜,没有打药,绝对是绿色水果,尝尝吧!”王发栋热情地捧出桑果递给记者后,又拈了两颗喂进自己嘴里。“我家种了5亩果桑,去年卖出10吨桑果,收入5万多元。”王发栋乐呵呵地说。他告诉记者,他的儿女都在外地打工,未栽种果桑前,他和老伴靠传统农耕种植勉强维持生计。2010年,乡上开始大力鼓励、扶持村民栽种果桑,并建立起桑葚园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此后,他家就渐渐过上了富裕的日子。“这两天正是桑果成熟采摘时,我和老伴根本忙不过来,还得请乡邻来帮我们采摘,并当场付工钱。”当起“老板”的王发栋难掩心中喜悦之情,“去年光给乡邻发工钱就有6000元左右。”
王发栋生活的变化,仅是新庙乡蚕桑百万工程带动桑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早在2007年,该乡便开始大面积种植桑树,但由于市场不稳定,蚕农收入很不理想,2009年初甚至出现大量挖桑、毁桑的情况。为了另谋出路,乡政府迅速采取措施带领广大桑农嫁接种植果桑,并逐渐形成以四村和六村为主的核心种植村。“桑农”变“果农”,实现了致富道路的成功转变。目前,新庙乡四村种植果桑800亩,六村种植500亩,全乡种植3000余亩。
每年6月的“夏伐”和12月的“冬管”是该乡组织果农集中培训的时候,西南农业大学等农业专家、教授每年都会深入田间地头,为种植户演示、教授种植管理知识和技术,什么时候施肥、修枝和刷白———大部分果农已学会一套种植技术。
“在自家田地里种果桑,种得好收入就多,村民积极性自然高。”新庙乡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乡并没有将土地流转出去,而是由村民自己种植果桑,这种看似分散的种植方式由合作社统一组织技术培训、统一销售、统一打造成产业,就并不分散了。桑果收获时节,乡上不仅设立了两个桑果统一收购点,还组织专车下乡收购。“这种模式让我们坐在家门口就能收钱,根本不愁销路。”果农任显均说。
随着新庙乡桑果名气的广泛传播,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旅游、采摘桑果。在桑树林间、乡村公路边、桑果临时散卖点,外来游客的身影随处可见。“别看小小桑果,却是我们新庙乡村民的‘幸福之果\’。我们种植果桑是先成规模再成产业,然后带动旅游业等其它产业的发展。下一步我们计划发展农家乐、举办品果节,让桑果产业带动更多人致富。”该负责人说,新庙乡目前正在将桑果加工成桑果酒、桑果醋、桑果酱等。去年全乡桑果年产量达200余吨,实现产值100万多元,种植户较未种植果桑前户均增收4倍。
新闻推荐
本报讯(樊俊)7月7日上午,嘉陵区审计局干部来到该区新庙乡,为对口帮扶的合兴嘴村、麻感坝村和新庙村的240多名贫困群众送鸡鸭苗、送技术,通过“造血式”帮扶帮他们脱贫致富。“感谢审计局的‘...
荥经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荥经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