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贵林(右)指导徐测莲炒茶
自天全县大兴茶市以来,思经乡就逐渐成为天全县主要的茶叶产地。尤其是从2010年起,思经乡茶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后,茶叶种植面积也从此前5000余亩,增加到如今1万余亩。
作为思经乡人和思经乡茶叶交易中心负责人,与茶打交道多年的宋刚,无疑是其中见证者之一。至今,他仍清晰记得今年这里春茶采摘和交易的热闹场景。
这样的忙碌持续近1个月。每天下午4点至傍晚7点,这里的茶叶交易中心总会吸引到思经乡,乃至该县鱼泉乡、始阳镇茶农携鲜叶到此处,与来自天全本地、名山区,以及河南等地的50多名茶商交易,平均日成交量可达到1000公斤。“今年鲜叶成交最高单价达到180元/公斤,远高于往年最高的136元/公斤。”宋刚说。
以茶脱贫
走上增收致富大道
思经乡已有的万亩茶园,主要分布在该乡包括思经村、大河村等在内的5个行政村,平均种植面积上千亩。这其中的大河村,又是该乡唯一一个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村,但茶园种植面积又上千亩的村。
拥有上千亩茶园,却被评为贫困村,为何如此?大河村村委会主任高宝华直言,今日全村茶园种植面积跻身全乡13个行政村前列,正是得益于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脱贫攻坚之初的大河村共有41户贫困户,仅有700亩茶园。加上茶园管理滞后等多种因素,每亩年产值只能达到2000元至3000元。立足于此,确定以茶脱贫、增收、致富思路的大河村,在扶贫惠民政策下逐步增加茶园种植面积,至今已累计新增茶园300余亩。
大河村4组今年已年过七旬的韩登富,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也是该村茶园种植户中的佼佼者和小有名气的“土专家”。
“2015年时,我种植的2亩茶园,即便不摘夏茶和秋茶,每亩也能实现收入4000元。”谈笑间,韩登富脸上的皱纹也变得密实了。同样也就在那年,靠着茶园种植、女婿外出务工,以及村里为患病女儿解决的公益性岗位,他们成为该村首批实现“户脱贫”的家庭,并成为大河村茶叶种植脱贫示范户。
不仅如此。自从成功脱贫后,一心想着奔康致富的他,相继新增了3亩良种茶园。新发展的茶园,过去主要种植玉米、各种蔬菜等低附加值农作物。以玉米种植为例,每亩每年只能获益约500元,远低于每亩茶园年产值。
“按不同种植时间,这些茶园将分别在3年后进入采摘期,5年后达到丰产期。”为此,韩登富算了一笔小账,待所有茶园全部进入丰产期后,只是春茶采摘,他每年就能实现收益2万元。
靠着茶产业发展,以及配套的扶贫惠民政策,大河村如今仅剩余4户村民尚未脱贫。“其中两户年老体弱且多病,主要靠政策兜底脱贫,其余两户则完全可在今年通过产业脱贫,确保大河村在今年实现‘户脱贫\’目标。”高宝华说。
高华东就是其中一户。目前已发展3亩茶园的他,还在驻村农技员和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在茶园中按标准间距穿插种植了部分黄柏。“茶树本身就是喜阴植物,适当种植木本植物即可达到遮阴效果,也能增加收入,一举两得。”就在本月初,高华东算了算自己的脱贫账,约15000元的综合收入中,仅茶叶种植就能占到约7500元。
村民依靠茶叶脱贫,但包括高宝华在内的村干部,以及驻村工作组人员,同样看到了其中短板:除去种植管理技术不到位,大河村村民通常只采摘春茶,夏茶秋茶多不采摘,也是导致该村茶园年收入较低,影响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因素之一。
正如思经乡党委书记严平所说,唯有能让茶农增收致富的茶,才是真正的好茶。那么如何才能突破“瓶颈”?该乡思经村“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让大河村提高茶园亩产值看到希望。
提高产值
将茶产业做大做强
“大河村茶园平均亩产值2500元的情况,在思经乡万亩茶园中普遍存在。”思经乡乡长解寒强直言不讳。在他看来,这样的亩产值,即便与名山区相比也有不小差距。“差距明显,但也说明思经乡茶产业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除了管理技术,还有哪些原因?如解寒强所说,春茶主要特点为采摘时间短、产量低、价值低。夏茶秋茶却刚好相反,呈现为采摘时间长、产量高、价格低。因此,不少村民曾认为采夏茶秋茶不如外出打工。
坚持问题导向。在提升群众种茶积极性和种植技术基础上,思经乡同样在提升茶叶交易、人才培养和茶企做大做强上下了不少功夫。
这其中,就有2017年正式建成投用的思经乡茶叶交易中心。“茶商茶农都汇集在市场内面对面交易,价格有保障;茶农也能及时知晓茶叶市场信息,可谓两全其美。”该交易中心管理员,自己也种有6亩茶的宋琼说,今年仅是春茶,她的亩产值就达到3000元。
与此同时,为保证茶叶品质,思经乡还依托乡里的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设置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为茶农和茶商提供茶叶农残检测。该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仅今年就已留存抽检茶叶样品100余个。
配套服务不断完善,本土合作社和茶企的发展同样不可或缺。
说到思经乡的茶叶合作社发展,不得不再次提到宋刚。自2015年起,为实现自身发展并带动更多茶农致富,他就成立了天全县思经乡农耕时代茶叶专业合作社。
此后三年,宋刚的合作社实现了两级跳:2015年成立当年,成为市级茶叶专业合作社;2017年,成为省级茶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员从最初几户发展到如今54户;茶叶种植面积从360余亩,增加到600余亩;亩产值也从约4000元,提升至目前的5000余元。
“除了更科学的管理技术,春茶、夏茶、秋茶系统性采摘,以及夏茶秋茶深度加工同样贡献不小。”宋刚说,首先尝到甜头的是思经村,春茶可制成绿茶,夏茶秋茶则可通过与公司合作制作为红茶、藏茶,有效解决了过去夏秋茶鲜叶销路不畅的问题。
以茶为业的付贵林,同样在思经乡小有名气。18日中午12点与其见面时,他正亲手指导几位村民在专用电炒锅中炒茶。
这是付贵林在思经乡党委政府牵头下,与某茶文化职业培训学校合作培养制茶人才中,培养内容之一。
根据已签订合作协议,在政策资金支持下,前来培训的村民不用花一分钱;每年培训时间集中在七八月,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30天,每天早晚各4个小时;培训内容涉及采茶技术培训讲解和炒茶。
培训成效如何?当日正参加培训的人中就有徐测莲。她在付贵林指导下不断翻动炒锅内的茶叶,手法比初学时提高不少。而已出师的杨卫,则在今年初拿到了四级茶叶加工技师证,正式从一名装修工人转变为茶叶加工技师。
“今年我也聘请了杨卫来制茶,3个月时间,连工资和加班费,总计支付了3万元。”付贵林直言,培养更多的制茶人才同样是茶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这条路他还会继续走下去。
雅安日报记者孙振宇
新闻推荐
□张超本报记者游飞“水压够不够?放出的水有没有浑浊?”6月15日清晨,一汪清泉通至天全县大坪乡任家村,村支部书记任万云...
天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天全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