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开展泥巴山廊道野外调查四川省大相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供图
绝迹多年的金钱豹、大卫两栖甲、光叶蕨等珍稀动植物相继在雅安市被发现,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独叶草、二级保护植物圆叶玉兰在雅安市成片被发现……
近年来,多种野生动植物在雅安市频频现身,这要归功于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以来,雅安市充分发挥大熊猫作为“旗舰物种”的“伞护效应”。
试点区域凸显“伞护效应”
“伞护种”是一个生物学上的概念,是指选择一个生境需求能涵盖其他物种生境需求的目标物种。对该物种保护的同时也为其他物种提供了保护伞,这种目标物种的生境需求综合了其他种类生境需求的信息。
大熊猫就是一个典型的“伞护种”。人们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也保护了大熊猫栖息地内的其他物种。
自雅安被划归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启动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改革起,雅安着力开展大熊猫为“旗舰物种”的珍稀动植物保护、入口社区建设、自然教育等工作,为大熊猫提供更高层次的保障,将大熊猫的栖息地变成生态乐园。
泥巴山、二郎山、拖乌山等生态廊道上,大熊猫恢复了往日生机。放归的大熊猫“张想”被监测到从石棉县栗子坪出发,通过拖乌山生态廊道进入冕宁冶勒;在泥巴山生态廊道监测发现母子熊猫活动踪迹,跨区域的熊猫活动明显增加。2019年、2020年先后拍摄到同一对母子熊猫在大熊猫国家公园蜂桶寨片区活动的珍贵影像,天全、芦山等地大熊猫影像高频亮相央视等主流媒体,冲上热搜。
当大熊猫繁衍生息的同时,大熊猫的“伞护效应”也让试点范围内的野生动植物及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宝兴县的全国首个绿尾虹雉保护研究中心,建立起成熟稳定的绿尾虹雉人工繁育技术体系,使这一种群的数量翻番;荥经县积极开展珙桐“引种下山”工作,形成成熟的移植和嫁接培育技术;川金丝猴、雪豹、羚牛等国家保护动物和各种鸟类、小型兽类、两栖爬行类、昆虫等动物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生存家园。
廊道修复助大熊猫种群复壮
大熊猫“伞护效应”的凸显,要从大熊猫栖息地的修复说起。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栗子坪保护区)是小相岭山系大熊猫小种群分布的核心区域,受国道108线和G5京昆高速阻隔等因素的影响,大熊猫小种群被分为公益海和石灰窑2个局域种群。栖息地严重破碎化一直是困扰小相岭山系大熊猫小种群生存延续的一大难题。
虽然从2017年开始,栗子坪保护区采取了野化放归的方式,但要达到长期续存的目标,仅仅依靠放归外来大熊猫“补血”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建设走廊带,提升当地种群自身的“造血”能力。
为了掌握拖乌山大熊猫廊道范围内人类干扰的类型、空间分布与时间格局、大熊猫及其他野生动物对廊道的利用情况,为廊道的保护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栗子坪保护区工作人员花费一年时间,采取社区调查和野外调查的方法,收集到反映县、乡社会经济状况的相关资料和红外相机数据,并作出分析。
栗子坪保护区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合作,以石棉县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公益海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为试点,开展了大熊猫繁殖及栖息地营建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涉及公益海大熊猫放归适应场改造面积360亩。项目从2020年10月开始实施,通过林冠下补植主食竹和主食竹复壮改造,使得示范地“乔木+灌木(阔叶灌木+竹)”复合层群落结构初步形成,公益海放归基地的大熊猫栖息地得到了初步恢复。
目前,栗子坪保护区已成功放归“泸欣”“淘淘”等8只大熊猫。监测发现,“泸欣”参与到当地野生种群的繁殖并成功产仔,多只放归后的大熊猫活动范围拓宽到甘洛、冕宁等县。
逐步推进生态系统恢复
荥经县境内的国道108线上,有一处专供司乘人员休息的站点。在此驻足修整的司乘人员一眼便会看见宣传大厅。大厅里,是关于大熊猫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这是四川省大相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了提高人们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意识而专门设置的。
荥经县是连接大小相岭山系、邛崃山系、岷山山系的走廊地带。2011年10月,监测人员于泥巴山廊道处,首次在野外拍到野生大熊猫。
然而,作为国道108线的途经地,过多的人为因素时常干扰着大熊猫在该区域的活动。
“过往车辆和村民上山劳作、放牧、打竹笋如果不注意,就会对大熊猫的活动造成影响。”四川省大相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说。
为了提升泥巴山大熊猫廊道周边社区居民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和生态廊道的认识、增强居民的自然保护意识,四川省大相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与荥经县森林公安、林业部门等多个单位形成联防联控机制,开展上山巡护、入户宣传、劝导……
日复一日的宣传下,人为活动对大熊猫活动的干扰现象明显降低。
除了人为活动,泥巴山廊道现有的生态环境对大熊猫的生存也有明显影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砍伐导致山林植被严重破坏,而封山育林所种植的人工林品种单一,致使泥巴山廊道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破坏。
2018年起,四川省大相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就泥巴山廊道次生林受损问题,针对性地开展修复工作。通过清理杂灌、抚育新竹、疏林、种植本区域原有阔叶乔木等方式,逐渐改善区域内林木单一的现象。如今,1500亩的实验改造区域初见成效,在常规监测中发现兽类、鸟类数量增加,实验区域生态系统初步恢复。目前,改造区域正在进一步扩大。
本报记者鲁妮娜
新闻推荐
树立良好的教师风范才能做好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全县教师要发挥中坚作用,爱岗敬业、勇于创新。”9月13日,在石棉县教育...
石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石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