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雅安 今日名山 今日荥经 今日汉源 今日石棉 今日天全 今日芦山 今日宝兴
地方网 > 四川 > 雅安市 > 今日雅安 > 正文

漫谈印章材质与石材

来源:烟台晚报 2022-03-25 11:15   https://www.yybnet.net/

自左至右依次为:西安绿、寿山结晶芙蓉、寿山将军洞芙蓉、青田灯光冻、天青石、雅安绿。

如果从印材的角度看待中国印章的发展,不难看出,即便是同个时代、同个地域,不同材质、不同制作工艺也能造成印风的区别。单从古玺看,金、铜、银等金属印材,与晶、玉、松、石等形成的印风显然有差异。金属印有铸、凿方法的区别,铸印相对规整,凿印相对肆意,而玉印之类的刻制基本是靠“砣”(和现在使用玉雕机刻玉印的原理一致,只不过当时的刀头转速达不到现在的电器转速)。砣制形成的线条,如果后期不加刀修饰,自然形成“纺锤形”,即印槽两端浅且细,中间深且粗,故战国玉印白文的线条多尖起尖收,在同时期古玺中风格十分凸显。而玉印朱文的数量极少,砣制时间也较长,加之用刀修饰等,最后形成的风格也与铸造类铜印相似。

同是玉印,先秦、秦代与汉代的印风也有差异。文字演变当然是一个原因,但是砣制等工艺的改进也是重要原因。成熟时期的汉玉印,线条的粗细控制已经相当熟练,再加上线条首尾都加刻一刀修整,故而在战国玉印的神秘、活泼、尖刻以外,形成一种典雅、整饬、劲健的艺术风格。

古代印风的形成,首先受限于文字的约束,其次就是印章材质、制作工艺的区别。铸造的印相对严整(如三晋小玺、汉代铸印),凿刻之印相对自由(如秦私印、汉滑石印、南北朝将军章),砣制的晶玉印风格也一直在变,而工艺的改进、制作时间的长短也决定着一枚古印的最后形态。再加上时间这个不可重复的因素,铜印的腐蚀斑驳、玉印的残损等,使得古代印风显得十分绚烂丰富。从印章史而非篆刻史的角度出发,探讨印风和印材的关系问题是相对复杂的,这其中缺少文人主体创作意识的介入,因而印章风格相对受限于时代、材质、制作工艺等因素。

花乳石的采用,对元末以来的印学大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花乳石是个统称,包括“四大国石”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与巴林石等,而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均有小石种,如诸暨石、仙居石、小顺石、宁波大嵩石等。花乳石摩氏硬度2—3,石质爽脆,易于受刀,使“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学者能够轻松驾驭篆刻创作的过程,而不再只篆印文然后假手于工匠。花乳石印材的广泛采用,文人竞相摹古、创作,再加主观审美改造,使得篆刻的风格可以涵盖工稳印与写意印之两极。故而明末以来,篆刻流派迭出,通过不同的篆刻技法,古人在不同材质上的印风几乎均可表现在印石之上,使得印风摆脱材质的局限,大大促进了篆刻艺术的发展。

虽然花乳石是当代篆刻创作的主流印材,然而篆刻界对印石的理解普遍薄弱,对品相、工艺也缺乏追求,没有把印、石、工看作有一个合而为一的有机整体。收藏、把玩印石的品位远远低于专业的印石收藏家。

西安绿、雅安绿等石材也是近几年慢慢被篆刻界所熟悉,然而其开采也已经有十几年光景。“四大国石”一直有“缺蓝少绿”的尴尬,“艾叶绿”是寿山石传说中的名品,然而其真实面目无人知晓,寿山“月尾绿”一度被商家贴上“艾叶绿”的标签进行售卖,然而其石性多不佳,脱油易干裂,在干燥的北方几乎无保存的可能,至于青田石中的“山炮绿”,昌化石的“源头绿”,多杂质而品相难全,再如寿山芙蓉中的“绿若通”、寿山坑头中的“天蓝冻”,都构不成真正意义上的蓝绿印石。所以,从印石色泽上来说,西安绿、雅安绿填补了这一空白。

从玩石来说,“首德次符”,玩家们首先看中的是质地,质地的追求无非温润、细腻、凝结六字。然而,质地之外,也非常注重印章整体品相,以及印石之色。西安绿产于陕西商洛,雅安绿产于四川雅安,前者绿得深沉,后者绿得妖艳,各有追捧者。两者的摩氏硬度在3左右,刀感偏硬,石质紧密,尚在易于奏刀的范围之内。西安绿印章有金属器物感,而雅安绿有翡翠般的宝石光泽,更重要的是,这两种印石几乎不受天气、湿度的影响,几乎不用油养,保养难度大大低于封门青、纹洋石等娇贵品种,于是品相完整的西安绿、雅安绿近几年成为了“四大国石”名品之外的“新贵”。

至于老挝石,是近两年开采于老挝阿速坡省以及老挝北部的印石统称。老挝石储量丰富,易出大材,色彩斑斓,其总体品质相当高。老挝石成分与寿山高山系石种、昌化石接近,多为地开石、高岭石成分,除了部分存在一些脱水氧化造成的褪色问题外,其品质普遍高于高山系印石、昌化石,且南北均可保存。对于日渐枯竭的四大国石来说,老挝石的出现无疑是篆刻界和雕刻界的福音。阿速坡的老挝石存在大量“独石”,全黄者目前称之为“老挝田黄”,而老挝北部的“跑窝料”北部黄更是惊艳。对于大部分无法接触寿山田黄大章料的篆刻家、收藏家来说,老挝田黄和北部黄也弥补了这一缺憾。未来印材的主流依然是花乳石,且不会再局限于“四大国石”,高品质的“外地石”“外国石”均会大量进入市场,因为只有中国才有“印石”文化。另外,篆刻家、藏家对印石的质地、品相、雕工等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整体品位也会逐渐提升。

总而言之,由于开采技术的发展,当代篆刻家比前人更容易接触高品质印石,选择余地也大得多,加上雕刻工艺的发展,篆刻界和雕刻界的交流也日益广泛,好石、好工、好印的“三美”把玩标准在当代能够轻易实现。

新闻推荐

找准专项行动与工作的结合点 更好服务群众

3月21日,雨城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调研指导雨城区图书馆“转树作抓”专项行动及评估定级迎检工作。在察看成...

雅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雅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漫谈印章材质与石材)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