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雅安 今日名山 今日荥经 今日汉源 今日石棉 今日天全 今日芦山 今日宝兴
地方网 > 四川 > 雅安市 > 今日雅安 > 正文

“你相信他们,他们便会给你惊喜!”

来源:雅安日报 2020-08-06 08:22   https://www.yybnet.net/

在ICU外的走廊上,汪正军(化名)整整待了7天。妻子吕瑶(化名)送进ICU后,他在各种表单上签了近百个“汪正军”,让他最崩溃的是在《病危通知书》上签字那次。

产后肺水肿、气道大出血、急性胰腺炎……一个多月时间里,这些都接连发生在妻子身上,压得汪正军几乎无法呼吸。面对一次次危机,雅安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雅安医院)(以下简称:市医院)ICU治疗团队一次次让吕瑶转危为安。“你相信他们,他们便会给你惊喜!”7月30日,谈起市医院全力抢救吕瑶的经过,汪正军百感交集。

市医院相关科室的精英骨干力量第一时间在ICU集结,对吕瑶展开救治

救场

产妇情况危急

专家汇聚施救

6月16日,当外院第一个“求救”电话打进来的时候,杨敏像以前一样,初步了解病情后,冷静地提醒袁睿带上可能急用的器材。对于产妇产后大出血这样的“救场”,杨敏作为市医院ICU主任,类似的“救场”已经遇到过多次了。但这一次,她和科室医生袁睿都没想到,要经历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大战”。

每次“救场”,ICU医生在出发前都会做好细致准备。针对产妇产后大出血的情况,杨敏特别叮嘱袁睿要带上超声设备,以备不时之需。

在ICU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次“救场”或者出诊前都会针对救治对象的病情携带可能急需的救治设备。

6月16日17时许,ICU二线值班医生袁睿带着超声设备赶往外院。

产后大出血的救治,这对于市医院ICU的每一位医生而言,和其他大出血一样,处理方式是流程化的。“瞳孔已经放大,大脑肯定已经缺氧。”在现场,袁睿发现吕瑶的出血量虽然并不多,但所表现出来的症状让袁睿有点意外。“感觉患者快不行了。”

当时,在袁睿的脑海中,唯一的想法就是让吕瑶转院,但是前提是必须达到转院的条件。

手术室外面,汪正军来回走着,看着医护人员来回不停进出手术室,他感到不安。当天,吕瑶怀孕40周依然没有动静,夫妻俩商量做完最后一次产检便择日进行剖腹产。

“我们起得很早,9时左右就赶到了医院。”产检显示婴儿情况不是很好,医生建议当天进行剖腹产。

“生产准备的东西都没带,要回家去拿。”当天,因为已经吃过早饭,需要6个小时后再进行手术,汪正军觉得来回时间还比较充足。“想到自己要当爸爸了,非常激动。”

汪正军回忆,自从有了好消息开始,他们就非常小心,只要是医生建议检查的项目,他们都会照办。“前期检查显示,吕瑶的凝血功能有点问题,这是我最担心的事。”在生产前,医生也将手术中可能出现大出血的风险给汪正军进行了重点说明,并且为了预防术中大出血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16日16时10分许,吕瑶被推进了手术室。大约40分钟过后,孩子出生了,但吕瑶却迟迟没有消息。“医护人员告诉我,术中发生了点情况。”手术室的消息传来,汪正军瞬间从喜悦变得焦虑不安。

面对患者产后出现的症状,袁睿首先想到的是向主任杨敏汇报,接受下一步指示。“不是产后出血,是其他问题。”袁睿把现场情况向杨敏汇报,并按照杨敏的指挥,逐步对产妇进行相关评估和检查。

现场情况超出了预期判断,杨敏果断指导袁睿检查抢救措施是否跟上,对肺、心功能进行评估。杨敏敏锐地察觉,单凭袁睿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救场”任务的,需要火速派出专家团队支援。

很快,市产急办专家团队赶赴该院参与抢救。“来了一批又一批专家,开始是本院专家参与抢救,然后市上的专家也来了。”汪正军表示,据他了解,全市顶级的专家都赶到了现场,医生们先后进入手术室也让他觉得妻子的情况很糟糕。

手术室外,汪正军坐立不安。

因为成功抢救产妇,7月24日,市卫健委、市产急办相关人员为市医院重症医学科赠送牌匾

转院

现场果断决定转院

迎接“生死大会战”

市医院妇产科主任李毅,作为市产急办派出的第一批专家,在产妇产后急救方面可谓身经百战。“时间就是生命。”羊水栓塞、大出血……她在赶赴途中把产妇可能出现的情况在脑海中过了一遍。仅2019年,李毅就指挥参与了几起产后大出血危重病人的救治。但这一次,情况大不一样。

吕瑶因“血小板减少,头盆不称”在全麻下行剖腹产术,术中病情恶化,一度出现氧饱和度严重下降的情况。“患者心率下降,靠大剂量泵入血管活性药维持生命体征。”

“从来没见过这种情况,很严重,必须转院!”在外院,李毅对吕瑶的病情进行了解之后,她表示,外院的医疗条件不能满足下一步的救治,情况非常危急,冒险转院可能是唯一的希望。

与李毅同行的还有市医院麻醉科主任周述芝,她们和袁睿一样,到达现场之后都发现,产妇已经奄奄一息。

处理完相关事宜,袁睿迅速赶回医院做好接收病人的准备工作。

袁睿在现场发回求救信息,当事医院迅速将相关情况上报市产急办,市产急办立即派出救治专家团队赶赴现场抢救。同时,杨敏将相关情况逐级向医院上报,并全力做好接收病人入院的准备。

市医院开通“绿色通道”,ECMO小组迅速到位,产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心外科、心内科、新生儿科专家组建的MDT团队开始商讨最佳诊疗方案,最大程度保障产妇及新生儿生命安全。“全院最精锐的团队全部向ICU集中,一场生死大会战即将开始。”

“转院路线如何走,在什么地方上车,途中出现紧急情况怎么处置等,我们都有详细计划。”当天20时许,袁睿再次返回该院,准备接病人,她和专家们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转院途中万无一失。

从外院到市医院,整个过程在警车开道下花了不到10分钟,但对于汪正军、李毅、周述芝、袁睿来说,这10分钟已经非常漫长。

“心跳从每分钟160次一下降到了每分钟80次,车里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转院途中出现的状况让大家颇为紧张。“病人身上插的管子多,如果在路途中出现脱落,后果非常严重。”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袁睿还历历在目。

在专家组的全力协作下,吕瑶在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呼吸的情况下紧急转入市医院ICU。

“呈深昏迷状,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危急关头,对于杨敏来说,她没时间去寻找引起患者肺水肿的根本原因,用传统的治疗模式解决患者的问题是她最初希望看到的结果。“在持续给予100%纯氧及高PEEP呼吸支持下,血氧饱和度仍然只能维持在60+%,气道内不时涌出大量鲜红色血性液——传统的治疗模式效果不佳。”

看着患者的病情不断恶化,市医院的MDT团队果断决定采取第二套治疗方案——上ECMO。

“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肺水肿,其表现都一样,处理的办法也基本相似。”要用ECMO,什么患者必须上,什么时候上等一系列问题都很关键。“如果把握不好时机,最后连上ECMO的机会都没有了。”

随着吕瑶病情的不断恶化,MDT团队感到:唯有靠ECMO技术为她争取一线生机。

波折

ECMO顺利运转

危机接踵而来

ICU外的走廊上,汪正军除了签字,就是和家人一起盯着小窗口。对于眼前突然发生的一切,他毫无心理准备。汪正军的家人全部赶到了医院,汪正军只有一个想法:全力抢救妻子。

“她还没有看过孩子一眼,如果就这样走了真让人痛心。”谈起当时的情形,袁睿的眼眶湿了,“我们必须全力抢救,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

在杨敏看来,ECMO是医疗的终极治疗手段,在关键时刻能为患者的恢复争取时间,但它不是救命神器,有多种因素决定它的效果。在多年的ICU工作中,杨敏参与抢救危重症患者无数次,见过太多的生死离别。她明白,即使ECMO能够顺利运转,为患者带来生还的希望,采用ECMO治疗也还面临着凝血关、感染关、并发症等难题。

对于是否上ECMO,杨敏的决定既沉重又果断。

“ECMO我只是听说过,没有见过,医生怎么做,我们就怎么配合。”在汪正军看来,医生才是专家,只有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他们才能毫无顾虑地抢救病人。“后来的一切,证明这都是对的。”

多兵团协同作战:麻醉科的周述芝和医生王琪为患者行左侧颈内静脉置管术。杨敏带领ICU医生席娟、袁睿和心血管内科医生李琛等通力协作,为患者行左侧股动脉穿刺置管及右侧股静脉穿刺置管……

16日22时许,ECMO顺利上机。

随着ECMO的运转,血液通过机器氧合后输送到吕瑶的身体之中,吕瑶的病情开始出现转机。

“10多位医生参与救治,上机后还有至少6名医护人员一直守在她(吕瑶)床边。”无论是汪正军,还是杨敏、袁睿等人,这一夜注定无眠。

“起初,病情得到了控制。”

6月17日凌晨4时许,折腾了一天的杨敏看着吕瑶病情相对稳定,回家休息一会准备上门诊。

“气道大出血!”早上6时,杨敏的电话突然响起,ICU值班医生高梦亚的话让杨敏感到惊讶。

面对突发情况,杨敏依然没有放弃,她立即指挥高梦亚实施抢救。之后,又联系耳鼻喉科行急诊气管切开,呼吸科行气管镜检查治疗。

原来,高梦亚发现吕瑶气道内不停涌出大量鲜红色血性液。“如果是气道大出血,再次抢救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高梦亚和袁睿都感到之前付出的努力有可能都白费了。

出血、感染、胰腺炎……一个个危机接踵而来。

生机

医生精准判断

患者恢复良好

耳鼻喉科医生在床旁紧急为患者行气管切开,把之前6.5号更换成7号的气管导管。

“这是救命的0.5毫米。”更换后,吕瑶的缺氧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高梦亚和袁睿悬着的心又放了下来。对于病情的变化,杨敏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她开始思考问题出现在哪里?“我预感可能是患者心脏恢复了功能,患者的心脏与ECMO‘打架’。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必须将原来的VA模式转换成VV或VAV模式。”

经验告诉杨敏,病人的病情就像船漏水一样,需要把船拉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实施全面补救。“吕瑶病情的变化,也有可能是在救治得当的情况下发生反转。”杨敏对于自己的判断没底。

“求助!”对于一位在ICU工作多年的医生,杨敏认为请教专家同行是医生尊重生命的表现。

6月17日7时刚过,杨敏向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外科ICU主任黄晓波寻求帮助。她将吕瑶的病情和自己的想法告诉黄晓波。

为了让ECMO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省人民医院开启了远程会诊。

在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之后,证实杨敏的判断:正确。

当天,省人民医院派出副主任医师卢森到市医院开展VA至VV的转换。在卢森医生的指导下,ICU医生为吕瑶行右侧颈内静脉置管,顺利将患者的回血管换成右颈内静脉,VV模式下患者氧饱和度明显提升。

“如果没有对病情的准确分析和判断,大家都有可能误以为是病情在恶化,而不会想到是因为心脏和机器在‘打架’。”经历过两次ECMO救治,且两例病例都救治成功的袁睿回想起当时的情形说:“与去年那例病例相比,这一例要凶险很多,病情变化也非常复杂。”

每天,杨敏带领医疗小组组长、主管医生、值班医生一起查房。由一名ECMO护士和一名高年资护士承担患者的护理工作。为了严防感染,每天由院感护士严格进行消杀。产科医生每天也来,随时留意患者的病情变化。

VA模式转成VV模式后,吕瑶的生命体征开始转向平稳。

“保命是第一位的,但是对于医生,我们不希望看到抢救的结果是患者成为植物人。”随着患者病情好转,袁睿尝试唤醒吕瑶。“最初没有什么反应,大家都很担心。”

每天在给吕瑶查房时,袁睿和其他医护人员都会用“刺痛”的方式看吕瑶的反应。“那天,我用的力量大了一些,她立马有痛苦表情。”面对吕瑶的反应,袁睿激动不已。“可以判断,她恢复得非常不错。”

随着吕瑶病情恢复,撤离ECMO是必须经历的一次考验。“有很多患者过不了这一关,ECMO一停,有的人立马没了。”这一点,杨敏心里非常清楚,她决定从调节ECMO参数来看情况。

6月23日,ECMO参数下调至最低点2小时后再次运转。

6月24日是撤掉ECMO的日子。“很紧张,从早上开始一直守到晚上,一步也没有离开过。”对于撤机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汪正军也非常清楚。“早上已经撤机了,情况非常好。”当天22时左右,当汪正军得知这个迟来的消息后,他说,对医生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关怀

医者仁心

细致照护

汪正军非常重感情,在吕瑶病危之时,他不顾一切想救她。

对于医生,30多天的接触让他更懂得医者仁心的含义。

“我们一直将人性化的关怀贯穿于对患者的照护全过程。”为了让吕瑶苏醒过来,ICU医护人员采取了多种方法,让汪正军把孩子的声音录在手机上,每天放给吕瑶听,还分时间段让汪正军或吕瑶的母亲在床旁呼唤她、鼓励她。“我们希望亲人的呼唤能够唤醒她,让她早日苏醒过来。”

“吕瑶苏醒后,我们又将孩子的照片挂在床旁……”高梦亚说,大家都希望这些细节能对吕瑶的恢复有所帮助。“非常幸运,她真的做到了。”

7月6日,吕瑶转入了HDU病区(HDU病区和ICU普通病区的区别在于,HDU病区家属可以24小时在床旁陪护),汪正军和家人可以24小时陪伴吕瑶。

“对于最痛苦的那段经历,她一直想不起来,这是一件好事。”汪正军说,“她现在能走了,伤口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每天,汪正军都能感到那个阳光、开朗的妻子正慢慢回到他身边。

谈到市医院救治团队付出的努力时,汪正军多次热泪盈眶。“非常感谢他们,如果没有他们,我的妻子可能救不回来。”汪正军经常给吕瑶讲一些医护人员救治她的事情。对于不善言谈的汪正军来说,他只能不断用“感谢”二字表达。

一个多月,儿子已经长大了很多。每天看着妻子慢慢康复,儿子慢慢长大,汪正军感到很幸福。

本报记者周代庆

新闻推荐

战高温 保进度

进入8月,雅安的高温“炙烤”模式愈加明显,市民手机里不时会收到气象部门发出的高温预警信息。在这样炎热的天气里,...

雅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雅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你相信他们,他们便会给你惊喜!”)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