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雅安 今日名山 今日荥经 今日汉源 今日石棉 今日天全 今日芦山 今日宝兴
地方网 > 四川 > 雅安市 > 今日雅安 > 正文

“医生不仅是看病,更要给予人文关怀”

来源:雅安日报 2020-05-17 09:36   https://www.yybnet.net/

当胥明鑫握住吴珍(化名)老人的手时,老人便安静了下来。吴珍入住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前,刚经历了一次大手术,因为见不到老伴,吃不到老伴亲手做的皮蛋瘦肉粥,其情绪颇为不好。而胥明鑫握住老人的那一瞬间,则刚好被记者记录了下来。

时间:2020年5月14日17时21分56秒。

地点:雅安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雅安医院)(以下简称:市人民医院)ICU。

16年前,胥明鑫握着爷爷的手,看着爷爷慢慢离他而去,他却无能为力。作为一直想成为一名军人的胥明鑫,在那一刻,人生梦想彻底发生了改变——“我要当医生。”

从选择学医、从医,最后选择成为市人民医院一名ICU医生,这一切都与胥明鑫的经历有关。“无论手术多么成功,如果挺不过ICU这关,一切都会归零。对于急危重症患者来说,ICU就像是数字前面的那个1,如果没有了‘1’,后面再多的\‘0’都只能等于\‘0’。”

在从医11年的胥明鑫看来,ICU的水平是一个医院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

胥明鑫帮助新冠肺炎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一个未实现的梦

对于“迷彩色”,胥明鑫一直情有独钟。如果不是爷爷生病,如今的胥明鑫可能已是一位铁骨铮铮的军人。

看着吴珍的情绪变化,胥明鑫不经意间又想起了自己的爷爷。“爷爷从‘供销社’退休,一生从未利用职务谋取过私利。”胥明鑫眼中,爷爷是一个不允许家人搞歪门邪道的人,也是一个刚直不阿的人。

在幼年的胥明鑫看来,爷爷很像个军人。因此,胥明鑫内心对军人充满崇拜和向往,每年添置新衣,他都会选择迷彩色的服装。“打算高考报考军校,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胥明鑫眼中,军人就是一座大山、一棵大树,他梦想成为家人依靠的那座山、那棵树。

2004年,正当胥明鑫备战高考时,75岁的爷爷突然病了。“就是一个前列腺增生,最后夺走了爷爷的生命。”当时,由于全家对医学的无知,让爷爷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当年,爷爷入住的医院离胥明鑫的学校仅200米,每天放学后,胥明鑫都要到医院陪爷爷,看着爷爷病情一天天加重,胥明鑫虽非常着急,却什么也做不了。爷爷生命的最后一个多月,胥明鑫的人生梦想也在慢慢发生改变。

爷爷走的那天,胥明鑫握着爷爷的手,看着他慢慢远去。“当时彻底把我击垮了,我决定要学医,更好守护家人的健康。”此后,守护家人健康成了胥明鑫学医的初衷。

爷爷走后,胥明鑫和哥哥胥潇彬商议,两兄弟一个参军、一个学医。当年,胥潇彬参军入伍,帮胥明鑫实现从军梦。胥明鑫则把心思全部放在学习上,全力备考医学院,次年便如愿考入川北医学院。“我和哥哥商量,选择了麻醉专业。”胥明鑫说,他们兄弟俩的选择,刚好填补了全家无军人、无医生的遗憾。

大二时,厄运再次降临。“母亲查出患有胃癌,且已是中晚期。”每当想起母亲患病的事,胥明鑫就会很悲痛。

胥明鑫读大三时,他的母亲选择做了手术。“术后,母亲非常虚弱,我就思考用什么办法可帮助母亲度过最危险的时期。”胥明鑫说,当时能从医生那里了解一些医学知识,或医生经常到病床前看一看母亲,自己内心都会无比踏实。

胥明鑫眼中,母亲是一个坚强、勤劳的人。在他很小的时候,胥明鑫的父母便到深圳打工,靠体力劳动挣钱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爷爷、母亲先后生病,让胥明鑫更加坚强和振作起来,也对医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只有掌握先进的医学技术,才能更好帮患者解除病痛。”胥明鑫说。

对于医者,胥明鑫有自己的认识。

胥明鑫正在给患者插管。

一个小小的挫折

2009年,胥明鑫从川北医学院毕业后,到市人民医院ICU工作。

在胥明鑫到市人民医院工作的前几年,刚好是市人民医院新进医生“轮转”的重要时期。这两年,胥明鑫等一批年轻医生,开始在胸外、消化、呼吸、神外、烧伤等科室轮转,参与不同疾病患者的救治。

“ICU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科室,心里有些压抑,被分到ICU内心非常不舒服。”胥明鑫坦言,最初并不想留在ICU当医生,而是希望到其他科室工作。“选择学医是想为更多病人解除病痛,并且自己学的麻醉专业也觉得在ICU没有多大作为。”

但是,胥明鑫对于ICU的看法,很快被现实击得粉碎。

在各科室轮转,胥明鑫时常遇到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而在呼吸科参与的那一次抢救,胥明鑫至今还记忆犹新。

“事发突然,完全没有做好准备,一切就结束了。”78岁的患者李明淑(化名)走的那晚上,刚好胥明鑫值班。大约凌晨1点,李明淑突然出现呼吸衰竭,胥明鑫和同事立即对患者进行急救。“由于患者基础病多,出现多器官衰竭,很快呼吸、心跳都停止了。”

见李明淑呼吸、心跳都停了,她的子女围在旁边不知所措。此时,唯有李明淑的老伴非常镇定,他一边握着李明淑的手,鼓励她要坚持下去,一边叮嘱子女:“有医生在,一定会没事的。”

那时是夏天,气温很高,抢救没多长时间,胥明鑫身上的衣服全湿透了,汗水不停从额头滚落下来。李明淑的老伴一只手握着妻子,一只手拿着扇子不停给胥明鑫扇风。

虽然抢救持续了很长时间,最终却没有把李明淑抢救回来。“当宣布抢救无效死亡时,老人一下崩溃了,每当想起当时的情景,我也会哭。”胥明鑫介绍,这件事对他冲击非常大,如果是用现在的抢救手段,李明淑抢救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

“当时觉得自己还能做什么,但实际上什么也做不了,非常失落。”每当提起此事,胥明鑫就非常感慨。“如果当时抢救成功了,两位老人还会幸福生活很长一段时间。”

成为一个ICU医生,胥明鑫自己也没有想过。

如果说此次抢救,让胥明鑫重新认识了ICU,那么后来发生的事,又让他坚定了对医学的态度。

“那是一个脑血管意外的患者,术后转到了ICU,由于基础病较多需要精心治疗。”病人转到ICU后,经医护人员精心护理后,病人情况出现了明显好转。“生命体征都非常正常,经过专家会诊符合拔管条件。”

拔管前,胥明鑫多次给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建议拔管后喉部“切口”支撑呼吸。“家属觉得老人年龄大了,切一个口子不好,不同意切口。”拔管半小时后,患者出现了呼吸衰竭,10多个专家参与抢救。“患者呼吸、心跳抢救过来了,但老人一直没有苏醒。”

“我应当继续坚持气管切开处置,也许再努力一下一切都不会发生。”胥明鑫说,病人如何救治?很多时候却要听家属的意见,这一点让他非常苦恼。

在ICU工作9年,胥明鑫坚定地认为,病人救治应当相信医学和科学。

一点小小的成就

每当患者病情好转离开ICU,胥明鑫和所有医护人员便都有小小的成就感。“每次从死神中把患者抢救回来,大家就会感到无比愉悦。”胥明鑫说,每救回一位危重症患者,继而患者离开ICU时大家都会欢送。

三年前,ICU收治了一位颅脑外伤患者高洪(化名)。“高洪情况非常不好,收治第一天大家都感觉力不从心。”胥明鑫介绍,当时高洪只有17岁,病情非常重,大家都不愿意放弃。

在ICU高洪挺过了最艰难的两个月,经全体医护人员不懈努力,最后平安转到了普通病房。“医生不仅是看病,更要给予人文关怀!”在胥明鑫看来,在救治病人过程中,许多已超出了医学的范畴。作为ICU医生的他,除了给患者更好的救治外,更多是需要安慰和关怀,哪怕是轻轻握一下患者的手。

“生命其实很神奇,有许多看似不可能的奇迹,偏偏又发生了。”9年来,不轻言放弃已成为胥明鑫从医的一种品质,并时刻提醒着他。“之前,我还看见高洪的母亲推着他在楼下玩,这样的治疗效果让大家都没想到。”

一次次不同的经历,胥明鑫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两年前,胥明鑫收治了一位脑外伤患者,术后转到ICU。“患者病情非常明确,就是比较严重的脑外伤,没有发热等情况。”但病人入住后病情丝毫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请了好几个老师会诊,大家都认为就是脑外伤引起的并发症。”

到底哪里没有做对?或者没有做好?看着病人病情不断恶化,胥明鑫也不断对自己的治疗方案进行检查,期待从中寻找问题,但每次的猜想都被现实推翻。“我觉得自己能做的已不多了。”胥明鑫说。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在市人民医院ICU主任杨敏查房时,胥明鑫把心中疑虑告诉了她。认真听了胥明鑫汇报后,杨敏给他指出了另外一条道路——排查是否感染。

“当天,就给患者进行了复查,最后发现‘合并感染’,当时惊出一身冷汗。”根据检查结果,胥明鑫调整了治疗方案,在患者身上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从此,面对每一个病人,我都要多方面查找原因,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排除一些不典型疾病。”

在ICU工作9年,胥明鑫每隔4天就会上一次夜班,每一个夜班他都要经历“生与死”的大战。“昨晚进行了7次抢救,收治了10多个病人。”胥明鑫认为,每次对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都是一场战斗,时刻考量着指挥人员的指挥能力。

“工作职责明确,环环相扣,一旦出现差错,后果不堪设想。”胥明鑫说,抢救是否成功,许多时候不是由技术最精湛的环节决定,而是由技术最差的那个版块决定。

为了不让自己成为最差的那个版块,胥明鑫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医学知识的学习上。“我希望自己能帮助更多的人,在从医的路上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胥明鑫说。

一场未知的大考

2020年2月3日,胥明鑫收到支援市人民医院三院区(感染科)的命令:一位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危重,急需ICU支援。

市人民医院三院区是雅安市突发公共卫生医疗救治定点医院,也是全市肝病、结核等慢性病患者康复的疗养地。

疫情发生以来,三院区收治了全市所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在许多医护人员心中,三院区无疑是一块禁地。“当时觉得就是工作嘛,哪里都一样,但真正走进三院区时,内心还是有很多担忧。”面对新冠病毒,胥明鑫也一时无法把自己从家庭、社会中剥离出来。

2月3日21时,胥明鑫到达三院区,并穿戴防护装备进入隔离病房。“很紧张,当医生11年了,从没在三级防护状态下工作过。”虽然之前已进行过防护装备的穿戴培训,但真正要进入“战场”时,胥明鑫难免还是有些紧张。“手套都戴了几次,最后在护理人员帮助下才完成了第一次防护装备的穿戴。”

如何提前干预?如何避免病情加重?制定什么样的治疗方案?

在胥明鑫眼中,只有掌握最详细的一手资料,才能为患者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检查发现病人血糖很高,如果控制不好,患者免疫力就会受影响,感染也难以有效控制。”经过对患者详细的检查和病情了解,胥明鑫给出了呼吸支持、稳定内循环、酸碱平衡、保证微循环的治疗建议。

“对于新冠肺炎患者来说,基础病较多的患者容易发展成危重症患者,如果不提前进行干预,后期治疗效果就非常差。”当时,虽然胥明鑫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还有很多未知,但他及时从ICU角度提前对患者治疗进行了干预。“实践证明,当初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最早出现微循环障碍,然后会慢慢发展严重。”胥明鑫说,加强气道护理,也对病情好转起到重要作用。“经过对每一个新冠肺炎患者的干预,有效防止了疾病的恶化。”

“前期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后期又出现了反弹。”对患者病情的变化,胥明鑫坚信自己的方法没有错,但问题又出现在哪里?“我们决定对患者进行24小时监护。”

在新冠肺炎治疗上,三院区得到了市卫健委和市人民医院的大力支持,很快在隔离病房安装了监控设备。“我们轮流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发现患者没有按照康复要求来做。”胥明鑫说,为了让患者尽快恢复,他和护理人员每天进入隔离病房帮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为了调节患者的情绪,我们还把小提琴也带进了病房。”胥明鑫说。

胥明鑫的爱人也是医务人员,疫情期间孩子不幸摔伤骨折,他自己也出现了心律不齐的症状,但胥明鑫却始终坚持在抗疫一线。

2020年2月27日,危重症患者转入轻症之后,胥明鑫开始了医学观察,准备回到ICU上班。

2020年3月11日20时46分,一辆120救护车缓缓驶出了三院区——雅安最后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从1月22日,雅安发现首例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开始,这里的医护人员经过48天的连续作战,圆满完成了全市“战疫”任务。“‘患者零死亡、院内零感染’,这是雅安‘战疫’最大的好消息。”至此,市人民医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清零,全市新冠肺炎病例“归零”。

收到这个消息时,胥明鑫和同事伍锡刚正在进行医学观察,当晚他们激动万分,彻夜难眠。

雅安日报记者周代庆

新闻推荐

以项目建设强支撑增后劲 大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兰开驰调研城市建设重大项目推进情况雅安日报记者张毅摄雅安日报讯5月15日上午,市委书记兰开驰前往大兴新区,调研城市...

雅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雅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医生不仅是看病,更要给予人文关怀”)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