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时节,雨城区上空冷雨飘飞。但大部分人的心情并未受到影响,因新春佳节脚步渐近,大家都憧憬起新春的到来。
在这些人中,就有多营镇殷家村村委会主任宦成中。1月13日清晨6点,他和村组干部们相继来到村中唯一的农家乐,为当日中午即将举办的盛宴忙碌。
上午9时,留守村中的老年村民们也相继到这里汇聚,参加由该村老年协会组织的迎新文艺活动。伴随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欢乐中国年》等歌曲旋律,活动现场响起阵阵欢快的歌声。
“去年,村民们收入都有不同程度提升,大家里都很高兴!”谈起殷家村脱贫攻坚成效,年过六旬的殷家村老年协会会长殷海香一脸笑容。
记者(左)正在采访田在辉
张崇云展示正在繁育的蜂群
蹲点·记录
再修路 打通产业发展瓶颈
殷家村距中心城区约9公里,全村共7个村民小组。在以往,因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一度严重制约着这里的特色产业发展。
记者了解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该村农业多以玉米、蔬菜等低附加值农作物为主,且本地地形复杂,无法连片发展;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村民收入多以务工为主的情况至今虽有改善,但距离实现根本性扭转仍有不小差距。
自2015年该村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后,修路成为这里的头等大事。至2018年,随着村中3组至7组兼具联组、产业发展功能的毛路挖通,殷家村通村、通组道路建设便已基本实现脱贫攻坚最初预定的目标。不过,也因这条全长11.5公里的路因地质隐患,让殷家村村民的心情在极短时间里,经历了由喜到悲的巨大落差。
“当年毛路挖通后,就在汛期出现大面积山体滑坡,被毁路段堆积塌方量近5000立方米,并形成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019年1月接任殷家村第一书记的何雅斌说,经过前期充分准备,殷家村从2019年7月起采用线路改道方式,启动毛路修复工程,至同年12月,400米改道线路完成修建。
为何耗费如此长的时间?问题就出在该段路总长约150米的易塌方路段上,因施工期间多次遭遇暴雨和小规模塌方,工程不止一次停工,甚至从头来过。怎么办?修建防护挡墙成为唯一选项,而建成后的防护挡墙数据为:整体为砌石混凝土梯形结构,基础宽3.5米,最高处超过10米,顶部最宽处达1.5米。
除了修路,谋求特色产业发展也是该村的一项新计划。其中,就有位于该村7组的135亩村集体茶园,这里还种植着老川茶。“过去因交通不便,这里只是徒有茶叶品质上佳之名,却无助民脱贫增收之实。”宦成中说,为发挥集体茶园对村中1200亩茶示范带动作用,今年会继续争取项目资金,力争将通往集体茶园的4公里路硬化。
截至目前,该村已与雨城区某茶叶种植加工企业签订协议,对村集体茶园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并同步设置鲜叶收购点和加工点,进而激发和调动村民种茶、管茶、采茶积极性。
该村新建的另一条产业路,长度为400米,主要目的在于巩固合作方信心。而直接受益人,则是多赢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今年已65岁的张崇云。2018年,他应邀前来殷家村发展,将合作社整体搬迁于此。
当日,张崇云正在合作社基地内忙碌,他身旁还整齐排列着220多个蜂箱。该基地今年将在创建省级蜜蜂养殖培训基地时,按照与殷家村签订的协议,面向该村蜜蜂养殖户、村集体养蜂场,免费提供系统化专业技术培训。
而该村1组村民田在庆,成为第一个受益者。去年,首次尝试科学养蜂的他,按合作社传授的技术成功分蜂,将种群数量从2个增加到6个,蜂蜜销售收入也比过去土法养蜂增加近一倍。“背靠大树好乘凉!”田在庆说,采蜜赚钱、繁殖蜜蜂出售都是不错的选择,自家2020年收入肯定更上一层楼。
蹲点·故事
政策帮 不等不靠稳定增收
按此次蹲点行程,村民田在辉家是必去之处。上午10时,就在记者准备出发前往时,双方却在村委会院坝中相遇。田在辉当天前来,是准备签订公益性岗位协议,但因村会计公务临时外出,只能推迟至当日下午正式签约。
“聘请时间其实已从今年1月1日算起,每月工资500元。”田在辉说,只要不下雨,自己都会在每日早上9点前,花两个小时将村道中自己负责的路段打扫干净。记者与他的话题由此展开,从他不等不靠发展增收产业,到今年年初获得公益性岗位,田在辉谈兴愈浓。
而说到本村的产业发展,何雅斌、田在辉不约而同提到了黄桃。2018年,该村通过土地流转引进雨城区某种植专业合作社,并种下100余亩黄桃,但因未充分考虑殷家村土质不易排水等因素,不少黄桃种苗种下后又被挖出丢弃在路边。后来,田在辉看到觉得可惜,便从中选出25株带回家种下。出乎意料,这些被认为种在过高海拔处的黄桃,却在来年开春后有20株成活,并在同年6月成功试挂果。
“当时我还专门去了一趟,黄桃果形饱满、味甜汁多。”何雅斌说,除了该合作社后期补种部分,前期栽种的成活果苗和田在辉所种的果苗,都将在今年正式投产,“届时,村里会让田在辉作为典型示范户,鼓励更多村民以黄桃发展长效增收产业。”
除了黄桃,今年已72岁的田在辉,近年来还一直种着两亩菜地,种植各种时令蔬菜。2015年,正是靠着这片菜地,他实现毛收入近15000元,成功摘掉穷帽,并成为村里的蔬菜种植能手。
“2019年,妻子高玉珍因心脏病先后6次住院,种菜收入少了点,只有约10000元。”田在辉说,好在有健康扶贫政策帮忙,自己种菜所得在支付妻子医药费的自付比例后,仍有一定剩余。
何雅斌帮着算了一笔账。政策来源: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费用支出:高玉珍6次住院,报账前费用总计约60000元;报账后,自付费用不超过6000元。
“要不是党的好政策,我爱人早就不在了!”田在辉说,对于今年怎么发展,他已有了新打算,那就是在去年蜜蜂养殖已掌握相应技术基础上,适当增加养殖规模,以实现家庭收入有较大提升的目标。
雅安日报首席记者孙振宇
新闻推荐
雅安日报讯人行雅安中支党委围绕市委、市政府“双创”部署,全力推进“联包帮”工作,将“双创”工作融入生活点滴,保护城...
雅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雅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