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讯“陈婆婆,你今天怎么又早就起来啦!”5日,雨城区新安巷150号大院的居民李文飞刚开店门,就看见正在打扫大院的陈婆婆。
在新安巷150号大院,说起扫地的“陈婆婆”,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些年来,“陈婆婆”一直义务清扫大院部分区域卫生和公厕,一天也没有间断过。算下来,已经有28年了。
“其实我不姓陈,我叫胥金香。”胥金香才是“陈婆婆”的名字,不过因为丈夫姓陈,大家也就叫习惯了。1991年,胥金香和丈夫一起搬进了新安巷150号大院,从那时候开始,她就自愿承担下打扫大院的“任务”。那时候大院的公厕还是旱厕,又脏又臭的厕所让居民们抱怨不停,自从胥金香住进大院后,她总会提着水桶,在如厕后顺便将厕所打扫一番。
“臭我一个,总比臭大家要好。”胥金香说,这其实不过是多挥两扫把,多跑两趟罢了,也不是多大的事。但看见周围居民都露出笑脸时,她心里也跟着高兴。
去年12月,新安巷150号大院在社区的帮助下成立了大院管理委员会,也请了一名保洁人员对大院环境卫生进行清扫。胥金香深知大院面积大,一个人清扫既费时又劳累,保洁工作也很难,于是,她便主动提出继续负责大院部分区域的卫生清扫工作,并和以往一样不收取任何费用。
“陈婆婆,公厕还是继续交给你管理,好不好?”今年6月,该大院进行了旱厕改造,安装了洗手池、便池、冲水箱等,公厕环境焕然一新,给居民带来了方便。公厕的卫生仍然需要一个人来负责,大院管理委员会主任徐瑞泽和管委会其他成员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胥金香,并前去征求她的意见。胥金香没有提任何要求或回报,毫不犹豫接下了这一工作。
如今,胥金香每天早上5点起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将公厕和大院进行打扫,打扫之后再做自己的事情。“现在打扫是我的工作了,我更要认真地将这个工作做好。”胥金香说。
记者鲁妮娜
新闻推荐
他抚摸着胸前的纪念章,深情地说:“这枚纪念章,代表国家对老兵的敬重,对我们的认可,我非常激动,也很欣慰……”在新中国成立...
雅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雅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