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可以见证一个时代,收藏一座城市的记忆,哪怕这座城市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只要有人有记忆,档案就能为你一点点还原当年的模样,因为它是历史的原始记录。6月9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档案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档案见证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里,雅安这座城市经历了哪些艰辛的历程?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又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今天,我们来到市档案馆,通过一份份文件,一张张老照片,向大家还原历史的模样,带你感受历史的温度与厚重。当前雅安城区示意图改革开放初期雅安城区示意图上世纪80年代的雅安经济开始振兴城市建设进入新时期雅安,既雅又安。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公元1008—1016年)年间,雅州治所(政府衙门)由多营迁到苍坪山麓,由此拉开了雅安作为一座城市的开篇历史。纵观上千年,雅安这座城市,一直缓慢前行。直至1980年前后,改革开放,搞活经济,雅安城市建设才进入了新时期。十年间,为了有计划地进行建设,加强环境保护,雅安分别在1979年和1985年进行了两次城市规划编制。1983年,雅安地区所辖雅安县撤县设市(今雨城区),市政府还正式颁发了“四个规定”(建设管理、基本建设拆迁安置管理、房地产管理和绿化管理)、“一个办法”(公共卫生管理),配合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建设进行管理。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建设,雅安市曾获全国规划管理表彰和全省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检查评比一等奖,列为国家对外开放城市,省旅游观光城市之一。改革开放十年,雅安经济开始振兴。旧城改造、新区建设,齐头并进。雅安城市建设由此翻开了新的篇章:十年来,雅安城区建设路巷25公里,全城街路总长达43公里,人口9.8万。城区道路以青衣江南北两大干道和沿江路为径,连接全市72条街路,构成全市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到1985年,城区建成面积达6.06平方公里,比1950年初增长6倍。城区驻有工厂220多家,机关单位280多个,大中专院校、技校23所,科研单位5个,中小学、幼儿园29所,拥有机械制造、仪表仪器、轻型汽车、皮革、造纸、制茶等工业门类的新兴城市。城内房屋建筑面积逐年递增。1985年,城市房屋建筑面积已达262万平方米(不含特殊用房),比1950年初增长10.44倍。在建筑造型和风格上,1979年后,按照“经济实用,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原则,雅安城市一改1966年以前主要以砖木结构平房和综合结构2—3层楼房的特点,进入以高楼为主向空间发展阶段,房屋设计新颖、宽敞明亮、隽秀雄伟、装饰素雅,城区相继出现了6—9层的商业大楼、宾馆、文化娱乐公共设施,造型美观,风格别致。城市注重绿化建设,法国梧桐等行道树木林立。1976年,城区法国梧桐2100株;1984年,以法国梧桐为主的市区行道树达4673株,株平均遮阴面积2.35平方米。同年,雅安市还被评为全国26个绿化城市之一。1978年,雅安县政府还成立城镇路灯抢修站,对全市路灯进行统一管理。每逢节假日,夜幕降临,城区桥头堤岸、广场和文体场所、闹市区,华灯初上,好一派迷人景象。上世纪90年代的雅安城市规模逐渐扩大旅游业慢慢兴起经历撤县设市后,雅安经济社会也迎来了较大发展,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区沿青衣江两岸,向东延伸。河北从沙湾到姚桥,建设工业开发区,逐步形成新兴市区;河南从市中心扩展到上坝。整个市区沿青衣江由西向东发展,呈带状布局。随着市区街道拓宽和延伸,城区一处处花台、花园、喷泉游园等开始建设并投入使用,雅安城市功能不断完善。1996年,市政府委托重庆建筑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对雅安市进行了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此次规划分为3个阶段实施:近期1995—2000年,远期2001—2010年,远景2011—2050年。规划有意将雅安市建成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四川西部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工工业、旅游业为主的山水园林城市。2000年,原雅安造纸厂与雅安肉联厂两大“污染大户”被拆除新建音乐广场,市民欢欣鼓舞。音乐广场占地面积11.4万余平方米,不仅成了当时市区最大的绿化广场,还是市区最大的休闲中心。“女娲补天”石雕也搬迁至此,成了雅安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同时,通过补植、保护、继续配套等措施,小山子(青少年宫)、烈士陵园及苍坪山、金凤寺公园等地已树林茂密,郁郁葱葱,城区环境宜人。上世纪90年代的雅安,不仅更加注重城市功能建设,在全国、全省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的影响和启迪下,凭借其优越的自然资源,市委、市政府还加大了对全市旅游事业的开发力度,并将其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来抓。为此,先后进行了两次全面旅游资源调查,共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奇特景观旅游景区30多处,其中国家级一处、省级两处。1999年,委托四川省旅游规划设计所在雅安市原来多次规划设计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总体规划,形成了以雅安市区为中心、北部峡谷风光历史文化旅游片区和南郊野外探险自然生态旅游片区为主的“一个中心、两个片区”旅游资源开发形体框架。1998年1月,雅安市政府与成都万贯集团公司签订协议,投资1.8亿元,合作开发碧峰峡,1999年正式开放;2000年,市政府与四川雅安温泉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合作开发周公山温泉公园,计划投资10亿元,列入2000年省级生态旅游重点项目。……一大批旅游招商引资重点开发项目陆续开展起来,旅游业开始兴起。据1995年—1998年统计,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80多万人次,年均20万人次;累计旅游营业收入1.56亿元,年均3900万元。2000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增至60万人次。雅安这座小城,以其独有的风姿,慢慢被外界知晓、记忆。2000年后的雅安撤地设市后雅安进入城市化快车道2000年12月10日,雅安撤“地”设“市”,原雅安市改为雨城区。这是一个发生重大变革的历史时刻!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作为一个“地区”在四川的行政版图上存在了几十年,老雅安终于变了。当天,朝阳街广场,雅安从“地区”变身“地级市”的授牌仪式正在这里隆重而简朴地举行。广场上,一列列方队,整齐划一。天上彩球飘飞,地上鼓乐齐鸣。广场周围,人山人海。大家齐聚一起,共享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撤地设市后,雅安城市建设驶入了快车道。之后,雅安更是以举办第三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暨蒙顶山国际茶文化节为契机,大力推进了城市建设和城市风貌改造步伐。通过筹办旅游发展大会,启动40余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0多条国道、省道和旅游公路建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雅安城区人口仅10多万,城市规模小、人口少,城市没有人气、商气,就不会有财气和更大的跨越发展……雅安经过建设,城区人口要争取达到或者超过30万人!”这是2004年,雅安市城市建设暨拆迁动员大会上,一名相关负责人的话。随后,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城市建设拉开大幕。2010年,雅安市(县、区)建成区总面积达46.52平方公里,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与2005年相比,建成区面积增加8.4平方公里,年均增加1.68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雨城区201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21平方公里。撤地设市后,雅安还建成了72公里长的自来水、雨水、污水管道,市污水处理厂、相关配套设施和附属管网建设,彻底改变了雅安过去污水直排入江的历史。同时,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一座座功能性建筑也拔地而起,给雅安带来了更大的生机与活力。2014年8月,省政府批准通过了《雅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以下简称《总规》),这标志着雅安市截至203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正式生效,这个规划成为雅安城市建设的总纲和指南。《总规》首次提到,将主城新城区雨城姚桥片区、大兴北片区定位为雅安市主中心,雅安行政文化、商务金融中心。力争加快推进新区住宅建设,高标准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提升新中心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优化主城新城区城市功能;将雅安雨城老城片区定位为雅安市次中心之一,雅安特色商业、会展、科教文化和旅游服务中心。力争通过加强山水格局保护和环境治理,注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品质,逐步疏解人口和转移部分中心服务功能,促进城市更新,着力创造宜居宜业的雅安雨城区老城区城市环境。随着熊猫大道、雅州大道、北外环线、南外环线等的修建通车,雅安城区一条条充满活力的“生命线”相继竣工使用,交通路网日趋完善,全新的大交通格局逐步形成;熊猫绿岛公园、桃花岛公园、北纬30度公园等,一个个公园绿地迅速崛起,城市人居环境全面提升;雅安国际商贸城一期建材五金交易中心、雅安万达广场的建成投用,更是填补了全市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空白,雅安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形象得到有力提升。……以生态建设为引领,通过空间管制、城镇体系、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等建设,以及产业发展、旅游发展、在保护中传承历史文化等路径,把雅安建设成为集山水生态、多元文化为一体,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城市。——《总规》描绘下的雅安蓝图,美丽而舒适。雅安,在国际化旅游生态城市建设的浪潮中,必将走向更加明媚的春天。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蒋龙华图片由市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提供
档案,可以见证一个时代,收藏一座城市的记忆,哪怕这座城市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只要有人有记忆,档案就能为你一点点还原当年的模样,因为它是历史的原始记录。
6月9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档案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档案见证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里,雅安这座城市经历了哪些艰辛的历程?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又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今天,我们来到市档案馆,通过一份份文件,一张张老照片,向大家还原历史的模样,带你感受历史的温度与厚重。
当前雅安城区示意图
改革开放初期雅安城区示意图
上世纪80年代的雅安
经济开始振兴城市建设进入新时期
雅安,既雅又安。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公元1008—1016年)年间,雅州治所(政府衙门)由多营迁到苍坪山麓,由此拉开了雅安作为一座城市的开篇历史。
纵观上千年,雅安这座城市,一直缓慢前行。
直至1980年前后,改革开放,搞活经济,雅安城市建设才进入了新时期。十年间,为了有计划地进行建设,加强环境保护,雅安分别在1979年和1985年进行了两次城市规划编制。
1983年,雅安地区所辖雅安县撤县设市(今雨城区),市政府还正式颁发了“四个规定”(建设管理、基本建设拆迁安置管理、房地产管理和绿化管理)、“一个办法”(公共卫生管理),配合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建设进行管理。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建设,雅安市曾获全国规划管理表彰和全省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检查评比一等奖,列为国家对外开放城市,省旅游观光城市之一。
改革开放十年,雅安经济开始振兴。旧城改造、新区建设,齐头并进。雅安城市建设由此翻开了新的篇章:十年来,雅安城区建设路巷25公里,全城街路总长达43公里,人口9.8万。城区道路以青衣江南北两大干道和沿江路为径,连接全市72条街路,构成全市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到1985年,城区建成面积达6.06平方公里,比1950年初增长6倍。城区驻有工厂220多家,机关单位280多个,大中专院校、技校23所,科研单位5个,中小学、幼儿园29所,拥有机械制造、仪表仪器、轻型汽车、皮革、造纸、制茶等工业门类的新兴城市。
城内房屋建筑面积逐年递增。1985年,城市房屋建筑面积已达262万平方米(不含特殊用房),比1950年初增长10.44倍。在建筑造型和风格上,1979年后,按照“经济实用,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原则,雅安城市一改1966年以前主要以砖木结构平房和综合结构2—3层楼房的特点,进入以高楼为主向空间发展阶段,房屋设计新颖、宽敞明亮、隽秀雄伟、装饰素雅,城区相继出现了6—9层的商业大楼、宾馆、文化娱乐公共设施,造型美观,风格别致。
城市注重绿化建设,法国梧桐等行道树木林立。1976年,城区法国梧桐2100株;1984年,以法国梧桐为主的市区行道树达4673株,株平均遮阴面积2.35平方米。同年,雅安市还被评为全国26个绿化城市之一。
1978年,雅安县政府还成立城镇路灯抢修站,对全市路灯进行统一管理。每逢节假日,夜幕降临,城区桥头堤岸、广场和文体场所、闹市区,华灯初上,好一派迷人景象。
上世纪90年代的雅安
城市规模逐渐扩大旅游业慢慢兴起
经历撤县设市后,雅安经济社会也迎来了较大发展,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区沿青衣江两岸,向东延伸。河北从沙湾到姚桥,建设工业开发区,逐步形成新兴市区;河南从市中心扩展到上坝。整个市区沿青衣江由西向东发展,呈带状布局。
随着市区街道拓宽和延伸,城区一处处花台、花园、喷泉游园等开始建设并投入使用,雅安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1996年,市政府委托重庆建筑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对雅安市进行了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此次规划分为3个阶段实施:近期1995—2000年,远期2001—2010年,远景2011—2050年。规划有意将雅安市建成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四川西部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工工业、旅游业为主的山水园林城市。
2000年,原雅安造纸厂与雅安肉联厂两大“污染大户”被拆除新建音乐广场,市民欢欣鼓舞。音乐广场占地面积11.4万余平方米,不仅成了当时市区最大的绿化广场,还是市区最大的休闲中心。“女娲补天”石雕也搬迁至此,成了雅安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同时,通过补植、保护、继续配套等措施,小山子(青少年宫)、烈士陵园及苍坪山、金凤寺公园等地已树林茂密,郁郁葱葱,城区环境宜人。
上世纪90年代的雅安,不仅更加注重城市功能建设,在全国、全省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的影响和启迪下,凭借其优越的自然资源,市委、市政府还加大了对全市旅游事业的开发力度,并将其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来抓。为此,先后进行了两次全面旅游资源调查,共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奇特景观旅游景区30多处,其中国家级一处、省级两处。
1999年,委托四川省旅游规划设计所在雅安市原来多次规划设计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总体规划,形成了以雅安市区为中心、北部峡谷风光历史文化旅游片区和南郊野外探险自然生态旅游片区为主的“一个中心、两个片区”旅游资源开发形体框架。
1998年1月,雅安市政府与成都万贯集团公司签订协议,投资1.8亿元,合作开发碧峰峡,1999年正式开放;2000年,市政府与四川雅安温泉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合作开发周公山温泉公园,计划投资10亿元,列入2000年省级生态旅游重点项目。
……
一大批旅游招商引资重点开发项目陆续开展起来,旅游业开始兴起。据1995年—1998年统计,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80多万人次,年均20万人次;累计旅游营业收入1.56亿元,年均3900万元。2000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增至60万人次。
雅安这座小城,以其独有的风姿,慢慢被外界知晓、记忆。
2000年后的雅安
撤地设市后雅安进入城市化快车道
2000年12月10日,雅安撤“地”设“市”,原雅安市改为雨城区。
这是一个发生重大变革的历史时刻!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作为一个“地区”在四川的行政版图上存在了几十年,老雅安终于变了。
当天,朝阳街广场,雅安从“地区”变身“地级市”的授牌仪式正在这里隆重而简朴地举行。广场上,一列列方队,整齐划一。天上彩球飘飞,地上鼓乐齐鸣。广场周围,人山人海。大家齐聚一起,共享这一重要历史时刻。
撤地设市后,雅安城市建设驶入了快车道。之后,雅安更是以举办第三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暨蒙顶山国际茶文化节为契机,大力推进了城市建设和城市风貌改造步伐。通过筹办旅游发展大会,启动40余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0多条国道、省道和旅游公路建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雅安城区人口仅10多万,城市规模小、人口少,城市没有人气、商气,就不会有财气和更大的跨越发展……雅安经过建设,城区人口要争取达到或者超过30万人!”这是2004年,雅安市城市建设暨拆迁动员大会上,一名相关负责人的话。随后,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城市建设拉开大幕。
2010年,雅安市(县、区)建成区总面积达46.52平方公里,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与2005年相比,建成区面积增加8.4平方公里,年均增加1.68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雨城区201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21平方公里。
撤地设市后,雅安还建成了72公里长的自来水、雨水、污水管道,市污水处理厂、相关配套设施和附属管网建设,彻底改变了雅安过去污水直排入江的历史。
同时,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一座座功能性建筑也拔地而起,给雅安带来了更大的生机与活力。
2014年8月,省政府批准通过了《雅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以下简称《总规》),这标志着雅安市截至203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正式生效,这个规划成为雅安城市建设的总纲和指南。
《总规》首次提到,将主城新城区雨城姚桥片区、大兴北片区定位为雅安市主中心,雅安行政文化、商务金融中心。力争加快推进新区住宅建设,高标准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提升新中心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优化主城新城区城市功能;将雅安雨城老城片区定位为雅安市次中心之一,雅安特色商业、会展、科教文化和旅游服务中心。力争通过加强山水格局保护和环境治理,注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品质,逐步疏解人口和转移部分中心服务功能,促进城市更新,着力创造宜居宜业的雅安雨城区老城区城市环境。
随着熊猫大道、雅州大道、北外环线、南外环线等的修建通车,雅安城区一条条充满活力的“生命线”相继竣工使用,交通路网日趋完善,全新的大交通格局逐步形成;熊猫绿岛公园、桃花岛公园、北纬30度公园等,一个个公园绿地迅速崛起,城市人居环境全面提升;雅安国际商贸城一期建材五金交易中心、雅安万达广场的建成投用,更是填补了全市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空白,雅安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形象得到有力提升。
以生态建设为引领,通过空间管制、城镇体系、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等建设,以及产业发展、旅游发展、在保护中传承历史文化等路径,把雅安建设成为集山水生态、多元文化为一体,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城市。
——《总规》描绘下的雅安蓝图,美丽而舒适。
雅安,在国际化旅游生态城市建设的浪潮中,必将走向更加明媚的春天。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蒋龙华
图片由市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提供
新闻推荐
全省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问题整改工作会在雅安市召开
雅安日报讯4日,为期两天(4日至5日)的全省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问题整改工作会在雅安市召开。当日会议在组织学习《关于开...
雅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雅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盘古如何开天地 读《茅盾讲中国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