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厅窗口工作人员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8月25日,家住市区青江国际花园的市民张远清,打开家中水龙头,清洗刚买回的果蔬。同一时刻,市供排水公司营业所工作人员通过电脑操作,仅用几分钟就完成包括该小区在内,1300多户居民用水数据的远程抄表及录入。要是放在机械水表时代,同样的工作需近半月才能完成。
为此提供支撑的,是位于各居民小区内的远程抄表系统。与之相连的,则是市排水公司二次供水远程管理监控平台,以及全城管网监控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包括居民用水数据,出水水质、PH值、压力、浊度、余二氧化氯等各项水质指标,清晰可见。
这是一项起于2000年,经过14年探索、实践后取得,至今仍在延续的民生发展成效。
谈及该公司的发展,市供排水公司总经理许刚说了两个时间节点:2010年,为适应新建项目和旧城户表改造需要,市供排水公司新成立安装科;2014年,为适应中心城区建设中持续增加的业务量,在安装科基础上成立了开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下面,关于雅安中心城区居民二次供水变迁背后的故事,将围绕这两个时间节点说起。
工作人员运用二次供水远程管理监控平台
理念之变
实现自身与城市同步发展
在市供排水公司,至今还保存着这样一个数据,从2005年起至2013年,连续亏损9年。
由于修建或历史原因,那些年雅安市二次供水设施建设单位多元,大多采用总表制,由物业公司或产权单位管理。随着时代变迁,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相继导致物业公司管理难、二次供水水质难保障、总分表之间水费差额矛盾纠纷等问题层出不穷。
2010年3月,经上级管理部门批准,市供排水公司成立安装科,科长熊涛结合《四川省城市供水条例》、《四川省城市二次供水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以其中对新建高层建筑二次供水和户表安装的要求,提交了《对新建住宅实施一户一表的几点建议》的报告。时任市供排水公司副经理的许刚,对该项建议非常支持。在提交给市供排水公司领导班子讨论后,该建议得到高度重视。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学习借鉴临近市州在供水管理、新型智能远程水表应用上的已有经验,该公司果断“走出去”。
同年10月,由许刚、熊涛和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考察组,先后前往内江、资中、重庆、南充、广安等地考察。
其间发生的一件事,让考察组每个成员至今记忆犹新。
事情发生在内江。当地一位同行在介绍时,无意中问及市供排水公司安装科年业务收入情况。当得知年业务收入只有200余万元后,对方直言:“就这点年业务收入,办什么工程公司哦。”
尴尬、难堪、无言以对……考察组负责人用这些词语形容他当时的心情。
正如许刚事后所言,这个意外的小插曲,让市供排水公司更加坚定了以破釜沉舟的精神,打开全新发展局面的决心。
工作人员对智能水表进行检查
发展之变
紧盯远程智能管理这条线
2012年1月,发展普及远程智能水表,成为市供排水公司选定的突破口。2012年4月,雅安市中心城区沙湾片区新建商品房居住小区——青江国际花园,成为选定的首个突破点。
万事开头难,与开发商的谈判总计进行了四轮,核心围绕一个字:钱。
青江国际花园共涉及400多户居民。按市供排水公司提供的方案,若采用一户一表方式安装远程智能水表,加上配套管线和设备,总体费用需近100万元。开发商方面其实早有打算,按总表制准备的该项预算只有20万元。
悬殊的差额,一度让谈判陷入僵局。
结合总表制弊病产生的实际案例,从严格执行《供水条例》方便后期管理、减少物业矛盾纠纷等方面入手,市供排水公司谈判组不懈努力,双方逐步达成共识。
即便如此,开发商的态度依然强硬:那么多新楼盘,为何先找我们,能否做到一视同仁?对此,许刚现场表态:如没做到,将全额退款。
艰难签订合约后,留给熊涛和安装科的施工时间,只剩不到1个月。
从早到晚,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靠着这股子拼劲,相关工程如期完成,确保了该商品房小区按时交房。此后,随着物业公司入驻和住户相继搬进新家,小区供水智能化管理带来的高效便捷,让该小区开发商连连点赞。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至2013年底,中心城区所有新建高层住房全部实现一户一表智能化管理,市供排水公司只用了不到两年。
同样是这一年,市供排水公司成功实现止损、终结连续9年的亏损局面,再次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基于业务量大幅增长,现有配置已不能满足发展所需实际,2014年3月,市供排水公司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安装科为基础,成立了开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熊涛成为首任经理。
至2016年,开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年业务收入,已远远超过其前身安装科刚成立时的水平。
这一过程中,发生在2015年的两件事,让熊涛颇为自豪。曾经考察过的内江同行回访“取经”,对雅安市在远程供水智能化方面取得的成效刮目相看;远在广东省韶关市的同行,组成12人的考察团,专程来到雅安市学习考察。
工作人员在大兴新区某小区铺设供水管道。
成效之变
强化自身建设创造社会效益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开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实现自身长足发展的这几年,也是雅安在灾后重建中实现凤凰涅槃的日子。
至今,熊涛还清晰记得一个日子:2014年11月25日。
那一天,开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接到市供排水公司下发的紧急任务:15天内,完成大兴二桥供水主管道铺设和安装,确保大桥按期完工,并为大兴新区建设提供必备要素保障。
“这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熊涛这样说,是有依据的。
大桥主体虽已基本完工,但路面敷设、大桥两头路面基础、DN800排污砼管还未完成敷设;敷设供水管线时,必须配合大桥施工方进度,确定严丝合缝的施工次序。同时,DN600钢制供水管还将横穿繁忙的滨江大道……各种难点交织重叠,在正常情况下,需要1个月左右才能完成该项任务。此外,市本级十多个灾后重建工程,也即将批量进入供水设施安装阶段,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异常繁杂。
该公司迎难而上,人员、设备、材料等调配工作同步进行;公司负责人、技术员,全部坚守施工一线;施工进度计划、责任全部落实到人……在一整套高效方案的保障下,内径600毫米,总长560米的钢制供水主管道,按期保质保量完成。
这只是缩影。从2016年1月至当年7月20日,熊涛和他所在的开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经受住了一次次严峻考验。
魏家岗棚改房、安置房项目,是雅安市重建中实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涉及群众1440余户。因安装管道均为有压供水管,在具备施工条件被安排进场施工时,距7月20日前完工的工期,只有不到2个月。但安装1440余只水表,以及各类口径供水管线4780余米的任务,却一点都不能少。
没有周末、晚上加班,他们靠着扎实的综合素质提前两天完成,交出了一份让所有人满意的答卷。在灾后重建时满三年之日,他们如期完成所有已承接市本级重建工程供水施工,确保这些项目顺利投入使用。
不止是这些。新技术的更多运用,为项目保质保量完成提供了可靠保障。
2017年8月27日,大兴新区穆家村安置房小区,市政供水管网至小区红线内PE315管道安装现场,施工员李启兴正在管槽一侧,指挥挖掘机有序推进,开挖精确到位。提供如此精准指导的,是他手中的手机。
这是一项已在开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普及的工作手段。施工员可运用手机中的CAD看图软件,将施工蓝图中每个细节无限放大。“相比不便携带又易损的纸质蓝图,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从业20多年的李启兴说。
在熊涛看来,这只是立足长远,转变思想观念,谋求更好发展的一些细节。
“我们将继续在上级公司和主管部门的高标准严要求下,以适应雅安现代化城市建设需要为契机,以不断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为切入点,参与到更多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并为促进该行业健康发展做出应有贡献。”面对今后五年的发展,熊涛自信满满。
市供排水公司供图雅安日报记者 孙振宇
新闻推荐
雅安日报讯9月1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出通知,对2017年度中国茶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候选名单进行为期30天的公示。其中,雅安市味独珍茶业进入候选名单。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调查工作是由中国...
雅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雅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