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琳 本报记者 林凌
一个月前,大熊猫“淑琴”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成功产下一仔,上万名网友通过iPanda熊猫频道观看了生产全过程。“淑琴麻麻真是累坏了呀!”“建议给小团子取名淑芬、淑窕(薯条)、淑彩(菜)。”网友纷纷留言表示祝贺。此外,大熊猫交配、放归等直播也受到广泛关注。
iPanda熊猫频道于2013年8月6日由中国网络电视台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以及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联合推出,24小时直播大熊猫生活实况,目前国内拥有网站、微博、客户端等平台,同时也在国外社交网站中传播、推广。而把大熊猫捧成国际“网红”的,是一支主要由“85后”组成的项目团队。
【设计故事】
直播熊猫交配,他们守了一周
8月12日,记者走进位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iPanda熊猫直播专项项目组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熊猫直播信源的显示屏,通过对太阳产房、幼年园、成年园等场所覆盖的28路高清摄像头捕捉大熊猫的精彩瞬间。视频编辑李澄渲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显示屏,当看见正中间的屏幕上,一只躺着的熊猫开始慢慢挪动身子,她娴熟地切换机位,高清直播平台中随即出现了这只熊猫的身影。
李澄渲介绍,导播首先面临的任务就是要在多路镜头中分辨出每一只熊猫,然而“认脸”就需要很长时间,长的甚至达半年。工作人员要仔细留心每只熊猫的特征,“比如‘七巧\’鼻子上有两个小黑点,‘毛哥\’黑眼圈特别大,‘双好\’的头是心形的……”李澄渲告诉记者,为了保证每天24小时直播,他们都是两班倒,白班人员主要负责导播工作,晚班人员除了直播外,还要编辑点播节目。
让吴振宇觉得较难的,则是做大熊猫交配、产仔等事件直播。去年,他和同事去雅安直播“芦芦”和“喜妹”交配,由于熊猫交配的时间无法预判,他们只有提前蹲点守候。“这一守便是一周,非常累。最后直播那天,我们连续拍了3个多小时。”但他们却没有一丝抱怨,“我们都是发自内心地喜欢熊猫,有时熊猫的一个眼神,就能化解所有的烦恼和压力。”
谈到为什么会直播大熊猫交配时,吴振宇表示,“熊猫有三难:交配难、繁育难、幼崽存活难,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做交配、产崽等直播,起到一个科普的作用,让大家意识到保护熊猫的重要性。”
【品牌效应】
以熊猫为引爆点传播中国文化
iPanda熊猫频道成立之初,便有不小的“野心”——“熊猫代表中国文化,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我们一开始就希望这个平台起到一个对外宣传的作用。”央视网国际传播市场部副总监、iPanda熊猫直播专项项目组负责人郭亚南对记者说,如今频道的运营状况也收获惊喜。频道自开播以来,网站独立访问用户数累计上亿人次,用户已经覆盖全球228个国家和地区,海内外社交平台粉丝已超800万,每天观看熊猫直播的网友在网站留言超过1000条。
3年来,项目组不断地探索用户的兴趣点,最开始只是展示熊猫的生活状态,在这过程中发现,用户对轻松、愉快的片段,以及熊猫与饲养员之间的故事很感兴趣,甚至有些铁杆粉丝还会自己制作视频和图文。“有了用户基础后,我们开始做科普知识,现在还计划做纪录片、纪录电影,通过更深入的内容让大家了解熊猫以及大熊猫保护工作。”
郭亚南告诉记者,在策划节目时,他们也会加入四川美景、美食等元素,一些点播节目也是用四川话配音。郭亚南表示,今年初频道改版后,除了直播熊猫外,还加入更多的中国文化元素,“我们以熊猫作为引爆点,通过‘直播中国\’‘熊猫观察\’等栏目展示中国美景、美食以及时事资讯等,在海内外网友中传播中国文化。”
新闻推荐
本报讯(汪丽容记者罗孝伟王焰)叙友情,谈发展。7月30日,《四川法制报》创刊30周年雅安座谈会召开。来自雅安市委宣传系统及政法系统的代表在座谈会上畅所欲言,表达对四川法制报创刊30周年的祝贺,也从提...
雅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雅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